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弃婴数量多、生存环境差,极易遭受犯罪行为的侵害,其生命健康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得不到保障.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家庭、国家、法律和社会层面的因素.相应地,革新观念、构建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完善法律规定、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成为保护和救助儿童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古代弃婴问题是社会民众面对生存困境的消极反映。历代王朝实力奉行,积极救助,在客观上起到了挽救生命的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扭转此问题,助而有失、禁而不止。弃婴救助总体失败的症结在于养育的保障成本偏高。  相似文献   

3.
弃婴是社会的痛处,弃婴问题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也是全社会和政府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在分析我国对弃婴救助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弃婴救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弃婴救助的对策建议,如健全现有的法律法规、完善现有的儿童福利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4.
备受社会公众关注的婴儿安全岛在现实的压力下举步维艰,但是作为保护弃婴生命的福利设施,出于对弱者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从国家对未成年人有监护义务的角度看,婴儿安全岛不应该被轻易放弃。政策和立法更应该为其存在提供相应的保障,对其运行提供操作性指导,同时呼吁社会以及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共同完善救助机制。应当给予婴儿安全岛这一新生事物适当的空间和时间供其成长。  相似文献   

5.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目的和内容 此项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社会各阶层成年人的生育观念,对弃婴现象的态度和个人的收养意向,分析这三者的内在联系,研究现象背后的原因、动机和愿望,把握其中的规律,为党和政府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救助弃孤工作和社会保障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调查按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子女状况等对调查对象进行分类,主要内容包括生育观念方面,对弃婴现象的态度方面和收养意向方面三个部分,分别对调查对象的生育目的、生育期望、子女性别偏好,对遗弃女婴、病残婴儿的看  相似文献   

6.
国外儿童福利制度比较完备,虽有相似之处但在价值理念和制度安排上各具特色。文章对国外儿童福利模式及其儿童福利理念、孤儿和弃婴救助经验进行了评介,并指出合适的儿童福利理念的选择、完备的法律体系的建立、完整的行政体制的建设、国家资金的投入、优秀的项目设计和运作流程以及专业化的队伍和社会组织的有效参与等因素是建立有效的孤儿、弃婴救助机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常常会出现"弃婴"的形象."弃婴"的过去往往无据可查,"弃婴"的未来却是五花八门."弃婴",较常人更有故事的可塑性,引起的社会思考也更多更复杂.文学作品中的"弃婴"故事是作者依据一定的文学理论创造出来的,可以说文学作品中的"弃婴"其实就是作者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在安徽省淮北平原大地上,发生在拾荒老人黄文选和他收养的两个女弃婴之间的真情故事,感动了许许多多人……拾荒老人先后捡回两个女弃婴  相似文献   

9.
两宋时期,封建政府重视幼儿的生养与保护,采取多种措施对幼儿进行救助和保护。宋代的幼儿救助,从贫困家庭的孕妇妊娠、新生儿出生,到灾荒、饥歉年间幼儿的遗弃,都有明确的救助和保护措施,而且宋代还设有官方幼儿济助机构。宋代的幼儿救护政策,对后世,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幼儿救助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丹阳市农妇王六娣有一个清贫的家,可自从10年前她收养第一个弃婴起,到如今,已先后有近百位残疾弃婴在她家里生活过。 1984年深秋的一天,丹阳市云阳镇城北八组,王六娣相依为命的丈夫去世了。这无疑给王六娣这个农村妇女以巨大的打击:两间小破房里有了丈夫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啊,如今只有她一个人守着这残缺的小家了。独居的日子,她常常泪  相似文献   

11.
人类对灾害的态度经历了畏惧、奋起抗争、防范与抗争相结合的变化过程。灾害对人类生命造成了威胁,因此,面对灾害,人们的道德态度应以保全生命为道德底线,积极实施自救和他救,勇敢面对灾害。灾害时期,正常的道德关系被破坏,原有的道德规范失调,灾害救助的道德冲突愈加突出,对灾害救助提出了更大的道德选择难题。灾害救助的道德共识是共同承担、共同抗灾,人们应勇于承担灾害救助的道德责任,发扬仁爱互助的精神。在灾害救助中应遵循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守秩序的基本社会公德,尽快将灾区生活秩序导向正轨。人们在长期的灾害救助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灾害救助的道德管理机制、道德运行机制和道德评价机制,这为灾害救助的道德实践提供了可能性,是人类与灾害抗争的道德体现。  相似文献   

