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曹燕 《兰州学刊》2006,(12):114-116
信赖是形成公平交易秩序的基础。合同法通过建立对合同利益(包括返还利益、期待利益与信赖利益)的损害赔偿规则,成功地维护了财产交易的互惠理性,使其具备了通过当事人自由合意形成交易信赖秩序的基本功能,从而形成了建立在自由理性基础上的公平交易秩序。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8,(4):177-185
促进信赖保护是登记对抗模式制度的基本宗旨。而在权利或行为的真实状态与外观事实"错位"的情形中,相对人基于外观而产生信赖,信赖保护主要表达的是对外观事实的倚重和偏好。因此,基于登记作为一种以国家信用为背书、更能全面和准确地反映权利状态且更具效率的权利表征形式,具有更强的物权外观效力的事实,在特殊动产的物权变动中,应当赋予登记与交付相同的生效要件地位,并合理运用登记的对抗效力规则和善意保护制度,妥善地解决登记与交付的冲突问题,以完善其物权变动规则,强化对相关当事人的信赖保护。而以"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为内涵,在登记对抗模式中,"善意第三人"因登记而产生的主要是消极信赖,因此,可获保护的仅是因信赖落空而遭受损害的善意第三人,而且,其可获保护的范围也需以所遭受的实际损害为限。  相似文献   

3.
股东资格认定的事实依据纷繁复杂,实践中关于股东资格认定的纠纷多种多样,必须从理论上探究解决股东资格认定的基本思路.股东资格认定首先要区分当事人所处的法律关系的性质.属于商事法律关系的,应当遵循外观理论,适用商法规范,以保护交易安全和促进交易效率;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应当遵循意思真实原则,重实质而轻形式,适用民法规范,切实保护真正投资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权利外观原则是私法中的基本原则,在商法中的地位尤为重要。要运用权利外观原则的基本理论来指导商事审判,以促进交易和保护交易安全为出发点,树立权利外观保护的裁判理念,从权利外观的存在、外观引致人、外观信赖人三个方面综合理解权利外观原则的构成要件,正确地适用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5.
网络交易中意思表示错误的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交易中的意思表示错误主要包括人为错误和电子技术错误,其特有的技术性会对其效力和救济产生特殊影响。我国现行法上的重大误解制度不能有效解决网络交易中的意思表示错误问题,未来立法需要对不同错误进行类型化分析,合理确定错误表意人与善意相对人的利益分配标准,设计相应的撤销权行使及法律责任承担规则,补充新的规则如网络缔约法律规则,并对网络交易平台服务商制定网络交易规则的内容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6.
缔约过失责任的社会价值在于保护交易安全,树立社会信用。文章拟从理论与实务的结合入手,分析我国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及赔偿范围,提出完善我国缔约过失责任的若干思考,以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信赖利益,维护社会信用。  相似文献   

7.
抵押权登记制度是一种基于物权变动的公示、公信原则,旨在维护交易安全,保护交易相对人及第三人利益的民事法律制度。而在实践中,有关部门并没有相应的办理抵押登记的具体法律规定,当事人办理森林、土地、汽车等登记时,林业、土地、交通管理等有关部门的拖延拒办现象多有发生,法律也没有登记程序、登记机关责任等有关规定,致使抵押权登记制度形同虚设,难以实施。  相似文献   

8.
王琤 《社会科学家》2007,1(1):81-84
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产生的信赖法则,是英美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将传统契约法从片面重视形式的迷津中解救出来,强调契约当事人间的信赖关系,保护信赖利益。从法律价值的角度审视,毫无疑问,该制度蕴含并超越了传统契约法的正义、自由、安全和效益等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9.
郭少飞 《东岳论丛》2023,(6):177-184
智能时代,法律行为主体进路生变,智能体可否作为主体、人与智能体关系待定,智能体背后之人的行为能力难以判断;智能法律行为中的意思表示不易厘定,真实性认定困难,瑕疵处理复杂度高。对此,可考虑以智能体为行为主体,弱化经由智能体表意之人的行为能力要求。智能法律行为的规范意义取向表示外观,意思非构成要件。行为内容基于表示,兼顾智能体根植之代码算法、运行规则等外在依据,运用法律推定、拟制等方法厘定。行为瑕疵区分智能体或人的因素,前者根据具体的智能体缘由确定法律效果;后者细分智能体背后当事人、行为相对人、第三人原因,分别参照适用意思表示瑕疵理论。  相似文献   

