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博闻 《当代老年》2009,(3):54-54
做寿庆,过寿诞,是人们表达良好愿望的一种祝福,也是一种尊老敬老的好风俗,这种风俗在我国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如在我国古代民间装饰艺术中,有很多表现寿字的作品,如“八仙祝寿”、“麻姑献寿”、“松龄鹤寿”、“五福捧寿”等,都表达了儿女对父母老人的敬意和孝心,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古人对仙寿长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文化宫     
《老年人》2002,(3)
赵树理教子上个世纪60年代,赵树理的大儿子赵广元任芮城县委宣传部长,工资较低,生活比较困难。他向父亲要钱,信写得很精炼:“父:钱。儿。”不几天,就接到父亲的来信,打开一看,写道:“儿:0。父。”(贺淼淮)真老乌龟某宰相八十大寿,借机敛财,他不管亲疏远近,到处发请帖。纪晓岚对此十分不满,寿辰前一天打发人送去大红幛一幅,上写“真老乌龟”4个大字。宰相见了十分恼火,做寿那天,要纪晓岚当面解释。纪晓岚说:“君为前朝老臣,年且八十,是为‘老’;世世代代乌纱盖顶,是为‘乌’;自古龟鹤齐名,都是高寿的象征,以…  相似文献   

3.
周朝,每年要举行一次隆重的“乡饮酒礼”。目的是“正齿位,序人伦,敬老尊老,息事端,敦睦乡里。”  春秋战国时期,“凡七十岁以上老人免其一子赋役,八十岁以上老人免其二子赋役,九十岁以上者,全家免赋。”  汉代尊敬老人蔚然成风。汉文帝时期规定, 8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由国家发给当年新精米 12担,醇酒 5升; 90岁以上老人,另加发丝绸 1匹、丝絮 3斤。所发米、丝等物品由县令检验,并责成县府县丞亲自送上门。朝廷还要派出大臣到各地巡察,如查出有违令者即予严惩。  西汉文景帝也规定,朝廷对 80岁以上的老人赐一根雕镂华…  相似文献   

4.
1945年8月,日寇投降,举国欢庆。杭州北郊的塘栖镇上也举行了盛大的集会与游行,夜间,所有店家全都开张,灯火通明,小学生们还举办了提灯会。此后不久的10月30日,是蒋介石59岁生日。国人向来视60岁为人生旅程中的重要节点和时段,且做寿习惯“做九不做十”,大都提前一岁做大寿。当时的国民党浙江省党部为向蒋表忠,在这天举行庆祝活动,大肆操办。  相似文献   

5.
“老人城管”一出,执法效果显著。“老人城管”不可能一上去就是“拳打脚踢”,打的必然是温情牌,是语重心长的劝说、是非常耐心的叙说,当“城管”姿态低了,商贩们自然也会客气几分。这就避免了“暴力执法”与“暴力抗法”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冯都 《老年人》2003,(12):37-37
毛泽东一生反对给自己做寿,但却赞成给革命老人、革命功臣、革命友人做寿。而且只要有时间和机会,他就要设宴相请,或者亲自前往,或者发电祝贺,以表达一份心愿和祝福。在延安时,他曾给徐特立、吴玉章、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朱德等老同志和枣园村24个60岁的农民祝寿。1937年1月30日,党中央特地为徐特立老人60岁举行庆贺会。毛泽东按湖南风俗习惯,前往祝贺,并宣读他写的贺信:“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你总是拣难事做,从来不躲避责任,所有这些方面我都是佩服你…  相似文献   

7.
1949年 ,毛泽东提出禁止给党的领导干部祝寿。1953年8月 ,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 ,他再次向全党和高级干部郑重提出“六不”要求 ,其中第一条即为 :“不做寿 ,做寿不会使人长寿 ,主要是把工作做好。”1943年12月26日 ,毛泽东50岁生日 ,延安城内有人准备为毛泽东搞个庆典 ,但毛泽东严辞拒绝。1953年12月26日 ,毛泽东60寿辰。这是花甲之寿 ,毛泽东忘记了。毛泽东的卫士李家骥回忆 :那天 ,卫士们都认为该庆贺庆贺 ,可又怕毛泽东批评 ,商量来商量去 ,最后决定挑选6个鲜桃子放在一个大盘中蒸熟 ,表示“60大寿” ,…  相似文献   

8.
厄瓜多尔南部的洛哈省比尔卡班巴山谷,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的气温常年在摄氏18-24摄氏度之间,湿度平均为68%,空气清新,没有污染,年迈的老人随处可见。他们既没有人搀扶,自己也不拄拐杖。居住在这里的土著有3000多人,百岁以上老人就有近百位,八九十岁的老人算是“壮年”了,因此,这里被人们称做“长寿谷”。生活在“长寿谷”里的老人都是“闲不住”的人。  相似文献   

