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非正规就业在市场化进程中的拓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先行市场经济国家非正规就业演进规律的分析 ,本文探讨了中国非正规就业劳动力市场拓展与市场化进程的关联 ,并就我国现阶段非正规就业劳动力市场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同劳动力市场上维持着大量持低水平工资率的超额劳动力供给。导致劳动力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是劳动力在劳动力子市场之间非充分自由流动;劳动力市场并非是一元、统一的,而是被分割为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市场分割可能是由人力资本差异和制度差别造成的,并会扩大两个子市场工资率的差异。要减少市场分割带来的负面影响,除了通过教育缩短人力资本差距,还需要消除制度扭曲的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有制结构的私有化大大刺激了城镇居民非正规就业的增长,从而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非正规就业者工资水平低、就业环境差,且缺乏社会保障,但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非正规就业是某些群体被挤到低级市场的结果。非正规就业市场不等于低级市场,非正规就业规模的扩张也并不意味着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的加深。  相似文献   

4.
非正规就业现象一直是困扰中国劳动力市场研究的突出问题。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对非正规就业现象进行理论分析;把正规劳动力市场、非正规劳动力市场放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进行研究,从正面对非正规就业未来的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既是户籍制度的衍生物,又固化了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已不再仅仅是城乡分割和部门分割,而是呈现出多重分割的趋势。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意味着不同的劳动群体享有就业机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差别。本文对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五城市调查数据进行了剖析,证明了在城市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的情况下,流入城市的外来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时显现出较大的非正规就业特性,是被排斥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外的主体人群。  相似文献   

6.
陈婉清 《调研世界》2012,(4):14-17,48
国际劳工组织2012年1月24日发布了《2012年全球就业趋势》,本文根据该报告介绍了2012年全球就业形势总体情况及劳动力市场发展概况,全球经济复苏的不平衡对各区域经济增长、就业、失业、劳动力参与率、劳动生产率、非正规就业及在职贫困的影响,以及应对劳动力市场挑战、促进就业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对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内部同时存在着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进城农民工由于人力资本、户籍制度等方面的限制,难以进入城市正规部门,只能进入非正规部门就业。城市化因此体现为农民从农村向城市非正规部门的流动,以及城市中非正规部门人口比重的不断提高。由于人力资本的差距和政府以户籍为基础的政策倾斜,非正规部门的收入要低于正规部门。这个特点在一定条件下将导致城市内部收入差距的单调上升。要避免城市化对城市内部收入差距产生负面作用,就必须消除城市内部的二元劳动力市场。这就要求政府放弃以户籍为标准歧视进城农民工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就业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已经从需求主导转向供给主导,且年轻劳动力呈有限供给;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增多,并有向东部集聚趋势;主要在城镇的非正规部门就业且成为城镇劳务市场供给的主流,新生代成为农民工的主体;非农转移的领域仍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稳中有升;由于缺乏社会保障机制,劳动力非农转移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转型期城镇非正规就业与非正规经济(1990—2004)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转型时期我国就业模式从计划分配的、集中、刚性、单一的传统正规就业向市场配置的、分散、灵活、多元化的非正规就业模式转变。城镇非正规就业迅速发展,1990—2004年间年均增长率相当于城镇就业增长率的3.9倍;其创造的就业岗位远高于传统正规部门消失的就业岗位,2004年占城镇就业比重的58.69%,成为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导就业模式。城镇非正规经济增长率大大超过全国经济增长率,1990—2004年期间,按可比价格计算,城镇非正规部门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22.2%,相当于GDP平均增长率的2.4倍;非正规经济占GDP比重不断提高,到2004年已达1/3,其产出高增长对全国新增GDP的增长贡献越来越大,在1990—2004年期间为44%,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部门之一。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劳动者工作搜寻渠道发生了极大变革。基于数字经济时代工作搜寻模式变革、网络招聘发展及其内在逻辑分析,运用2019年的微观调查数据,验证了网络招聘政策对劳动者工作搜寻渠道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1)工作渠道的多样化体现为岗位信息投放方式、劳动力供需信息传递方式以及求职者与企业沟通方式的多样化,推动变革的内在动力主要是数字经济新政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劳动者素质普遍提升和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分割。(2)网络招聘政策对劳动者工作搜寻渠道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政策效应在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领域都非常显著;相比非国有部门,网络招聘政策对国有部门的影响更为显著,说明国有部门的政策执行力更强。因此,建议进一步完善劳动力求职特别是与网络招聘相关的法律制度,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升就业公共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困惑,就业率不断下滑。化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了当下探讨的热点问题,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颁行可为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带来诸多利好影响。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事业成功的导航仪,对促进个人事业发展和实现职业理想有着重要意义。合理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通向成功的第一步。目前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科学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比例偏低效果很差,大学生自我评价和职业发展期望过高脱离实际,规划缺乏全程跟踪指导而导致中途夭折。因此,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的原则,从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目前大学毕业生数量及其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就业选择地区和专业差异较大,就业单位对毕业学校、身份和性别歧视依然存在,大学生就业难与高等学校就业率虚高相悖,存在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并存的结构性矛盾.究其原因是政府在扩招政策制定、就业模式调整、就业引导和相关政策扶持等方面缺少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效果远低于预期;用人单位在用人标准、招聘程序和工资待遇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低、虚高就业率和大学生能力差是主要问题,直接导致大学生在面对用人单位时的被动局面.因此,高等学校破除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境需要综合措施,政府是改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局的主导力量,制定科学务实的就业方针政策,用人单位尽快完善大学毕业生相关工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搭建服务平台;高等学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4.
解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真是扩招导致的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本文运用劳动经济学的失业和职业搜寻理论对该现象进行解释,并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分析和国际经验比较,认为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其制度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因素,大学生“过剩”也只是一种假饱和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就业过程、就业结果、就业竞争力,影响就业因素等方面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应届女毕业生在就业过程所面临的性别歧视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着性别差异,女生学习能力高于男生,但活动能力较弱,性别特征减少了女生的就业机会,降低了其就业质量。并就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问题和提高其自身竞争力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实践证明,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无法应对现实社会需求,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与社会转型是社会各界关注的2个焦点。以1560-1660年英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变化为例,用历史文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英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变化与社会转型相互影响的关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变化是当时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转型。提出了我国社会转型期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启示:调整产业结构,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多元化的就业岗位;高等学校应该依据社会发展需要调整教学内容;适当控制招生规模,限制就业压力大的学科招生规模。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几年的大学毕业生呈递增趋势,但我国的就业形势艰难,使他们的就业难度加大,从而出现困惑焦虑心理、自卑心理等问题。归纳起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在认知心理维度、情绪心理维度和社会心理维度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学校、大学生和社会,都应共同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9.
论职业指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国家统包分配,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就业难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了,帮助大学生从学生生涯到职业生涯转变的职业指导工作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职业指导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提升职业指导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各高校不断扩大招生的情况下,学生就业时面对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与此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方面也带来了许多的困难.这就形成了随着扩招的深入,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与学生竞争力不强之间的矛盾.如何看待和结合实际解决这一矛盾是文章所探索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