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析我国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监管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手段,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加强证券市场的会计监管,是确保组织的经济活动合规、稳定、健康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个世纪90年代建立了证券市场,十多年来,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财务舞弊接连不断。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对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会计监管模式提出了要求。借鉴国内外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模式,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管应当建立以政府监管为前提,内部会计监管为核心,社会监管做保障的会计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往往利用资产重组进行内幕交易、市场操纵、扭曲股票转让价格等,获取不正当的重组收益。由于会计监管是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必要手段,为提高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和保护投资者权益,应着力加强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时的会计监管。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造假成本收益分析及机制约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制度经济责任安排上的缺陷,形成了会计造假的低廉成本。同时,由于体制和制度的不完善又给会计造假者提供了高额收益,从而导致了会计造假动因到行为的转换。文章对会计造假的风险收益、风险成本的实质内容和现实状况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并就如何约束会计造假风险收益和风险成本,在机制的完善上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朱德胜 《东岳论丛》2004,25(5):198-200
会计造假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问题 ,其背后有着复杂的经济与社会根源。本文运用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观点、契约理论和不对称信息理论分析了会计造假的动机和诱因。同时 ,还分别从内外部公司治理缺陷以及社会诚信缺失等会计职业环境方面对会计造假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剖析。对会计造假根源的分析给了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我们必须从源头入手 ,标本兼治 ,才能有效地杜绝会计造假  相似文献   

6.
马永霞 《理论界》2004,(4):302-302
近年来,一些基层金融机构由于受利益驱动,加之内部管理失控、法制观念淡薄,出现了假账、假数、假表“三假”现象,严重影响正常的金融经济运行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遏制和防范银行会计造似,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拟对银行会计造假的成因、危害进行分析,并就如何防止银行会计造假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刘颖岩 《理论界》2005,(10):189-190
发达国家的会计监管机制对维护市场经济次序、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加强企业管理、维护投资者利益等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但各国的会计监管机制也存在一些差别。本文从会计监管机构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会计监管人员的地位、会计监管的依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会计监督对于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将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设是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止舞弊发生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及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美国出现的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我国公司治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内部人控制、国有资产流失和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比较严重.会计独立性的缺失是会计造假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本文在分析了会计独立性缺失的基础上,提出建立独立会计制度的思路及应采取的措施,以达到进一步改善公司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作者把会计行业作为一个社会群体进行经济学分析,揭示了财务腐败及其会计造假是导致社会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论程序理念与程序会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信息失真和造假的本质是人格上的不平等对待、利益上的不公正分配。即会计信息失真或造假的实质是在一部分人受益的同时而使另一部分人受损。这种会计信息失真和造假所产生的会计不公正的后果必然使社会公众对会计制度、公司制度乃至社会制度的公正性产生信任危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这种因会计不公对社会正义和公平产生的负面影响必将进一步凸显出来。本文从程序的理念出发 ,试图将复杂的会计价值判断问题转换为程序会计的设计和应用问题 ,进而探讨了程序会计框架体系及其应用 ,从而为程序会计成为实现会计公正行之有效的技术装置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会计信息造假的产生与遏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会计信息造假已成为对经济健康发展危害最大和最严重的问题,其根源在于个人和企事业单位对不正当利益的攫取,会计信息造假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必须针对实际情况强化法制教育,强化对会计的有效监督,进一步完善对<会计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会计确认、计量并被披露一个单位会计利润的目的,是为了引导企业关注自身的获利能力,以促进企业实现利润的持续增长,并最终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或核心竞争能力。追求短期会计利润最大化,是会计追假的最大因素,避免会计造假,关键在于树立会计诚信。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出现了大面积的、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世界上有“安然之死”、“世通”风波,国内也有“蓝田股份”、“银广厦神话”,各种会计造假事件层出不穷,一场会计职业道德的诚信危机袭卷整个会计行业。如何重塑会计诚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已成为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人士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杨竞艳 《南方论刊》2013,(3):106-107
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工作已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但是在实现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由于制度的不完善、硬软件的不配套、会计电算化人员的素质不高和缺少监管而弱化了内部控制的作用。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工作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本文提出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软硬件环境、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提高人员的素质和加强内外监管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资本市场会计监管体系实施效果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会计监管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然后构建审计监管部门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博弈模型和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博弈模型,计算出会计师事务所有15%的可能性会做出违规审计及上市公司的收益大于7.67倍的处罚时,上市公司会选择造假的结论, 并对模型进行分析,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我国资本市场会计监管体系进行一个总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王兵 《江淮论坛》2003,(4):38-41
破窗理论的研究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本文借助破窗理论解释会计造假问题,并建议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加强执法力度,来治理会计造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郝成意 《理论界》2003,(2):37-37
我国证券市场“银广夏”等事件的披露,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都是会计造假。会计造假不仅导致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企业与债权人利益受损,而且严重干扰国家的宏观调  相似文献   

19.
实行会计委派制对扭转当前会计造假、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应该说,会计委派制在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加强企业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克服困难的对策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会计诚信是现代信用经济的核心和基础,但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违规成本过低,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力,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等主客观原因,使得会计工作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因此,必须在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同时,进一步推进立法机制、执法机制、监督机制、环境机制等方面的建设,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