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要摆脱1985年以来连续四年徘徊的困境,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不但要靠政策,靠科学,而且要增加物质投入。然而,我们的国家正在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对农业的财政投入不可能增加很多;依靠农民自身力量也有一定难度。在此情况下,很有必要在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建立一个“四位一体”的农业投资机制。这是发挥各方面的力量,缓解矛盾,增加投入,发展农业的有效途径。 所谓“四位一体”的农业投资机制,指的是:农业发展基金制度、农村合作基金制度、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劳动积累制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我国的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有个稳定增长的环境条件,不仅要增加农民对农业的投入,同时要增加国家、地方和集体对农业的投入,也就是说,要把农民的个人投入,和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集体的公共投入,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拟围绕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3.
创新农业发展思路与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进行的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面对加入WTO的挑战,要有效地缓解农业发展滞后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瓶颈”制约,通过重建农业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必须在科学认识农业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造成农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难的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按照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在依靠科技、调整结构、发展产业化经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谁都会同意,要想增加农业产出,就必须增加农业投入。但是,事情远不是人们所想象的这么简单。即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也就是我国农村经济由自给半自给向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为什么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和农民对农业的投入都作了减少的决策,而将资金更多地用于发展工副业生产?为什么凡有能力和机会经营其他产业的农民,大都放弃农业而转营其他产业?其结论是很明确的:归根结蒂就在于农业比较利益的偏低。  相似文献   

5.
中国粮食生产的增长不能依靠外延的扩大 ,而只能依靠提高单产 ,提高单产关键在于农业科技进步。但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面临诸如人才缺乏、投入不足、体制变革滞后和推广缓慢等问题 ,对此 ,必须制定相应措施 ,逐步解决我国农业科技进步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以实现我国粮食生产的突破性增长。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2004年在中央一系列支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工作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局面。但是必须清醒看到,农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解决“三农”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全方位着手,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近期,沈阳大学社科部部分教师,通过调研,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科技进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深化乡镇体制改革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以期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要实现党在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目前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是 ,我国农村劳动效率低下 ,农民素质不高 ,农业的比较效益以及政府对农业的投入都比较低。因此 ,政府必须以人 (农民 )为本 ,城乡统筹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提高农民素质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引导农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相似文献   

8.
契约农业是农产品生产者与收购者交易农产品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农业生产者降低风险、避免"敲竹杠"问题和降低交易成本.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小规模农户而言,契约农业还在进入市场、减少信贷约束、采用新技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我国而言,契约农业时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增加高质量差异化农产品供给、减少农户收入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当采取优化法律环境、建立信用与生产能力档案等措施推动契约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二大提出,到二○○○年,全国工农业的总产值翻两番。解决好农业问题,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并重申“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十条方针,第一条就是“依靠政策和科学,加快农业的发展。”从广义地说,正确的政策也是科学,是社会科学。就政策和科学分开来说,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农村贯彻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农业靠科学,已上升到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的宏观背景为浙江进行深层次的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机遇.浙江农业结构调整要走出小打小闹的传统模式,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国内外农业资源,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创造有利条件;一方面,要依靠新的农业科技进行品种创新并诱导市场需求的形成,引导农民将生产要素投入边际报酬较高的优质高效农业.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通过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经营方式等的变革,率先完成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成就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工业化的实现,必然需要涵盖农村人口,而不是仅仅城市人口进入工业化社会.如果工业化将农村人口排除在外,那只能是做了一锅工业化的夹生饭,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可能出现社会动乱.与工业化同步,建设现代农业,改变小农生产结构,责任在政府,不在农民;力量也来自政府,农民自己是没有此力量的.现在,关键不是政府有没有钱的问题,舍不舍得花钱的问题,而是观念必须要由传统的拿农村小农生产结构当“稳定器”转换到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相对应的现代农业建设上来.要走农业现代化之路,必须培育足够的新型农民.作为一项重要的职责,政府必须负责培养、教育、扶持新型农民,保证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需要.贺雪峰教授的探索很有意义,其小农经济至少还应维持30年的思想表述很清楚.但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在推动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了,现代农业的比重正在逐年提高,中国农业要不要现代化已经不是一个停留在讨论层面的问题了,理论界应当对农业现代化遇到的所有理论问题进行严肃细致的研究和讨论,承担起理论研究应负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张红 《理论界》2005,(5):32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2004年在中央一系列支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工作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局面。但是必须清醒看到,农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解决“三农”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全方位着手,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近期,沈阳大学社科部部分教师,通过调研,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科技进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深化乡镇体制改革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以期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房彬 《兰州学刊》2008,(12):64-66
“生产要素长期没有发展”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从生产要素的视角分析,传统农业增长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增加生产要素的存量,二是合理配置现有生产要素。传统农业依靠这两种方式实现的增长是“没有发展的增长”,“有限度的增长”。改造传统农业,一是要提高生产要素的“质”;二是要引进新的生产要素。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是培育“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业后劲不足的问题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关键的一环是增加物质技术投入,而增加物质技术投入又需要足够的资金。但是,由于国家财政收入有限,在短期内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来发展农业。因此,在国家逐步增加农业投资的同时,地方也应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尤其是要注意引导农民增加对农业的投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增收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和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农民增收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必须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支持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  相似文献   

16.
杜法义 《理论界》2005,(5):30-31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2004年在中央一系列支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工作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局面。但是必须清醒看到,农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解决“三农”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全方位着手,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近期,沈阳大学社科部部分教师,通过调研,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科技进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深化乡镇体制改革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以期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要求我们回答和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中国能否成功地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二是国民经济能否保持持续健康发展。要回答和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农业都是基础和保障。所以,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一)建立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调整农业结构,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农民生产和流通,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政府对农业要强化宏观调控,一是由农业经济产业特点所决定的。农业属于效益低、社会效益高的基础产业,需要政府重点支持。二是农业属于不可代替而且又不可过多波动的基础产业,农业发展如不  相似文献   

18.
论效益农业     
效益农业是相对我国传统的产量农业而言的,具有资源高效利用、注重产品质量、科技投入较高、围绕市场导向等特点,坚持使用价值与价值、高产与高效、生产者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等原则。效益农业主要采取的是向农业生产的广度、深度、结构优化、产品质量要效益等形式及多种具体模式。加速效益农业的发展,应采取提高认识,总结经验,增加投入,紧盯市场,加强调控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呼唤职业农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最不可回避的矛盾 ,它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 ,是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中的关键性环节。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移 ,已迫在眉睫。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 ,已势在必然 ,也是首选之策。现代农业的发展 ,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 ,也就是农民应以专业化分工、职业化发展为基础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对农业人才进行优化配置 ,才能从根本意义上有效促进农业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农业发展 ,呼唤职业农民。农民专业化分工、职业化发展 ,将是合理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农业增效 ,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 ,长期激活农村经济 ,促进广大农民奔小康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论述古代东方时,曾经指出:“亚洲的一切政府都不能不执行一种经济职能,即举办公共工程的职能。”所谓“公共工程”,是指水利工程及人工灌溉设施。众所周知,封建经济的基础是农业,而水利对农业起着重要作用。在以一家一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占主要地位的我国封建社会,由于地区幅员的辽阔和人口居住的分散,要想兴建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不可能靠农民自发地进行,必然要依靠中央集权的政府来干预,从设计施工方案、提供资金、组织劳动力到经营管理等,都在官府的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