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巨大的语言差异,隐喻在这两种语言的转换极为困难,甚至不可译。文章仅从汉英语言形态差异的角度,从汉英字、词形态差异,句子以及篇章层面的意合与形合差异入手,探讨了隐喻翻译的可译性限度及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2.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巨大的语言差异,隐喻在这两种语言的转换极为困难,甚至不可译。文章从汉英音韵差异的角度,从隐喻的音韵美感、双关隐喻以及隐喻拟声词的翻译探讨了隐喻翻译的可译性限度及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形式之一,是语言的信息功能和美学功能的有机结合。隐喻在英语文学作品和新闻写作中的使用频率甚高。由于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而翻译是一种人的思维活动,隐喻和翻译的基本原则就有许多共同点。因此,翻译时,译好隐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指出人体隐喻词在外观相似性和功能相似性、母语中使用的频率、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距离等都会影响其可译性。对中美大学生的调查研究表明,人体词的外观相似性与可译性成正相关。外观相似性对可译性的影响比功能相似性大。在隐喻的使用频率和可译性的关系上,对美国学生的研究表明母语中隐喻使用的频率与可译性成正相关,而对中国学生而言,不管目标语是哪种语言,隐喻的使用频率与可译性无关。  相似文献   

5.
试论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翻译的可译性、不可译性取决于翻译过程中语言之间的“对等语”的存在与否。这个对等语从理论翻译角度来看是存在的 ,而从具体翻译实践角度就分三个层次 :即认知表达层次是可译的 ;文化层次是部分可译的 ;艺术层次为不可译。之所以这样分层是基于翻译中对等语所要达到在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心目中产生同样的审美意境的交际效果的理论原则  相似文献   

6.
翻译中的"可译性"既有绝对性,也有相对性,只是绝对性不断扩大,相对性日渐萎缩。双语转换中的困难主要有语言美的不可译、某些修辞手段的不可译以及语外之意的不可译等,对此,可通过解释性翻译、零翻译、变译、创造性翻译等方法解决。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形式之一,是语言的信息功能和美学功能的有机结合.隐喻在英语文学作品和新闻写作中的使用频率甚高.由于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而翻译是一种人的思维活动,隐喻和翻译的基本原则就有许多共同点.因此,从语言角度、文化角度就英语隐喻的可译性进行翻译,对译好隐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尽管译界就可译与不可译问题至今争论不休,但我们仍坚持认为好多所谓不可译的原文其实是可译或基本可译的.检验翻译的标准是实践,检验原文是否可译的标准也只能是实践,本文拟大量实例说明以上观点.  相似文献   

9.
字幕是观众了解电影尤其译制片内容的重要渠道,因此字幕的翻译尤为重要。以电影《蓝精灵》为例,结合电影字幕本身的特点,重点分析字幕翻译由于不同语言文字结构、语义表述、文化等方面产生的障碍,探讨其可译性限度,对于克服翻译障碍、获得精彩字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概念隐喻广泛存在于政治话语当中,其翻译对于国家话语体系和国家形象的构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19个不同主题的语篇作为语料,运用语料库研究方法,结合Charteris-Black提出的批评隐喻分析以及Pragglegaz团队提出的MIP隐喻识别程序,识别出语料中常见的隐喻模式,并根据隐喻模式出现的频率,聚焦出现频次最高的旅行隐喻,总结出3种隐喻翻译策略,以期为政治语篇的隐喻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尽管译界就可译与不可译问题至今争论不休,但我们仍坚持认为好多所谓不可译的原文其实是可译或基本可译的.检验翻译的标准是实践,检验原文是否可译的标准也只能是实践,本文拟大量实例说明以上观点.  相似文献   

12.
从《红楼梦》中的服饰翻译看文化的可译性限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被誉为中国文化“百科全书”的《红楼梦》中,曹雪芹对服饰进行了细致地描述,全面展示了中国古代服饰所蕴涵的文化底蕴。文章以杨宪益夫妇的英译本为蓝本,对《红楼梦》中部分代表性服饰词语的翻译进行探究,从而揭示出文化翻译中存在的可译性限度。  相似文献   

13.
双关是英语中较为常见的修辞格。它有意利用语音和语义条件使某些词具有双重意义,以达到"指桑说槐"的目的,使语言幽默、含蓄而富有情趣。但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及文化背景上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翻译时很难恰如其分地将其译为汉语。本文结合具体的例子对双关语的可译性限度及运用补偿策略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广告的可译性与适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译界学者们对广告可译性的不同态度,从界定“译”字的范畴出发,论证了广告的可译性及其限度,指出广告中不适译现象的存在。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适译广告本身的特殊性限制了译文可能获得的效果,因此,应对不同广告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以使跨国广告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5.
旨在通过概念整合理论对实时隐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与推理机制进行分析,从宏观层面上探讨隐喻翻译策略的选择.文章表明:简单型、镜像型和单域型整合网络的隐喻机制以直译为主,意译法适用于双域型整合网络的隐喻式,彰显了概念整合理论强大的认知阐释力.  相似文献   

16.
隐喻的特征包括灵活性、约定成俗性、可创新性和民族性。这些特征使得隐喻不同于其它的一些修辞方式。隐喻的翻译技巧有绝对直译法、相对直译法、意译法等。只要能准确,全面地表达出原文的意味,什么办法都可使用。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语言是否可译的问题,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可译论、不可译论和相对可译论.本文以<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为例,从结构障碍与语言风格的不可译性及文化亏损与语义的不完全等值两个方面,提出语言的可译性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的风格是原著艺术生命最重要的体现,因此,文学翻译要再现原著,必须再现原著的风格.我国翻译界历来存在风格可译与不可译之争.从三方面探讨了风格的可译性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可译性;作家独特的表现手法是可以翻译的;风格作为优秀作家的独特的表达体系,它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可以翻译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可译(最低层次)与不可译(最高层次)的对比分析,从人类认知思维的模糊性、人类自然语言的模糊性等主客观因素出发,认为模糊性能在翻译过程中把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有机结合起来,是解决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争论的有效办法。文章把模糊的翻译过程理解为从不可译到可译又向不可译迈进2个阶段,并初步进行形式处理,为下一步用模糊隶属度评价译文与原文的关联度进行量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互文性"是后现代文本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对文学翻译有着较高的解释力.此文通过对<红楼梦>中<女儿曲>等诗词曲赋两个译本的对比分析认为,"互文性"与"可译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互文"程度高的文本其"可译性"往往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