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我差异理论——自我与情绪的心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差异理论是关于自我与情绪关系的理论,Higgins是该理论的创立者,提出了各种理论假设,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该理论有着雄厚的理论和实证基础.Higgins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应该自我之间的差异对情绪的影响,用抑郁情绪(沮丧、焦虑)术语描述各种差异引起的情绪反应.本文从自我差异理论的基本观点、自我差异与情绪的关系、调节机制以及自我差异的测量几个方面较全面地介绍了自我差异理论并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人所讲的自我在六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第一,"自我"含义的大小有差异;第二,对自我核心内涵的认识有差异;第三,对自我结构的认识有差异;第四,研究自我的角度有差异;第五,无我与重我的差异;第六,对自我最高境界追求态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和谐与自我接纳二者的关系。采用自我和谐量表、自我接纳量表对179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自我接纳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和谐与自我接纳水平整体上有待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总均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子在生源地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自我的刻板性因子在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接纳总均分及自我评价、自我接纳因子在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和谐与自我接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自我和谐得分越高,自我和谐水平越低),并且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和谐对自我接纳存在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和谐对自我接纳有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我呈现是人们控制他人形成自己期望印象的过程.但自我呈现存在个体差异,有些人行为与内在状态保持一致,有的人行为随情境变化而变化.自我监控是造成此种差异的一个原因,且自我监控差异跟个体的自我同一性有关.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1)自我呈现是否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2)自我呈现的个体差异能否用自我监控来解释?(3)自我监控跟自我概念的特征是否有关?实验一发现:跟重要他人意见不一致时比一致时被试态度发生变化要大.实验二证实:在态度不一致时,被试态度发生的变化可以用自我监控类型来预测.研究三说明自我监控跟自我同一性有显著相关.根据不同自我监控者典型社会行为的意义,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关于自我构念的研究是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焦点之一,心理学家对其研究的兴趣已涉及到了各个领域。自我构念主要分为独立型和互依型两个维度。不同自我构念的个体在认知、自尊、归因以及动机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实验法的运用和当代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二者必将为自我构念差异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应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DMSE)和成就动机量表(AMS)对15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究了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成就动机的关系,并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学科差异、年级差异、性别差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环境适应的自我救济对大学新生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和持久的方法论意义。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心理准备、个性差异、文化差异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大学新生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出现了空虚、迷茫、失落、自卑、人际淡漠等多种心理矛盾和冲突。在分析了大学新生存在的心理冲突和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自我应对与自我救济是大学新生适应环境的主要路径,给出了大学新生自我应对环境适应的方法与自我救济策略。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考察了中、日、韩三个国家共705名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及其家长期望的差异与共性。结果显示,三国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存在着显著的国别差异,中国儿童的自我控制水平最高;三国家长对儿童的自我控制的期望在忍耐力和自觉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家长的期望值最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自我和谐的关系,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重庆市310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诸因素得分均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得分高于男生;相关分析发现,除个别个人和社会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领域以外,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及自我刻板性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同自我灵活性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高、低自我价值感的大学生在自我和谐诸因子上的得分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自我效能感影响着大学生的求职成功性,而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民办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总体上存在生源地差异、性别差异、专业差异、年级差异,且差异显著;不同职业标准和不同自我职业期望的民办大学生在职业自我效能上也存在显著差异.以上影响民办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的规律性差异因素的发现对高校民办大学生的职业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传统语言学在讨论会话中两性差异时,主要是从语音、语法、词汇等实质性差异以及话题和话题控制等会话语体风格的异同入手。会话中两性的实质性差异和一些句式如复合祈使句、附加疑问句的使用差别,都可以用一个梯形模式来概括表示。除了实质性、过渡性和结构性差异外,“自我肯定”和“自我揭示”等心理学因素在会话中也是表现出了较大的性别差别的。这些差异可以从隐性或显性威望、社会角色、抚养子女和教育背景等方面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法对314名4-6年级小学生的研究表明:大部分小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习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小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习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女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男生;小学生自我效能感能够显著解释或预测其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藏族中学生个性、自我及适应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各年级在个性的内外倾、意志、乐观-悲观、责任、耐挫折和独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自我呈现U字型发展趋势;不同年级在情绪适应、人际适应、学习适应和社会适应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个性中的意志、责任、耐挫折和乐观-悲观,以及自我中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对适应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自我导向学习是信息时代大学生特别需要培养的一种学习品质和能力。为解析学习动机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自我导向学习品质的影响,使用包含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量表、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问卷对720名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进行调查。潜在剖面分析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在自我导向学习品质上存在显著的群体内差异:41.4%属于低自我导向型,44.7%属于中自我导向型,13.9%属于高自我导向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求知兴趣和能力追求两类学习动机正向预测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自我导向学习品质,声誉获取学习动机则负向预测自我导向学习品质,培养类型、年级、专业兴趣和利他取向学习动机对自我导向学习品质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对福建农林大学非英语专业200名新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调查发现:(1)学生的总体自我效能感及各项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2)总体自我效能感及各项自我效能感与英语成绩显著相关,总体自我效能感可以有效预测成绩;(3)高低分组学生在总体自我效能感上差异显著,在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上也差异显著;(4)女生总体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高于男生,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也均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6.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职业生涯探索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量表对6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领悟社会支持、职业生涯探索、核心自我评价与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呈两两正相关关系;职业生涯探索在领悟社会支持与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核心自我评价通过调节领悟社会支持,影响职业生涯探索,进而影响大学生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由此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揭示了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的影响路径及这种影响在不同个体中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自我构念是近代心理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心理学家对自我构念的研究兴趣已经延伸到各个领域.目前,自我构念的类型主要有依赖型自我、独立型自我和关系型自我.文章主要介绍了自我构念的概念,自我构念的测量工具:集体主义自我构念量表、一般自我构念量表(SCS)和关系型自我构念量表(RISC),探讨了文化与自我构念的关系、自我构念的性别差异和自我构念对自尊的影响、自我构念与社会认知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自我构念的未来研究趋向,以期为深入研究自我构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其结构要素包括个人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和自我评价。自我结构是随着个体经验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有三个特点:一是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自我发展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二是大学生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三是大学生一般都对经验有防御反应。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前提是客观、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  相似文献   

19.
通过自我状态测验量表对300余名来自青海各地的藏、回、土、蒙古、撒拉等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5种自我状态的表现虽然都属平坦型中的凡人型,但二者不仅在批判型、养育型两种自我状态中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同时,在成人自我状态中亦存在很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审美心理结构动力学揭示了人类审美心理的动态构成。审美心理结构是在人类的遗传过程和经验的基础上生成的。对应于审美显意识、审美潜意识、审美无意识,人类的自我形成为创造性自我、经验性自我、本能性自我、创造性自我在本能性自我和经验性自我的基础上生成了审美的自我,从而在自由选择的社会实践之中生成了审美心理动态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