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 ,戏曲起源于游戏。然而 ,对戏曲中游戏的性质、游戏与娱乐之间的关系 ,一直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游戏是人的本质之一 ,人游戏是为了娱乐。戏曲是从上古“戏礼”中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审美游戏形式。在戏曲中 ,游戏与娱乐共在 ,游戏为“戏之事” ,娱乐为“戏之意”。娱乐既是戏曲的功能 ,又是戏曲的目的 ,因而 ,“戏乐”是戏曲的本质。戏曲要摆脱当代所面临的困境 ,根本的出路是在学理上真正认识戏曲的“戏乐”本质 ,重新摆正其大众性的俗文化定位  相似文献   

2.
黄南藏戏的审美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南藏戏是安多藏戏的一个重要支系。具有独特的审美形态和个性特征。文章从藏戏表演艺术及戏曲音乐入手,就黄南藏戏的民族特色及审美风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太康道情戏是流布河南太康及周边地区的稀有剧种,2006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市场逐渐萎缩,太康道情戏也面临发展与传承的困境,新的时代如何传承和保护我们古老的艺术遗产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4.
画者语     
关于戏曲 戏曲实在是社会的大写意,也是中国人的第一娱乐生活。那时没有电影、电视,也没有卡拉OK和DVD的娱乐生活,它是用老百姓的感觉来叙述历史,所以,它是一项平民化的艺术。即是被称为高雅的昆曲,也不例外。无论哪种戏曲,都服从一个目标:让看戏的人看懂,让看戏的人喜欢。戏曲不是戏者给看戏人的馈赠,而是戏者在执行看戏人的命令。所以,戏一开场,就会自报家门,一阵插科打诨,再使起承转合,然后再唱念做打。  相似文献   

5.
以武汉为考察中心可以看到,清末民国间,报纸与戏曲的关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报纸开辟戏曲栏目阶段,专刊性戏报阶段,戏报的成熟阶段。报纸在近代社会的兴盛,对戏曲生态产生了重要影响。报纸对明星效应的营构、戏曲改良的宣传、戏曲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和公共活动的报道,有利于戏曲的商业运作、自身的变革和发展空间的拓展,从而为戏曲的发展营构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麻雯 《北京纪事》2014,(8):51-53
记者:您从事戏剧研究已经十几年了,请简单谈谈戏剧在北京地区发展变化的趋势。〈br〉 薛晓金:从这十几年来看,如果分为戏曲和话剧的话,戏曲是在迅速衰落,话剧是在渐渐崛起。戏曲的问题很多,人才断档,活跃在舞台上的大多是40多岁的演员,年轻人难以为继。我们在1999年做的人才调研,当时就意识到了戏曲的形势非常严峻。年轻演员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演出也少。出戏出人,出人出戏,这才是一个良性循环,如果没有戏,人才出不来。  相似文献   

7.
黄梅戏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辉煌精品《天仙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当前黄梅戏遭遇困境,新编黄梅戏难以被观众认可,“像不像”的问题制约着黄梅戏的发展。黄梅戏创新的首要问题是,观赏者应当了解戏曲审美中平俗与新颖的辩证关系;作曲家应当把握黄梅戏创作的新颖性与可接受性原则,不妨借鉴齐白石的创作经验。用“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创作手法来处理新编戏曲与传统戏曲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戏曲构成要素中,与动作有关的戏、与曲唱有关的乐是重要的因子,而前者无疑是最重要的因子。关于戏之发生,前辈学人多有考述,然诸说皆有局限。笔者从古人造字之法来探求"戏"字本原,考证"戏"字本义为"军事号令",作为"军事号令"的"戏",与后世戏曲之戏有极深的渊源;"游戏(演戏)"原指"军事号令的演练","游戏"演化为优人扮演的"优戏","戏"之内涵发生变化,标志戏曲之戏真正发生。因与军事及战争有关,"游戏(演戏)""戏"的出现当不晚于国家的建立。与军事有关的"游戏(演戏)""戏",从其产生起便与乐相关联,后来演化为舞蹈化、程式化的动作,再与其他元素综合,最终演进为成熟的戏曲。  相似文献   

9.
新编古代戏的历史化与荒诞化洪忠煌在我国当代戏剧创作中,新编古代戏是一个热门的领域,因此,探讨一下新编古代戏的创作思路是很有必要的。所谓“新编古代戏”是纯从题材上来分类的,以此区别于“现代戏”和“传统戏”(后者在戏曲中是当然的古代戏)。这一概念似乎是我...  相似文献   

10.
古典戏曲剧本不仅是研究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依据,其中的点滴信息也反映出舞台艺术、演出形态等演剧特征,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对戏剧形态发展演变的研究和戏曲语言与戏曲文学的考证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重视戏曲剧本文献价值的研究方法叫"以戏证戏",是学界前辈自觉运用的方法,值得今天的研究者借鉴。以戏曲脚色研究为例可以看出,运用这一方法,中国戏曲史的研究将会获得新的文献材料,得到新的创获。  相似文献   

