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宿疾”和“农事”为切入点,可探讨诗人万夏在上世纪80年代诗歌写作中的重要转向。万夏的声音是复杂的,他不属于任何团体,但又属于任何团体:他是“莽汉”但是短暂的“莽汉”,他是“非非”又不是“非非”,他是“整体”,又不是全面的“整体”,他最终落到“汉诗”。他的这种复杂性导致了他艺术的综合性,而这种综合性中的大部分是中国文人的品质,小部分是西洋式的先锋。  相似文献   

2.
是他,降边嘉措,创造了当代藏族文学史上若干个“第一”,凭着他的勤奋顽强,凭着他的不屈不挠,藏族的《格桑梅朵》终于绽放了。而他,路还很长,他还将创造出新的“第一”。  相似文献   

3.
大山的儿子     
袁克良今年86岁,19岁入党。为了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他一人独守荒山,植树造林,用37年时间把慕云山建成为太原郁郁葱葱的风景区。他的感人事迹被众多媒体报道,他被称为“当代愚公”、“绿化英雄”,而了解他的人都赞誉他是“我们身边的杨善洲”。最近,央视新闻频道纪念建党90周年“红旗飘飘”栏目也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相似文献   

4.
袁中道是公安派衰微期的理论代表,他一方面在维护袁宏道的同时,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纠公安派末流之偏,最后便向封建正统文学妥协,他在坚持“真”的前提下,从诗文的“露”、“俗”返归“中行”。他树三唐之诗为典范,认为诗文创作“穷而必变,亦其势然”,其变化规律是“性情”与“法律”二者相互为用。  相似文献   

5.
梁漱溟是我国早期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一直处于变动之中:从最初信奉西方功利主义,到佛学,再到儒学;不管是哪一种选择,他都走得坚定而有力。他认为儒家和佛教在本质上都是为解决人世问所面对的困惑和苦难,在生命的终极关怀意义上具有一致性。因而,在一定意义上,“援佛人儒”是可能的,是行得通的。梁漱溟是徘徊在“佛”“儒”之间的智者,他的文化哲学带有浓厚的宗教气息和色彩,但归根结底,他认为自己的思想主体仍是儒家的。本文试图对粱漱溟的文化思想进行一个简单梳理,主要包括其人其思想,而侧重点则在于他对“儒”“佛”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中国真性感     
罗西 《社区》2012,(8):51-51
我喜欢与老外交流。早年采访美国人潘威廉教授,平常他一说“谢谢”。中国人总是“纠正”他说“不用谢”.他很委屈地问我:不用“谢”,那要用什么字?问我工作如何.我谦虚地说:马马虎虎啦!他伸出大拇指夸我:厉害!我解释说。马马虎虎就是“很一般”的意思。他一脸无辜而疑惑:马马虎虎,是两匹“马”两只老“虎”,这不是很棒很棒吗?  相似文献   

7.
“伢”在山西阳泉方言中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他称代词,与同为他称代词的“他”和“人家”有同有异,其中异大于同。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伢”的指代功能越来越弱,逐渐发展为一个强调标记,与名词性成分连用时,“伢”还显示出了强调代词的功能。“伢”同“人家”和“他”相比,在具体的使用情境中具有主客观分工,总体说来,“伢”的主观性要强于“人家”,而“人家”的主观性又强于“他”。“伢”在晋语区及其他部分方言片区内普遍存在,但不同地区的用法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阮元在科学技术问题上并不是“以古为是”,也不是埋头于故纸堆而不躬身实践、不问世事、他坚持“实事求是”、强调“实践之道”、重视“实用之事”,充分体现了他的实学精神。然而他力主“西学中源”说,未能实事求是他认识、评价西方的科学技术,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这使得他的实学精神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人才思想是比较全面的。他主张“贤人政治”,认为“为政在人”,所以主张“举贤才”。他的人才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他对于人才选拔、使用的原则与方法及如何培养人才都有全面而深刻的论述,这些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晨怡 《中华魂》2013,(14):36-38
从万众期待到千夫所指,袁世凯本有机会成为“中国之华盛顿”,却最终成为举国唾骂的“窃国大盗”,在众叛亲离中羞恨而死。相传袁世凯弥留之际的最后一句话是:“他害了我。”“他”是准?有人说是一心想当“皇太子”的袁克定,有人说是一心想做“帝王师”的杨度,也有人说是袁世凯自己的帝王思想。  相似文献   

11.
曹鸿骞 《社区》2014,(8):15-15
千百年来,曹操曾被一些封建卫道士诬为“篡逆者”,以至于他在许多戏曲中的形象都是“白脸奸臣”,而实际上正如《三国志》作者陈寿和郭沫若先生所言,他是一位“超世之杰”。他在《度关山》一诗中说:“侈恶之大,俭为共德。”认为奢侈是最大的罪恶,俭朴是公认的美德。他这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而是一生一贯奉行的准则,并专门为此颁布了《内戒令》。  相似文献   

