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转型加速期,各种利益主体分化组合,利益群体逐渐显性化,出现多元化需求,社会利益的冲突和矛盾空前尖锐和激烈,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就是集中的反映,社会需要新的组织来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基于民间组织在防控群体性事件中具有促进利益诉求、政治发展、利益协调和制度创新等功能,可以构建民间组织发展的政治、法律、政策、体制和管理等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群体性事件法律解决机制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翌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59-62
用经济学方法分析了群体性事件法律解决机制的立法、执法、司法3个阶段。指出立法阶段应避免易产生群体性事件的立法;执法阶段宜形成重复博弈、重视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区分刚性或弹性需求来决定严格或宽松执法、增加群体性事件决策成本和外在成本;司法阶段要发挥司法定纷止争的作用。旨在为群体性事件解决提供有益对策。 相似文献
3.
法治是高校群体性事件治理的有效途径,其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依法保障大学生 权利、建立校园法律秩序、实现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等三个方面。现今,高校群体性事件治理 还存在着大学生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学生管理者的法治意识有待加强、学生管理法律法 规不健全等主要问题,应从保障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树立以学生权利为本的法治理念、完善高 等教育法律法规等路径解决。 相似文献
4.
胡海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4):44-51
转型期的中国,由人民内部引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增多。在治理群体性事件过程中,政府肩负着治理群体性事件的直接责任。但是政府自身在资源分配、人员结构、组织体系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确实很难做到群体性事件应对的高效、快速、协调、灵活。因此,应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参与治理群体性事件的作用。但非政府组织在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中还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对此,应在促进协调、健全法制、增进互动、强化预警、加强自律、完善监管、扩大宣传、科学评估等方面不断完善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努力推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0-9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在新的经济格局形成的同时,社会利益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国内的社会群体性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基于此,笔者在分析我国社会群体事件的基础上,对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进行解释,并对如何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隆志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238-240
西方群体性事件频繁、规模庞大但以暴力收场并非多数;我国群体性事件较之西方,数量相对少,规模小,但往往失控。契约社会发育程度的不同是这些区别产生的根源,加快“从身份到契约”是我国群体性事件治本之策。我们应增强权由法授、公民社会和尊重民意等契约理念以及推进普法教育。 相似文献
7.
汤天峰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4):24-26
应当从整体上视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处置为“群众管理”,并强化保护公民权利的理念,进一步完善“群众管理”的法律法规。适当的法律政策指导、有效的培训、详细的规划和统一的领导都是公安机关群体性事件防范处置过程中,实施群众管理、切实保护参与公民的合法权益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9.
10.
黄毅峰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9-17
群体性事件作为影响当前中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既具有一般性社会冲突的特点,又深深打上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深刻烙印,具体表现出事件发生的频繁性与规模性、矛盾累积的长期性与突变性、行动方式的非理性与暴力性、利益诉求的现实性与非现实性、群体行动的偶然性与无组织性、事件成因的多样性与同质性等征象。面对频繁发生和各具特色的群体性事件,我们应以“常态心理”正确看待。要以“未雨绸缪”加强预防,要以“防微杜渐”密切关注,要以“制度调控”妥善处置,要以“亡羊补牢”认真反思,切实防止和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南海渔业涉外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渔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我国南海渔业的发展.此类事件发生的表面原因有非法捕鱼、非法入境、越界捕鱼、非法捕杀珍稀海洋生物四个方面,这背后存在着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国际法等方面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岛屿主权和海域管辖权的争议,也与我国“共同开发”战略的困境有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发,群体上访、进京上访事件日益增多。群众利益表达途径受到堵塞、公民政治参与不足、政府诚信缺失、司法腐败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群体上访产生重要影响。此文从政治学的视角对群体上访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张婧飞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2):35-40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已经成为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易发地和多发地,该类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准确界定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对于治理该类事件意义重大。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特征表现为:冲突焦点具有不确定性和主观性、环境风险更多地由农民承担、农民多使用暴力进行非理性抗争。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表现为:利益相关者在风险认知上的冲突、部分农民环境权受侵害、“专断-压制”型管控模式的合法性困境。由此提出的防治路径包括:进行有效的风险沟通、设置形式多样的公民参与机制、构建“参与-回应”型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群体性事件是舆情状况的非正常表露,其舆论的传播也呈现出非常态化的特征.本文通过对群体性事件中的舆论动态和舆论形态两个维度的具体分析,清晰呈现出群体性事件中的各舆论要素的互动关联及其对舆论消长更迭的影响,揭示出群体性事件中舆论形成和传播的特殊性,从而为今后的舆论引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群体性事件是因结构性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遇到一定的环境场所,诱发因素后爆发出来的事件,增加结构性压力的经济学原因是产权界定不清、政策的不连续性和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缓解结构性压力的措施是清理产权界定规则、减少政策的前后不连续性、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帕累托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中国社会公德缺失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卓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22-24
作为昔日的文明镜的社会公德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变色镜,其原因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弊病、时代背景局限、社会体制真空、信仰缺失、主体意识薄弱、法制观念淡漠等六个方面找到。也由此可见,中国社会公德的建设,是一个全面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7.
孙杰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3):22-25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章主要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党内民主、基层民主自治和实行党政分开等四条基本路径入手,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路径进行探析,以不断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宫雨虹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11-13
本文从汇丰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进军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事例出发,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原因。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潜力巨大;我国为发展经济和“三农”建设而出台的优惠政策;以及外资银行相对中资银行具有的竞争优势是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农民群体性事件动态演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演化博弈论对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分析:(1)构建了农民群体性事件的演化博弈模型;(2)对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动态演化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农民群体性事件演化发展的控制因素;(3)得出相关结论,即农民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来自于农民群体和基层政府二者之间的信息不完全以及自身收益最大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杨雪峰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85-89
县域经济组团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发展方向。县域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产业集聚以及分工与协作等因素对县域经济组团发展影响较大,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湖南县域经济组团发展的六条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