11.
解德枫 《南都学坛》2004,24(6):60-63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它之成为经典,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其戏剧形态的丰富性。既具备通俗剧的诸多要素,又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剧和带有较强的探索性的先锋剧。通俗剧层面,为该剧提供了"看点";问题剧层面,使该剧具备了现实"批判"的功能;先锋剧层面,则使该剧带有某种形而上"冥想"性质。三个层面交织在一起,共同营造了《雷雨》具有宏阔幽邃景深的戏剧世界。  相似文献   

12.
话剧百年,经过创造性的本土化过程,从西方剧种成为现代中国话剧;与此同时,中国话剧又从本土出发,完成世界华人范围内的“全球化”过程,成为一种跨国界的世界华语话剧,形成由中国大陆、台港澳、东南亚乃至北美、西欧、澳洲三大板块构成的世界华语话剧版图。我们借助“全球本土化”的概念,讨论这一双向发展、彼此互动的历史过程,讨论在该过程中形成的整体性或一体化趋势,以及多中心、多层次的本土化特征。这不仅拓展并改变了中国现代话剧史研究的视野、格局、问题与方法,而且还能从中国现代话剧史的角度,反思现代中国的文化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如果以表演作为戏剧的本质特征,仪式与戏剧这两个概念就出现了交叉甚至重叠,仪式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戏剧。对仪式与戏剧关系的把握不能建立在表演形式的相似性上,而应该建立在内容或功能的差异性上。区分仪式与戏剧内容或功能差异的是仪式与戏剧体现的情感,仪式与戏剧情感的差异是集体性情感与个体性情感的差异,而集体性情感与个体性情感的差异是仪式与艺术的差异,这样,以表演为特征的戏剧实际上就包括作为仪式的戏剧与作为艺术的戏剧。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朝鲜族戏剧的创立和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当前,许多民族艺术面临萎缩乃至危机。朝鲜族戏剧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应在普及朝鲜族戏剧教育、开拓朝鲜族戏剧新市场、改革朝鲜族戏剧体制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可以从戏剧学、教育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朝鲜族戏剧,探讨朝鲜族戏剧发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务头浅议     
务头 ,中国古代曲学的重要术语。虽然数百年来关于务头的解说众多 ,但是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通过对有代表性的说法加以考证 ,并结合其原意对这一概念予以全面揭示。认定务头是宋元戏曲艺人的行话或“黑话” ,指曲中的紧要之处和关键字句 ;在音律上 ,务头多体现出抑扬顿挫的特色 ,同时要施“俊语”于其上 ,务头是同时涵盖形式和内容即戏曲音乐和唱词的综合性概念  相似文献   

16.
曾经经历过两度繁荣的当代中国话剧及其文学,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经济利益的决定性影响、新兴传媒的冲击、缺乏传统的保护与自身改革缓慢等因素共同造成了时下话剧与话剧文学空前寂寞的状况。而改革开放趋势的持续强化正是话剧与话剧文学虽然沉寂却绝非趋于消亡的根本原因,话剧与话剧文学仍将顽强地生存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7.
传统戏曲难以在晚清剧烈的社会变革中适应观众和时代的需求,难以发挥革命宣传、鼓动以及启蒙民智的社会作用,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人士积极推进晚清"戏曲改良",艰难的戏曲改良又迫使改良者将目光投向西方的话剧艺术,去接受新的戏剧观念和思潮。新剧作为舶来的戏剧艺术与中国的民族审美存在隔膜,要在中国戏剧舞台上扎根、延续,必须与民族传统、戏曲传统相"融合",吸收、借鉴戏曲改良中的优秀成果从而使得话剧舞台艺术在舞台表演、舞美、剧场等方面得到丰富和发展,推进了话剧的民族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内地偶像剧的发展正面临尴尬处境,数量上的优势并没有转变为影响上的优势。文章从偶像剧的故事创作、观众定位、偶像因素等方面对造成这一处境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打破伪偶像剧的瓶颈,呼唤内地真正偶像剧的健康繁荣。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虚拟戏剧通常采用"独立封闭"的形式:借助于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固定场所的计算机系统,采用虚拟现实和多媒体技术来模拟戏剧场景和表演戏剧。而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受到网络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作为对人类行为进行模仿再现的戏剧,必然要考虑到人类的网络交互行为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的交互式虚拟戏剧模型,该模型将虚拟戏剧场景分布在网络中的不同地点的多台计算机上,突破了传统虚拟戏剧的独立封闭形式的局限性;每个参与人通过Agent提出自己的戏剧场景,并且与网络上其他参与人的Agent进行交互协同;控制器根据网络系统中所有参与人各自提出的局部戏剧场景,构造出一幅合理的整体戏剧结构场景。  相似文献   

20.
徐訏的剧作涉及了按题材、流派、表现手段、审美形态、篇幅大小等分类的多种戏剧样式。他对"拟未来派剧"的模仿和改造,对独角戏这一特殊戏剧形式的开创,在幽默喜剧机智化方面的继承和独创等,都显示了他在创建一种既融入世界戏剧大潮又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新型现代戏剧方向的努力。这对中国现代主流的现实主义话剧而言,在丰富其写实的戏剧样式和表现手法上,是一种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