12.
阎维文第一次登台是说快板书,那时的他还是个小学一年级的9岁“小儿郎”,而正是这次无意的演出,让他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当他说快板书的时候,学校老师觉得“这个小孩声音挺好的”。于是就开始让他唱歌,随后不久就进入了“文革”时期,有音乐特长的阎维文又顺理成章地成了“红小兵宣传队”的成员,到城市、部队、工厂去演出,所以,在家乡太原,阎维文唱遍了每一个大大小小的礼堂,许多人都知道有一个唱毛主席语录歌的小孩,用他自己的话说,“小的时候也是小有名气的。”13岁的时候,阎维文报考了山西省歌舞团,他改成了跳舞,而…  相似文献   

13.
1黄炎培成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历史的赋予,民族的使命,恩师的教诲和个人的素质,自甲午战争后,使他立下了教育救国之志。他认为:“今之策国是者,莫不重教育”,‘“吾辈立十分信仰教育救国唯一方法”,而“要救中国,只有办学堂。”L19OI年,黄炎培就开始了教育救国的实践活动,自认为是在“长日忧民而毫无办法的情况下,而跨上新文化教育舞台。”的措施,是自己一生中的“第~个很大的转折点。”②他曾先后执教于川沙小学堂、上海城东女学……,他以高度民族责任感,满怀信心地培养一代青少年,以满足改造贫弱落后的中国…  相似文献   

14.
仁与礼是孔子思想的最深内核,同时也是他生命最高追求的一体两面。落实于个人修养,这“一体两面”又可具身化为外表的“容仪”与内心的“爱人”,合而言之即春秋君子所普遍追求的“威仪”人格。可以说正是因为继承与提升了前代君子的“威仪观”,才成就了孔子的思想与人格。而拥有儒家乃至中华文明至高人格象征的孔子却明言自己并非生而为圣,他经历过贫穷、卑贱的童年,也有过迷狂于族群主义的青年,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权力孜孜以求的中年,这些都是他生命境界提升之路上不可逃避的局限与障碍,他都一一克服。在“五十而知天命”的蜕变之后,他同时兼具的“殷商遗民”与“鲁国子民”的两种身份最终达成和解;在此基础上,他以身作则,完美地使殷、周两种文明相互交融。不仅如此,他还在关乎人的本质层面,在紧紧把握“三代”文明最深脉动的基础上,提出了“人不可与鸟兽群”“九夷可以为君子”的人类情怀与“天下”意识。总之,从“威仪”视域出发,不仅可以鲜活地还原孔子的生命历程,使我们重新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孔子,更能从其人类情怀与“天下”的意识中,隐约看到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5.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有“天使”,也有“妖女”,不同的是,他笔下的“天使”拿起了手中的武器,而妖女却从另一个层面显示其“独特的魅力”。因此,在塑造女性形象时,他继承了“天使”与“妖女”的二重模式,又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这一模式。  相似文献   

16.
“猎头”,一个颇为神秘的职业。毕业于地质大学、起步于销售领域的王常江凭借自己颠覆性的作为在这个神秘的行业“猎”得了一片天,而颇为让人动容的是他身上体现的浓浓的民族情结。 “鹰的锐眼,豹的速度,象的自信,狮子的高贵,狼的凶狠”,集诸多动物特性于一身,这就是“猎头”。而王常江,则是“猎头”的“头”。他所创立的浩竹不是最早成立的本土“猎头”公司,但在行业中深具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张说是初、盛唐时期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其文学思想可用“完美”二字概括,即功用的“完美”和艺术的“完美”的统一。加之他所强调的“风雅”、“吟咏情性”及更为具体的要求(如“风骨”、“滋味”、“文采”、“声律”等),构成了一个完整而成熟的思想体系。在当时,张说的思想较“四杰”、陈子昂等人更为全面,也更为现实。他本人的创作也体现了他的这一文学思想。又由于他特殊的政治地位,使他对盛唐文学的影响非同一般,也使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郭建光 《社区》2008,(13):47-48
对改善环境,他没意见。但他觉得施工单位醉翁之意不在酒,是看中了这块地皮的商业价值。同时,拆迁一些居民的煤棚,“势必影响建在高地上的居民楼的安全”,而“这些居民楼可能是开发商的下一个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19.
尼采认为,“理性”源于逻辑的虚构,其内容是错误的堆积。首先,“理性”的基石──逻辑是不可靠的,世人对逻辑的迷信是“理性迷途”的开始;其次,靠逻辑营造起来的整个“理性”的认识体系也是不可靠的,而这一体系所体现出的价值观,特别是基督教的道德体系更是骗人的谎言。在他看来,“肉体”或“生命”才代表着真正的“理性”,才是人类一切价值判断的标准和出发点。他的“非理性”提倡的就是尊重“肉体”,高扬“本能”。  相似文献   

20.
——人称“黑马大叔“张小平生于1954年。面对媒体.他说自己是幸运的,30年来的恢复高考、“干部四化”等“好机遇”都被他碰上了。谈到自己见证了新中国广告三十多年.他对自己能成为“国内广告殿堂”的石头深感荣幸。而事实上,他对中国的广告和设计的发展贡献良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