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将技术发展视为单一因素线性作用的结果 ,而忽视其他因素的作用 ,就会导致简单决定论。常见的两种观点是技术发展的内在的技术决定论和外在的社会需求决定论。简单决定论尽管能说明一定的问题 ,但不符合技术发展的实际过程  相似文献   

2.
李宏伟 《江淮论坛》2007,1(1):59-64
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各有其理论意义,但也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技术与社会之间不是简单的谁决定谁的关系,而是矛盾冲突与互动共进的关系。技术的伦理评价与现实发展之间必须保持必要的张力:一方面要对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社会副作用、伦理冲突保持必要的警醒,另一方面要为有争议的新技术发展保留适度空间。  相似文献   

3.
路宪民 《兰州学刊》2005,(4):287-288
在传播学中,由于受颇负盛名的科技决定论的影响,人们多将传播技术看成是自主的因素,强调其对传播与社会的作用,很少分析技术形成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制度框架.本文通过对印刷术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在中、西不同的命运分析,指出技术反映创造它的社会的意志,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民族国家等各种近代模式促使了印刷术的产生与发展,并赋予了其合法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①本上形成了"技术决定论"、"制度决定论"和技术与制度"共同决定论"三种不同派别.三种"决定论"有着个共同的逻辑起点,即把审视社会经济问题的视角框定在科层等级关系(hierarchy relationship)的框架之内.在这个视角下,必然带来自身理论的不足.有鉴于此,作者转换思考角度,从元素之间互动的思维视角出发,提出了技术与制度互动的理论,即将技术与制度放到同一主体性平台,在互动中析理出经济增长的源泉,为看待和分析经济增长提供一个互动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5.
奥康纳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开始于对马克思自然观的探究。他把人与自然关系系统纳入到文化与价值多维元素决定论之中,以此取代传统历史唯物主义单一技术、文化决定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生产条件的分析,揭示了资本积累与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之间的内在联系。他把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定位在生态社会主义上。但由于他把这种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制度变迁,因此,他的生态社会主义是一种生态政治实践而不是一种变革社会的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批判吸收了维柯关于人是历史世界创造者和黑格尔关于历史主体是一个能动的实体的思想,并提出了历史决定论,生产力就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人的生产能力;是人解决自然与社会之间实际矛盾的物质力量.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是一种内在决定论,它在肯定历史规律是人在实践中形成的基础上,也肯定了人的实践对世界的改造,从而实现了历史决定论和改造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在媒介文化研究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媒介决定论和社会文化选择论。媒介决定论认为新科技带来新的社会文化形式;而社会文化选择论则认为先有社会文化语境的潜在“召唤”,然后才出现相应的科技形式。随着新媒介的出现,媒介决定论似乎占据主流,但是文化选择论对媒介决定论又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它们之间是一种互补关系。新媒介的出现应该是在科技的进步和文化“召唤”的合力作用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技术与制度是人类文明的两个重要维度。在技术与制度的关系上,出现了技术决定论、制度决定论、技术与制度互动三种争论。技术与制度的关系是复杂的,单纯的技术决定论和制度决定论都没有充分揭示问题。技术与制度的良性互动和集成优化,能够产生强大的互动力,不断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技术与制度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是二者分别保持活力的根本条件。它们之间张力的协调,是其走向良性互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媒介文化研究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媒介决定论和社会文化选择论。媒介决定论认为新科技带来新的社会文化形式;而社会文化选择论则认为先有社会文化语境的潜在“召唤”,然后才出现相应的科技形式。随着新媒介的出现,媒介决定论似乎占据主流,但是文化选择论对媒介决定论又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它们之间是一种互补关系。新媒介的出现应该是在科技的进步和文化“召唤”的合力作用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
陈佳  陈凡 《北方论丛》2014,(2):123-127
以技术与社会外部系统的关系为线索论述了技术系统论的三种演进形态。其中,早期技术系统论认为,技术系统内部的逻辑是技术发展的自主规律,导致了决定论的技术系统论,受到社会建构论的批评;第二类技术系统论将社会组分纳入到技术系统中来考察技术,导致了社会建构的技术系统论。社会-技术系统论将社会价值因素纳入到技术系统,是对社会建构的技术系统论的修正。  相似文献   