9.
唐伟宜 《老年人》2010,(9):44-44
一位八十高龄的老人,要圆人生的“爱心大梦”,在有生之年实现“三个五”奋斗目标,即发动50万人献爱心,募集500万元善款,扶助500名特困学生和伤、病、残等急需帮助的人。这是一个多么宏伟的计划,一个多么崇高的梦想。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好人榜”入选者、湖南省“金牌志(义)工”、湖南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涟源市国税局退休干部肖光盛。  相似文献   

10.
坐飞机要签“生死状” 案例:家住北方的张老汉夫妇,其子小张在南方工作.今年春节,小张打算让父母去南方过春节,为减少老人的旅途劳累,小张还特意给他们购买了机票。可是在机场的遭遇,却给两位老人带来了不愉快。航空公司规定,70周岁以上的老人搭乘飞机需爱和航运公司签订“死亡免责书”,即老人乘机中死亡,航空公司概不负责。  相似文献   

11.
潇湘 《老年世界》2008,(1):10-12
年轻人崇尚借贷消费、超前消费,老人却总强调积谷防饥、有备无患;年轻人倾向于“及时提升生活质量”,老人却不敢动用储蓄的一分一毫;年轻人总认为“千金散去还复来”,老人却总强调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医疗、养老、买房、孩子的教育费还得老百姓一肩挑,不可不留后路。因而,围绕着消费观念的差异,老人与年轻人之间逐渐形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代沟……  相似文献   

12.
“不用麻烦你们搞卫生了。”老人笑着,重复这句话好几遍。 我们中心负责为100位孤寡老人提供全面服务,包含生活照料、护理康复、精神慰藉和文娱康乐等。跟老人接触几次后,我发现,部分老人不太愿意接受社工提供的服务,他们一般会说“不麻烦你们了”、“我自己可以做”之类的话来拒绝社工的好意。  相似文献   

13.
“孝龙”──历史沉滓的泛起唐老兵前不久,我到湘南住了一段时间,看到了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心里十分高兴。然而,也看到了历史沉滓的泛起,封建迷信活动和传统的陈规陋习大行其道,愚昧型的消费现象严重存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比如,农村的老人去世,...  相似文献   

14.
一 曹操在青梅煮酒时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说破刘备的英雄心机,使刘备闻言失筋。不过,按曹操的英雄标准来看,刘备还是有些差距的。在曹操看来,“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在“胸怀大志”方面,刘备与曹操一样,都有“吞吐天地之志”,尽管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而在“腹有良谋”方面,刘备当时实在不是曹操的对手。 所谓“腹有良谋”,并不在于自己  相似文献   

15.
张鹰 《当代老年》2011,(7):31-31
有位80岁老人在公园等人下棋的时候,碰到一位画家。攀谈中画家知道老人靠下棋打发日子,就建议老人不如学绘画。老人说:“我连画笔怎么拿都不知道,怎么作画呢?”画家说:“你可以去试一试呀。”老人一想,对呀,不试怎么知道呢?这一试,老人竞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年以后,老人成了美国著名画家,此人就是哈里·利伯曼。  相似文献   

16.
爱父如子     
关邑 《老年世界》2007,(8):18-18
人的一生是一个轮回往复的过程。两三岁孩子的努力方向是:不要尿在床上,而对于八十岁的老人而言,也把不尿在床上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五六岁的孩子常以能够生活自理为荣耀,而九十多岁的老人能够生活自理,也是引以为荣的事。童年和老年是人生的两个端点,有着相似的生理特征。俗话说,老小,老小,人老了便越来越孩子气。  相似文献   

17.
周斌 《职业》2013,(22):47-49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此事一经报道便引起东莞网友围观,在有数以千万计外来打工者的某沿海城市成了热门话题。网友“一气种田”在阳光网发帖说,他也想常回家看看,可是“1个月最多4天假,清明、元旦只有1天或者2天假”,并称如果回家就要付出辞职的代价。网友“saikenki”以“老板!我爸把我告了,你是第二被告!”为题发帖,调侃若自己被老爸告上法庭,老板应该是第二被告。  相似文献   

18.
李海清 《当代老年》2008,(12):11-11
将“精神赡养”纳入地方法规,更重要的目的还是强调儿女常回家看看的重要性,弘扬尊老爱老的社会风气。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老人,除了物质上保障老年人正常生活外,精神赡养也万万不可缺少,老人希望孩子能常回家看看,儿女应该尽可能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为什么在许多家庭里变成了难于上青天的事情呢?究其原因,是“家风不好,家教不严”。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一:据2009年4月21日《江西日报》报道,仅在南昌市青云谱区包家花园社区,“空巢老人”就有20多户。该社区的陈莉萍主任告诉记者,具有心理问题的“空巢老人”在他们社区不止一位。“社区里有位王秋妹老人,因为儿女工作在外,长时间不回家,  相似文献   

20.
“空巢”老人的孤寂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日趋凸显出来。孤寂感对“空巢”老人的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在分析了“空巢”老人孤寂产生的原因及对其造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减少“空巢”老人孤寂感的对策,以期能帮助“空巢”老人减少孤独寂寞感,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