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和马云是大学同学,毕业就拿了结婚证.马云不是个帅男人,我看中的是他能做很多帅男人做不了的事情:组建杭州第一个英语角、为外国游客担任导游赚外汇、四处接课做兼职,同时还能成为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然而,婚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处在一种惶恐中,因为他的意外状况层出不穷…… 他忽然就辞职了,说要做自己的事业,就在杭州开了一家叫海博的翻译社.  相似文献   

2.
论龙井茶的自然文化与杭州(西湖)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自然与人类携手共创的茶文化,映衬着相关的人文与自然.从自然与历史中走来、凝聚着杭州灵秀山水与人文精华的龙井茶,已成为名茶中的经典.感受杭州城市的文化风貌,比照以杭州为故乡的龙井茶的深刻内涵,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集自然和文化于一体的龙井茶,是自然与人文和谐的经典;龙井茶的名声与杭州的自然山水、人文精神及城市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龙井茶的意义超越了茶本身;山水钟灵秀,龙井显杭州.  相似文献   

3.
或由于杭州西湖山水景色的秀美,或由于历朝当政者的大力扶持,或由于杭州西湖经济的繁荣,或由于杭州西湖崇佛人群的大量存在,数目众多的庵堂寺观相继结庐此处,把杭州西湖点缀的如梦如幻,折服了一代又一代深怀佛教情结的文士,纷纷倾情歌咏之,他们诗作中的杭州西湖印象,总是美得那么宁静空灵,美得那么超尘脱俗,而佛教就是成就杭州西湖之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缺少了佛教的融入,杭州西湖已经不再是他们印象中的杭州西湖了。  相似文献   

4.
南宋瓦舍文化是南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也是杭州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资源。南宋时杭州瓦舍文化非常繁荣。据《繁胜录》记载,杭州城内与城郊有25处"瓦子"(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版,第16-17页),  相似文献   

5.
1897年开办的杭州求是书院,是维新运动的产物.它是我省新型书院、学堂中的一面旗帜,不久发展成为省内近代最早的高等学校.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它是我省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推动爱国救亡运动的一个中心,在浙江近代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杭州位于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运河南端,西湖之滨.襟江带河,风景美丽,是我国六大古都和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浙江省省会,是名闻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为使人们了解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过去,兹将杭州的历史沿革作一番考述.从本世纪30年代以来,在杭州近郊良渚、老和山和半山附近的水田畈,先后发现了原始  相似文献   

7.
104岁的傅梅生,退休前是浙江省中医院(原省立杭州医院)护理部主任.这位传奇傅梅生,80多岁还能一个人到全国各地旅游,92岁开始写自传,100岁出版了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籍.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杭州是我国江南地区著名的丝绸产地之一.清代前期,杭州的丝织手工业随着蚕桑事业的发展,较之明代,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这里每年生产出来的大量绫罗绸缎,除专供皇家内廷使用及一般商业交易外,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作为运往新疆进行官方贸易之用的.而置办这些缎匹及具体运往新疆进行贸易等事务,则是由清代江南三织造衙门中的杭州织造衙门具体负责的.  相似文献   

9.
陈子龙是明末文学复古运动的领袖,西陵十子是从明末杭州小筑社、读书社中来,并主要活跃在清初的一个文人集团.陈子龙与西陵十子的交往主要发生在崇祯十三年到十七年问,时陈子龙任浙江绍兴司理.陈子龙不仅积极提携、推赏西陵十子,而且传授文学衣钵,在杭州一地发扬光大其复古理念.西陵十子作为年轻后辈,在接受陈子龙文学复古理念的基础上,也保留了自己的文学特色,并在入清后,反思前期的文学复古思想,表现出与时俱进的自我更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的名和字,误作二人父与子《清史稿》卷五百二、列传二百八十九、“艺术一”医家《张志聪传》第一自然段有云:“明末,杭州卢之颐、繇父子著书,讲明医理,志聪继之.”《清史稿·张志聪传》的编纂者造作“杭州卢之颐、繇父子著书”这句话和中华书局点校者标点这句话的意思是一致的、清楚的,都认定卢之颐是父,繇为其子.实乃大谬不然.清乾隆时学者杭世骏《道古堂集》有卢之颐小传,传谓之颐字繇生.纪晓岚《四库全书总目提  相似文献   

11.
那年初秋,单位组团到南方旅游。最先抵达的是杭州,等从杭州游览出来时,已近黄昏。大客车向西南颠簸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到了黄山。  相似文献   