10.
在缔约阶段,缔约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受到周密的法律保护,我国的一般侵权民事责任制度对维护缔约人固有的人身利益与财产利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则解决了因缔约一方或双方的缔约过失行为致相对方信赖利益受损应给予的法律救济。但我国当前的一般侵权民事责任制度和缔约过失责任制度,都没有解决因为第三人的故意行为,致使缔约一方或双方终止或中断缔约关系而给缔约一方或双方的信赖利益造成了损害,应如何救济之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应借鉴国外的相关法律制度,如果第三人故意采用暴力、欺诈或其他违背善良风俗的方式侵害缔约关系的,第三人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1.
公安机关调解了大量的社会纠纷是不争的事实,这不仅符合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服务社会的法定职能,也是符合法治精神的一种纠纷解决形式,公安调解协议的实质是当事人对自己合法权利的处分,应当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2.
学界对法律事实结构的研究相对薄弱,导致立法实践和法学理论中概念混乱,这也是法律行为的概念举讼纷纭、晦涩难明的原因。按照内涵从少到多、外延从宽到窄的逻辑关系,梳理法律事实的相关概念,可把民事主体有意识的行为概括为“当事人的行为”。从体系的完善来探讨,法律事实的后果是民事关系,而非民事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3.
就婚姻的效力与公序良俗的关系而言,近些年来出现的某些引发轰动和争议的婚姻,无疑可以成为我们研究时能够引用的典型事例。婚姻违背家庭伦理的,即因违反公序良俗而归于无效。现行公序良俗原则的立法有待完善,而无效婚姻的当事人也应该得到善待;这昭示着我们:法治的前提乃是对于人的尊重。  相似文献   

14.
法律原则是一种形而上的价值抽象,法律规则指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责任主体的法律义务以及相应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承担侵权责任的规则具有基本原则强度大的显示性特征和更强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即相对于原则法官不容易偏离规则作出裁决。承担侵权责任的基本规则主要有有过错就有责任、严格责任法定承担、自己责任自己承担、共同侵权共同承担连带责任、非责任人致害责任人替代承担和受害人有过失减轻加害人责任等规则。  相似文献   

15.
作为刑事诉讼当事人之一的被害人,其知情权理应受到法律保护,以利于其更好地参与诉讼,实现其合法权益。但现行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知情权的保护却存在诸多漏洞,不利于法治国家的建设。建议完善被害人知情权保障制度,使被害人行使其正当权利。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德法并举治国模式的选择对小康社会的治理来说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德法并举是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 ;是加强我党自身建设的需要 ;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为此 ,要加强对法治与德治自身及二者并举这一重大现实与历史课题的研究 ,为建立、发展、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7.
政党法治:一种新型的政党文明形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韶兴  张垚 《文史哲》2005,4(1):142-148
政党法治属于政党文明范畴 ,是政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当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同时也是政党政治的一种表现形式。政党法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它包含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等丰富的制度意蕴 ,融会法律至上、权力制约、依法执政等诸多价值目标 ,涵盖政党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等全部政党生活 ,贯穿政党自身事务管理和领导 -执政的整个政党行为的全过程。政党主张与国家意志相一致、政党法律与国家法律相协调是政党法治实行的前提条件 ;阶级性和工具性相统一是政党法治特性的基本内容 ;实体价值和形式价值相统一是政党法治价值的基本形式。政党法治既是一种新型的政党文明形态 ,也是这种文明形态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8.
论民主的法治前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与法治既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政治理念 ,又有共同的价值关怀 ,这使得二者在近代的结合成为可能和必要。在实践中 ,法治具有优先于民主的地位 ,是实现民主和保证民主正常运作的必要前提。观照我国法治发展滞后的现实 ,急需从如下三方面着手加强法治建设 :加强宪法权威 ;落实公民权利 ;力求公正执法。  相似文献   

19.
阮兴文 《理论界》2014,(11):87-9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其核心和精髓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公平正义是其基本价值取向;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其基本原则;法律权威是其根本要求;监督制约是其内在机制;自由平等是其理想和尺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思潮蓬勃涌现,但殊途同归,从根本上看,其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是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共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契合了这一理想目标。因此,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学习好、宣传好、践行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引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思潮朝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的绝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社会因法治而文明,时代因法治而进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道路选择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核心要义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从历史经验、现实需要、未来要求、国际进程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