11.
论货币对社会的二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货币以后,货币逐渐成了人的社会化的催化剂,社会流动的加速器,社会互动的引擎,同时,也是社会分层的依据之一。货币对社会有正功能,也有负动能。货币也会误导人走向社会失范。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管理,另一方面,在观念上应当破除货币拜物教,在社会政策上尽量缩小贫富差距。随着社会的变迁,货币在演进,但社会在货币的演进过程中,又正在向货币提出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肖飒 《学术探索》2008,42(2):1-5
通过分析技术时代的社会精神症候,导出社会理想的话题,提出对当代社会理想的重新理解和诠释是哲学在技术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和价值所在。在技术时代,哲学的价值内涵在于对以下过程的解释和描述:通过理解力与想象力,形成对当代社会理想的重构与诠释;意识形态与技术形态的内容演化,使社会理想对当代社会形成了表达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吴翠丽 《兰州学刊》2008,(12):13-16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既为人类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又给人类带来了难以预知的危机风险。人类正步入一个“风险社会”的时代。人类对自身理性的过分自信和对科学技术理性的无限滥用,是导致风险社会产生的价值根源。现代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使人类自身正面临着种种不可预知的社会风险。积极应对科技发展的危机风险,将其控制在个人和社会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避免使其转化为真正的社会危害,在科学技术活动中介入伦理价值的维度,确立和倡导科技伦理的价值规范,是有效规避和治理社会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管理的视野面临新的拓展;在管理学领域,事实上已经诞生了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网络社会管理学.网络社会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主体身份虚拟和自由平等、交流无障碍和互动、信息资源共享等.网络社会管理的主要方法是网络技术的基础监控,网络法规的他律控制,伦理道德的自我约束,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加强网络问政和网络服务,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等传播科技出现的新媒介赋权现象渐成研究热点。需要包括新闻传媒在内的各部门各组织共同构建起一个社会支持系统,从外部施加推力促使主体参与进来进行赋权。自我赋权与他者赋权相结合,通过"他助"往往才能更好地"自助",主体才能真正得到权能(感)的增加。应该在一个整体的视角下探索新媒介赋权的作用机制,这既包括新媒介使用与外部社会因素之间的互动过程,又包括行动者在其中的策略选择和行动逻辑,还有这种人、社会、媒介三者之间不断互动所带来的赋权结果。增权只是其中一种可能性,新媒介赋权一方面能促进主体的自主性获得,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使人的主体性丧失。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技革命向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提出了挑战。西方科技决定论者关于技术社会形态理论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的实质是“趋同论”,是对经济社会形态的否定。我们应在吸收技术社会形态理论的合理因素的同时,坚持唯物史观的经济社会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技术从根源上改变了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及思想行为。现阶段,高校可以将新媒体作为一项新型教育平台,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媒体不仅具备良好的互动性,还能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利用这一平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行创新和改进,以此实现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地缘政治学以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分析基础,为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环境提供了崭新的视角。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信息社会的初步形成,结构主义取代地理决定论将成为地缘政治研究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国外网络社会研究的新突破——观点评述及对中国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文之 《社会科学》2007,(11):96-10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应用的普及,人们对网络技术逻辑和社会发展逻辑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全面的把握,国外关于网络问题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社会视角多维度地揭示和重新诠释网络空间一些带有本质性和引领性的问题、对信息和网络技术引起的各种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进行描述和探索成了当今网络社会研究的关注焦点。其中,对互联网本质特性的再认识、对网络空间互动模式和网络行为的新理解、对网络社会中国家安全的重新定义,以及对互联网治理和治理权的探索,可以为中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