12.
我是杭州人,道地的杭州人,但是我少小离家.我二十岁那一年,也就是五四运动的下一年离开杭州.以后种种关系,主要是政治关系,一直到抗战前夕,一九三六年秋我母亲去世时才秘密地回来过一次.这之后,抗战期间,我就在外面闯荡江湖,先是在上海,抗战时期在广州、桂林、香港、重庆,抗战胜利后又到了香港、新加坡.一九四九年随军回上海,忙忙碌碌,想回故乡看看也没有时间.直到一九五四年,才和谭震林同志来到杭州住了十来天,那已经年过半百了.以后就一直住在北京.“文化大革命”后,我回来过两次,一次是参加八一年电影“金鸡奖”发奖大会,另一次是浙江大学校庆,因为我是“甲工”毕业的,  相似文献   

13.
对杭州方言的4个升调的感知实验结果表明:拐前段时长、拐后段音高增幅两项辨调特征,对升调感知起辨调作用,且这两项辨调特征对杭州方言的升调都不独立起辨调作用,这是造成杭州方言升调存在多种调型变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浙籍作家的杭州书写中,郁达夫是着墨颇多的一位。郁达夫的杭州书写,尤其是其与杭州之间的遇合与龃龉,带有典型的郁达夫式的况味。梳理郁达夫的杭州体验与书写,可发现其经历了从小镇青年的向往与幻灭,到旧式文人的耽爱与偏执,再到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与私人恩怨迁移的嬗变,其中又始终夹杂着郁达夫式的私人意绪。杭州在现代文学中的地位一向尴尬,在郁达夫的文学地图中亦处于一个历史“中间物”的位置,城市精神定位模糊。而郁达夫本人也是处于一种半新不旧的矛盾中。飘忽游弋的城与漂泊无依的人,在动荡的时代中,既遇合又龃龉,同病相怜也同性相斥。城与人的精神的同质性,或许是郁达夫与杭州之间最为深层的羁绊。  相似文献   

15.
苏轼自熙宁四年(1071)至熙宁七年(1074 )通判杭州,自元祐四年(1089)至元祐六年(1091)出守杭州,其间相隔十五年.这十五年中,苏轼经过了人生的大沉大浮大落大起,思想有所变化,前后两期在杭的创作内容艺术风格也有所不同.苏轼出守杭州的诗文中多次说自己出处似乐天,“我似乐天君记取”,①“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②这是了解苏轼前后在杭州思想变化的重要依据.这绝非是想把两位作家作简单的类比,两位作家思想不同,性格各异.苏轼尊儒并深染佛老思想,乐  相似文献   

16.
杭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古都之一。为浙江省最大城市,拥有120多万人口,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们一向这样讚美着杭州。可是解放前只是富人的天堂,对于穷人却是地狱。是剥削阶级吃喝玩乐的场所,是浙江反动统治的中心。当时虽为我国丝绸、制茶工业中心之一,但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几乎没有重工业,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城市。解放后,杭州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由过去消费性城市转变为新型的社会主义生产城市,并成为劳动人民和平幸福的乐园。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光辉照耀下,杭州更在飞  相似文献   

17.
金凤 《新天地》2011,(1):48-49
杭州市民王胜福在17年中先后得了5种原发性癌症,癌细胞遍布消化、泌尿、呼吸、皮肤软组织等四大系统,他是用什么方法使5大癌症一次次全身而退的呢?癌症突袭重组之家1993年年初,杭州粮油化工厂的职工王胜福连续一个星期出  相似文献   

18.
杭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是风景优美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杭州,依山傍湖矗立着5座物华天宝的博物馆,它们分别是浙江省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形成一个展示辉煌历史与文明的博物馆群,为自然风光旖旎的杭城增添了别具魅力的人文景点。 中国丝绸博物馆 中国丝绸博物馆位于杭州西湖南端的玉皇山北麓,漂亮的外形如天外飞蝶,占地70余亩,总建筑面积达1万多  相似文献   

19.
杭州(南宋时称临安)自隋朝开始,由于东南经济的逐渐开发,兼以所处的位置在钱塘江下游和大运河的终点,是东南交通的枢纽,因此便成为“珍异所聚”,“商贾并凑”的都市。到了唐朝,贸易更盛,为国内外通商口岸,“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不仅是一个工商业发达的都市,也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游览胜地。诗人白居易赞美杭州和西湖的诗篇,至今犹脍炙人口。唐末五代,中原烽烟四起,遍地干戈,独吴越国钱氏集团采取保境安民,不事兵革的策略,因此杭州免遭战争的破坏,经济文化得以继续发展。正如欧阳修在《有美堂记》  相似文献   

20.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新增的数学类本科专业,杭州师范大学该专业的招生始于1999年,现已有11届共约400名学生毕业.文章对杭州师范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抽样调查结果进行了汇总和分析,对该专业建设的启发提出了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