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先进的水文化是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利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现代水利高等教育必须加强水文化教育,水文化教育又必须以物态水文化为依托,以精神水文化为核心,以行为水文化为着眼点;在实施水文化教育中,应坚持课程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书媒传播和网络传播相结合等原则。  相似文献   

2.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中,符合其作为母语教育课程的实际属性.“大学语文”与“中国文化概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起,阶梯式地构成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课程群.同时,在“大学语文”的课程理念、学科化、师资队伍、教材编写等几个层面加强建设,是实现“大学语文”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精神与性灵、德行优先、德育模式、因材施教、礼乐陶冶、笃行精神等六个方面存在缺失。要重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必须认清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国家意义与教育价值;研究和梳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正视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探究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系;重视基础文科开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的衔接;注意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大力保护母语,爱护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借鉴西方大学人文教育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文化自信”,要求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力度。它不仅用“文化自信”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注重“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根本任务和育人导向,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领语文课程内容,将其中的重大主题作为“六大学习任务群”的学习主题与载体形式,而且还在教学建议和考试评价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的主要学理依据在于: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坚定文化自信,顺应语文教育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属性;发挥“以文化人”的课程育人价值。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语言运用本位,积极实施学习任务群教学,坚持内容进阶与学生心理发展相统一,强化语文学科实践,突出中外文化思辨比较,开展相关的实践研究,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不断创新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生学习古诗词有利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古诗词教学从义务教育阶段到高中阶段,无论是在选篇数量还是教学重点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实际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偏差。为更好地解决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中遇到的困难,本文尝试通过剖析教学的重难点,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理念应用于实际教学,旨在语文古诗词课程中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6.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还包括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要在语言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文化教育,首先应该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除了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还应有针对性地学习本地的地域文化,也要有意识地学习世界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其次,应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才有利于促进文化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逻辑基础是深入认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诉求,前提是准确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境遇,要求科学把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建设,致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营造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环境,以夯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使之担当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大学语文课程在母语教育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国家教委提出: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更是明确规定: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而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37所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大学语文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与国家要求严重脱节、课程资源与学生实际需求激烈冲突、课程教学与学生学习心理取向矛盾尖锐,等等。因此,大学语文课程现状未能达到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准确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精神实质;有助于丰富和完善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大学生完善心灵品格,增进心理健康。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通识教育的理念出发,探讨大学阶段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综述发现,大学生母语文化失语现象确实存在。教学中,目的语文化引入较多,母语文化涉及很少,是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的重要原因。在实践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述中国文化的能力,以更好地弘扬我国优秀文化,真正实现多元文化交流。进而在课程设置、教材编纂建设、测试与教学一体化、自主学习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浅谈在民族院校对大学生进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纪岩《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也把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组建的西北联大,自觉推进教育与抗战建国相适应,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个人道德,增强民族自信、爱国精神。联大的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在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科学研究、课外活动中,形式丰富。通过课堂教学、学术讲座、课外考察、纪念活动等方式,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之一。联大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培养下,形成了天下为公、不诚无物、勤奋敬业、质朴务实的优良作风和品格。西北联大的传统文化教育反映了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对于完善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因此,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相关课程体系中势在必行。如何使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传承,首先,要利用大学语文课堂弘扬传统文化正能量;其次,要结合语文教育开展传统文化推广活动,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创造学习的人文氛围,使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依赖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和"魂",必须有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必须对他们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当前在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着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不清、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偏弱等诸多问题。加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准确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全方位营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5.
壮文的创制与推行,不是要求讲壮语的学生、群众不再重视对汉语的学习,不再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吸收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相反地,壮文的创制与推行,它将能更好地发展壮语地区的文化教育,从而能更好地学习和吸收我国的传统文化,又为学习现代科学文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古代文学教学陷入困境,存在着众多的内外原因。古代文学课只有从教学本身进行改革,切实做到模式教学的反思与超越、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课内走向课外进而组构知识群落,才能更好地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该(课程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的PBL模式设计;讨论了五年多实践探索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应对办法;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实施效果。文章认为,绝大多数学生能积极接受PBL模式,且PBL模式的教学效果好,特别有助于显著提高男生的学习积极性;PBL模式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在学习传统或者文化影响,而在于教师的意愿、努力程度、实施能力以及学校付酬制度;PBL教学有助于培养管理类学生的实践智力,各高校应在一定范围内,每学期每班选择2~3门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英语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是中国文化走出去,使世界更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通过计划准备、教学行动、观察、成效以及反思等环节,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专业课程的模式,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又能使学生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文表达,提高文化传播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塑好三观,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他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有利于实施双证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推进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高技能与高素质的结合,增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高职院校在学分的设置上应突出实践性课程。体现非课程性学分;在学分制的实施上应着力解决高职教育职业岗位针对性与学生选课盲目性的矛盾、课程资源有限性与学生需求多样性的矛盾、实训教学设施局限性与学生选课随机性的矛盾、传统教学管理的统一性与学分制的个性化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大学生中更好地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提高大学生的民族音乐修养,改变一些大学生淡漠民族文化的心理,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同时,我国的民族音乐丰富多彩,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更是异彩纷呈。在高校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有利于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增强民族情感,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