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书育人"指教学的目标是育人,"教书"要为"育人"服务。这就要求历史教学不仅仅只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一、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大桥正夫认为:"教师是形成学生人格的影响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作用。"这些都说明  相似文献   

2.
文静 《科学咨询》2006,(2):50-51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理想人格,会象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良好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陶行之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而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对教育事业的热心、对自己工作岗位的责任心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是高校之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与其他教师不同,辅导员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还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健康等等。可以说,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有着重要的相关性,辅导员的人格素养对大学生的成长也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分析了辅导员人格素养的构成,基于二者的联系探讨了辅导员人格素养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秦泽明 《科学咨询》2008,(10):23-23
我校作为基础教育的一所小学,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是为学生的将来打基础,这是我们身为教育者的责任.这么多年以来,我们教师究竟做了些什么,有的教师反思过,有的教师从未思考过.难道我们只要尽职尽责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考出好成绩就够了吗?事实上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如果我们教师把教育当作一种职业这都是不够的,教育不仅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项事业.教育是什么?鲁迅说:"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蔡元培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相似文献   

5.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学生是教育活动中与教师志同道合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理想人格,会象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良好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陶行之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而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对教育事业的热心、对自己工作岗位的责任心的集中表现。一、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人格魅力是教师树立威信的基础。教师的威信是一种无形资产,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与教育的效果.教师不只是要会教书,而且要会育人,教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做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从而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结合我们郏县二高的办学思想"以人为本,与时共进",本人想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探索,来谈谈如何"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很多学校,教师是随班走,伴随学生一块儿度过3年的初中生活.在长期的朝夕相处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学识、教育教学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甚至会决定学生将来的人生道路.因此,教师职责重大,从事的工作光荣而艰巨.环顾我们身边的教师,绝大多数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但也有一部分人考虑问题时,更在意的是个人的名利,干出一些差强人意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谌德学 《科学咨询》2009,(12):32-32
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是中学语文教师具有人格素养的前提.中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育学生和自我教育中努力提升着自己的心理素质和人文修养.具备正确正确的苦乐观、热爱学生、掌握语言艺术,写一手好文章、练一笔好书法、创一套好教法.  相似文献   

10.
王剑  苏妍 《科学咨询》2009,(14):41-42
纵观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其现状确实让人担心忧虑.不少学生没有目标,对学习没有兴趣.在道德方面自甘坠落,对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充耳不闻;许多学生漠视亲情,友情,师生情,大手大脚花父母的血汗钱.这种"忘恩"情结随处可见.感恩意识的缺乏,已造成学生道德和人格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要用心灵去关怀周围的世界,关怀人本身。"这里"关怀人"的根本要求就是人文关怀,符合"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新课改发展要求,思想品德课在关注学生成长,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一些尝试,现与各位交流:一、尊重学生,激发兴趣学生是有意识、有情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的研究认为 ,人的情感与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紧密联系的 ,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的发生。教育教学实践证明 ,一旦师生展开愉悦的心理沟通交流 ,建立起友好的情感 ,学科的学习兴趣就浓厚 ,注意力就集中 ,记忆力就越好 ,教师就教得愉快而尽力 ,学生就学得轻松而带劲。所以教学要高度重视 ,师生之间的心理适应 ,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反之 ,若教师缺乏对学生心理的研究 ,缺乏对学生的爱及人格的尊重 ,只是枯燥无味地讲述或训斥埋怨 ,就会造成师生间心理隔阂与对立 ,其结果是教师吃力不讨好 ,学生学习被动而消极。因此 ,在英语课堂上 ,教…  相似文献   

13.
要想做一个新时期的合格教师,除了具有爱岗敬业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渊博的学识,扎实的教学教育基本功以外,必须具有让学生敬仰的高尚人格。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她不仅用自己的学识去引领学生,更重要的是要用高尚的人格去育人,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人格本身就是最具有形象有力的教育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良好的思想,气质,兴趣,爱好,性格等的形成。那么教师如何发挥自身的人格力量呢?  相似文献   

14.
在创办新时代学校的过程中,人文校园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这是因为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不仅仅是对于传统的重智力知识培养的一种改革,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的人文关怀,有助于其人格的塑造以及人文精神的养成.教师作为实施这一措施的主要载体,如何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有效地融合起来,以及教师在这两种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将是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晏礼琼 《科学咨询》2008,(16):41-41
教育,首先是情感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个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教育是教师、学生和家长心与心的沟通,是心灵的艺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生个体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不是一个单一的、程式化的,技巧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着人与人之间理解、尊重和热爱的过程,是心与心交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张萌 《科学咨询》2008,(20):55-56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过程."这种对话并非师生间一问一答的简单过程,而是智慧火花的碰撞与融合,是愉悦氛围的分享与共处,是精神陶醉的呈现与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人格的平等与沟通.由此可见,对话在阅读教学中起着不容忽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要用心灵去关怀周围的世界,关怀人本身."这里"关怀人"的根本要求就是人文关怀,符合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新课改发展要求,思想品德课在关注学生成长,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一些尝试,现与各位交流: 一、尊重学生,激发兴趣 学生是有意识、有情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的,尊重学生就是培养人文精神的前提,就是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兴趣、选择,以发展的眼光、开放的视觉去看待学生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情商是一个相对智商而言的心理学概念,它反映出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是衡量人在非智力活动中的重要指标。情商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健全的人格。科学研究表明,情商是比智商更重要的一个商数。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认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可见情商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当今社会,书本知识的传授决不是教育的单一职能。教育的首要问题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研究表明:学生心理是否健康,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而教师心理学否健康,又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就是改革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确立起与新教材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教师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道德和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笔迹是指通过书写活动形成的具有个人特点的文字符号的形象系统.个体的书写过程需要视觉、动作以及大脑的协调活动,并受到情绪、情感和个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一个人的笔迹与其人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书写人的笔迹来分析其人格特征. 关于中文笔迹与人格关系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笔迹心理学的内容,而且对于笔迹分析更广泛地应用于人事管理、人才选拔、教育评估和刑事侦查领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人事管理、人才开发方面,通过笔迹分析书写人的人格特征,可以了解求职者的个性特征、能力、特长、意志行为、管理素质、品德以及兴趣爱好等,据此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做到人尽其才、才适其职.在文化教育领域,通过笔迹分析书写人的人格特征,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育对象的性格类型,在智力开发和素质培养方面进行有效引导,从而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效果.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在山东某高校大三学生(被试年龄在20-22岁)中选取被试共282人,剔除无效问卷后剩余有效被试236人,其中男生122人,女生114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