12.
弃婴是台静农《地之子》集子中普遍存在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在生活上或在精神上被时代和传统文化所抛弃。对沉默麻木国民的呼唤和启蒙要从弃婴着手,不但揭示他们的悲惨境遇,更要关注他们精神的压抑与失落。单纯的物质拯救只是启蒙的皮毛而已,治标而不治本,对弃婴的拯救更要关注精神层面。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尽管食品安全犯罪最高可以判处死刑,但在司法实践中仍然是难以根治的痼疾,刑法的保护成效远远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面对我国当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在对食品安全犯罪坚持“零容忍”的同时,刑法保护法益和规范行为的机能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进一步完善刑法对食品安全的保护已经势在必行.在分析现行刑法关于食品安全保护方面的不足的基础上,探讨相应的完善措施,以期刑法能够在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方面发挥更加切实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北方人》2006,(6)
40年前,当苏锡常大上海地区的众多孩子因饥荒而被父母遗弃,面临饥饿威胁的时候,北方诸省及其社会救助机构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演绎了一次当时最大规模的人道主义人口迁移。从上海蜿蜒北向的铁路记载了他们生命的轨迹,这些孩子被参与救助的工作人员爱怜地称为:“上海孤儿”  相似文献   

15.
“婴儿安全岛”制度是我国保障人权、践行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切实履行国家义务的体现。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对“婴儿安全岛”的规定内容稀疏,且存在体系性和体例问题,导致“婴儿安全岛”在实践中陷入资金缺口不断扩大、社会舆论分化及弃婴身份信息缺乏等困境,应通过在法律上明确“婴儿安全岛”的合法地位、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加大资源投入等措施,实现“婴儿安全岛”的平稳运行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保障人权是美国法庭化解救助义务道德困境的法律基石,捍卫生命是法官追求人性至善的道德情怀。文章在其实质合理性的基础上,否定自冒风险、区别真假不作为、解释可转嫁性过失,证明司法调整救助义务的形式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对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抑制有利于控制未来整体犯罪的上升趋势.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证实,在抑制青少年犯罪的诸多手段中教育扩展的作用不容忽视,尤其在劳动教养法规废止之后,普通教育的扩展将成为控制、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最主要手段.但在教育扩展对青少年犯罪起到隔离、道德约束等积极作用的同时,教育扩展中的不平等等问题也一定程度上对青少年犯罪起到了扩张作用.所以有必要基于现实及理论的分析提出具体的措施,以利于教育扩展积极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福利国家(以英国、瑞典为例)通过完善的社会救济制度为其国民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可靠的生活保障.其彰显的伦理价值在于:社会保障制度直接具有“人本主义”的基础,其本质是形而上的.国家为贫困者提供维持其生存的福利救助的正当性在道德逻辑上是自明的.鉴于此,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关键在于明确国家的福利救助义务,并将这种接受救助的道德权利转为法律权利,从而在制度上保证贫困者能够有尊严地生存.  相似文献   

19.
弃婴     
她没有说话,眼睛幽蓝。她坐在那,纤细的手指间衔着一支烟,点燃着。她把烟放在唇边,接着,吐出一个漂亮的烟圈,飘渺,旋转,然后消失。她对烟的依赖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身旁的躺椅,一个初生的婴儿被羽绒被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张天使一般的脸庞。他睡着了,很沉很沉,眉宇间带着一丝暖暖的气息。她站起身来,弹  相似文献   

20.
就遗弃犯罪来说,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其行为的性质发生了较大变化,然而,面对这些变化,现行遗弃罪之立法规定的规制力显得捉襟见肘。故此,笔者将重点分析我国遗弃罪在立法方面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其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