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原真性是国际上定义、评估和监控文化遗产的一项基本因素。本文提出原真性原则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 ,用以剖析当前文物古迹的修缮、重建和新建仿古建筑中存在的片面认识和问题。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和动态的精神产品,在衡量其原真性时,应从其基本的形态出发,找出一个作为保护依据的"本生态"。本文以云冈石窟为例,探寻其原真性形态,提出原真性保护策略,挖掘其所蕴含的人文价值,促进大同古城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真实性/原真性"(authenticity)是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保护共同关注的焦点,但由于两类行为体的价值取向差异,致使文化旅游侧重于旅游者的真实感,而文化遗产保护侧重于遗产本身的原真性。相比旅游学科关于真实性研究的厚度,何为文化遗产的原真性的学理层面讨论则相对薄弱,影响了保护文化遗产行为的实践。文章从文化遗产的主体性、时空性、整体性、多样性的基本属性出发,分析文化遗产原真性表现形态的内在要求和度量尺度,认为文化遗产的物质构成只是基本的要件,而其完整的文化体系和原生性主体则是衡量文化遗产原真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是衡量文化遗产资源价值的重要标志,旅游者前往文化遗产景区的动机主要为追求文化的真实。旅游解说是展示文化遗产真实性的重要手段,对于旅游者有效"解读"和建构文化遗产原真性至关重要。但是,大多数文化遗产景区存在导游解说"庸俗化"、"娱乐化",自导式解说的文化教育功能薄弱等现象,严重影响文化遗产资源文化内涵的原真性展示。为了杜绝旅游界中存在的对文化本真性解说的误传误导现象继续下去,有必要从旅游解说规划、旅游解说资源、旅游解说受众、导游词、旅游解说人才、自导式旅游解说等方面重构全方位、忠实地呈现和诠释文化遗产文化价值的旅游解说系统。  相似文献   

5.
平遥古城的原真性保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真性是验证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则。根据“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原真性的含义,探讨了平遥古城原真性保护中注意的几个问题:维护古城的原真痕迹;保持古城应有的人气;合理利用资源、保持社会稳定发展。正确处理社会发展与原真性保护的关系,使平遥古城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原真性是历史的见证,为人们提供了表述信息源的真实性和整体性,是文化体验的基础和推力,也是文化体验热的基本原因。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化体验者追求原真性体验,原真性体验经济成为促进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化的动力。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留着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格局,其建筑群落与民俗生活相互渗透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原真性的内涵。但原真性强调整体文化因素的完整性与原生性,历史文化街区在原真性保护上存在的问题将影响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价值的提升。因此,需要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原真性,避免商业开发的无限度发展对原真性的潜在破坏,以创新的方式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才可赢得商业化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历史保护与原真性的困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关于历史保护,在解决了历史建筑的“生死”之争后,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挑战:保护的原真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是否存在某种正确的答案?我们如何才能得到这个答案?本文回顾了19世纪至20世纪早期欧洲历史保护理论中关于这个问题的重要争论,其目的并非就此获得一种正确的解答,而是试图指出,现代意义的保护观念与实践其实是一种诠释历史建筑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意义与价值的独特方式。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的真正魅力在于乡村社区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原真性。经济效用的及时性以及社会、环境效用的外部性和滞后性导致了乡村旅游环境的失真,在利益博弈中政府的缺位和不严格监管降低了这种行为的成本支付,使乡村旅游的原真性开发陷入困境。而走出困境的关键是科学界定政府角色、理顺上下级政府间的关系以及通过法律法规改变博弈方的得益,使博弈达到有利于自然和人文环境保护的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本原式、博物馆式、主题公园式、节会式、旅游商品式、实景舞台式6种开发模式的失真化进行了考察,提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中应该把握一个"度",即适度开发;讲究一个"效",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衡的综合效益;注重一个"新",即通过创新手段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协调。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以来,恩施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二者还存在两张皮现象,还没有形成深度的契合。原因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不够等几个方面。为此,应当采取如下对策:加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力度,为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积蓄资源条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开发力度,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提升生态文化旅游的文化与科技含量;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力度,打造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力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加强文化宣传与传播力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营造氛围;加强学术研究力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积蓄人力资本等,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成为社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实现恩施州人文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华民族成员的甘肃特有民族,其历史文化遗产是这些民族智慧、情感、个性以及凝聚力与亲和力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文化交融发展的历史见证,它的保护关系到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外来信息传媒的冲击,加上法律的滞后、政府管理的不当、人们观念的缺失和经济的落后,这些民族的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由此在现代化背景下如何建立更加适合这些民族情况的依法保护长效机制已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一些历史上长期被边缘化的小族群和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最容易被涵化。这些民族的物质文化越来越趋同于相邻民族或处于强势地位的民族文化,而其口头和非物质文化则随着老人的去世而成为遥远的记忆并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去。在这种情况下,强调抢救和保护这些文化,强化地方性知识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和价值,使人类文化继续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并能够做到“美美与共”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河南民族传统文化种类繁多,尤其是体育旅游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及经济地位,应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予以大力发掘和广泛传承。  相似文献   

14.
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很重要的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好。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特色鲜明。本文对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旅游开发的构想与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悖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旅游发展对文化遗产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是可以和谐共生的,以云冈石窟为例,我们可以发现在石窟保护和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使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旅游是“看”的经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则不存在商业目标.旅游的产业化对非现代的文化方式提供了资金等保护,但又迫使一些传统文化方式因“被看”的改造而破坏了其核心文化价值.论题试图通过对二者关系的梳理,并找出切实可行的双赢策略.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商品性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需要依托现实生活与市场得以传承和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但目前关注其文化性者较多,而关注其商品性开发者较少,使其处于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中。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品性,并以恰当的载体形式将其展现出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和利用的关键所在。通过旅游开发,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或者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产品及纳入旅游产品体系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已经成为古镇、历史街区、农业遗产社区和生态博物馆社区等遗产型目的地提质转型的重要手段,对其旅游发展潜力的评估能较精准的找到其发展的限制条件。基于du Cros模型的替代评估模型,以贵州生态博物馆群为测试对象,通过资料收集与实地调查,从文化、物质、产品和体验价值四个组成维度对其旅游发展潜力进行评估。被测试的四个生态博物馆中,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的旅游发展潜力最高,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和隆里古城汉族生态博物馆的文化和物质价值得分都较高,但在产品和体验价值方面得分一般或偏低。最后,发现了阻碍其潜力发展的制约条件,并讨论了建议对策。研究可为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及其它文化遗产型旅游目的地的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在认识上要处理好继承和利用的关系,深刻理解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在实践中,要把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放在首位,做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并重;实施遗产的数字化战略,寻求遗产在当代的可持续发展;申报“世界遗产”,旨在提高遗产的保护意识;遗产保护和现代化建设同存共荣。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问题之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发现近十年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的研究较为全面,但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空白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