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扬 《理论界》2011,(2):45-46
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关键时期。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依赖科学技术。然而,如果没有好的推广政策,科学技术只能是潜在的生产力,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本文将认真学习2004年至2010年连续发布的7个一号文件,梳理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发现政策存在的问题,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业社区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农业社区社会化服务组织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应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农业社区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康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农业观念的范畴日益开放,但产业体系不健全。目前我们还没有把农业当作产业对待,现代农业呼唤新观念、新机制。根据河南农业现状,实现农业产业化应重点解决如下三个问题:创建培育农业发展的市场环境;调整优化农业的产业结构;确立科技进步机制  相似文献   

4.
德国是西方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之一,德国的农业也相当发达。德国农业从注重增加产量的传统农业到以机械化、科技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并开始进入生态农业、能源农业、安全农业的新的发展阶段。德国农业代表着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而我国则刚刚开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德国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以及促进农业发展的法律政策措施,对我国农业法制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当前,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如何解决好制约我国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呢?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必然要求农业科技有一个大的发展,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对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政治上、从大局上、从战略…  相似文献   

6.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现代农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省,河南省现代农业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村改革中的一项制度创新。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改造传统农业,是河南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技术停滞是传统农业最基本特征,要改造传统农业,必须推进农业技术创新。江西农业正在经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如何使江西农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发展江西现代农业,本文就此加以研究探讨,并提出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8.
农业企业家与传统农业的改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企业家是农村经济出类拔萃的组织者,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农业企业家阶层的培育,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区域发展规划带动了地区农林水事务财政支出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内现代农业的发展。但是,通过数据包络分析和要素生产效率分析发现,在地区规划密集发布的时期,各地主要在进行投入和前期建设,规划带动的项目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转化为生产力。制定农业发展政策应从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农业发展方式、经营指导模式、资本投资方向以及经济发展理念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人口流动,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过程中生产力重新布局的必然结果,也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共同进步的客观动力和内在要求。十年来,我国农业人口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流动形式。  相似文献   

11.
从拓展农业功能视角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是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崭新时代特征的产业形态,从功能结构上看,现代农业决非传统农业的线性突破,而是在城乡互动、工业反哺、科技创新、市场培育、生态约束、文化支撑、公共管理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整体再造.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遵循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着力建设现代农业,既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的基本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产业基础.从拓展现代农业功能视角,结合当前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现实过程,分别从产业融合、城乡互动、市场统一、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探讨和思考现代农业发展应当确立的正确理念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农业供应链管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但近年来我国农业物流问题频出,供应链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本文总结了我国农业供应链的现状,借此提出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业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三步走"发展构思,希望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解决农业供应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业供应链配送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既是外部经济环境的要求,也是农业自身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驱动型要素变迁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和秘密.河北农村生产力水平总体上处于机械化阶段,现实中的土地、劳动生产要素相对减少,资金、机械化技术相对增加,在农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并成为驱动型要素.目前,农业发展方式向更高阶段转变所需的技术、知识等新型驱动型要素尚未形成.由此得出,河北农业发展方式要实现由资金驱动型传统农业向技术驱动型现代农业转变,必须打造相应的生产要素基础,塑造以科学技术、科学知识、科学理念为标志的新型驱动型要素.而对制度要素和创新要素进行探索研究是课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由于人口增长,与农业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使农业投入呈现递增的趋势,而投入报酬出现递减的趋势。因而,农业经济活动的生态效益不好,经济效益太差,生态经济效益下降,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没有明显提高等问题相当突出。要解决好当代中国农业发展这些深层问题,必须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农业投入报酬递减规律,为发展农业生产力服务。  相似文献   

15.
笔者认为 ,紧紧抓住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 ,大力开发农业信息 ,对做好新时期农业工作 ,推进农业传统结构调整 ,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具有重要意义。  一、充分认识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农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它首先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 ,是农业经济发展到某一特定过程的概念描述。它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 ,还要包括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农业信息化又是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进而向信息农业演变的过程 ,表现为农业工具以手工操作或半机械化操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及基本状况的客观描述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的传统性向现代社会的现代性转变的历史过程。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概念,从发展史的角度看,农业现代化是传统的自然农业向现代的商品农业转换的历史过程。从其内容而言,它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7.
关于农民、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同春芬 《人文杂志》2004,(3):170-174
中国不仅以农业大国著称于世 ,而且也以农民大国著称于世 ,农民数量大、素质低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巨大制约因素 ,这就决定了中国农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在我国现代化中的特殊地位。它们不仅构成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而且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本文从社会学角度 ,论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重视“三农”问题 ,实现三个转变 ,即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农村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8.
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选择,把中国农业推向了一个历史新时期。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农业举步,农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最近,笔者对我市农业主管副市长杨信同志进行了专访。扬信同志精辟地论述了市场农业这一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目前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关键时期。农业是经济基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必然包括市场农业。可以说,市场农业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中的载体。在当前,抓住机遇,解决好市场与农业二者关系,加速农业发展步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计划经济时期的农业与市场经济条件下…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有关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是十分必要的,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和发达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管理、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经济效益与环境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等特点,都给我们以很好的启迪。同时,我国特殊的国情又决定了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改革以前,我国的农业政策事实上表现为“哺育工业型”,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着明显的”剪刀差”,农副产品价格低于其价值。从80年代起,农业政策开始发生变化,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20年时间内,政府集中力量调整和改革农副产品购销价格。这期间的农业政策基本上属于“农副产品价值回归型”。这种政策对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经济全面达到“温饱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农业与非农产业长期存在的技术差距、劳动生产率差距以及规模经济效益的差距等,城乡差距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反而还有所扩大。1978年,城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