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艳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2):85-86
《只争朝夕》涵盖的几个象征性主题与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哲学命题有多处暗台。贝娄克服并且超越了现实重压下的悲观态度,反映了他乐观积极的人文信念和对人类超越苦难的信心和希望。 相似文献
2.
论萨特的存在主义爱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华眉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8):27-29
关于爱情的哲学同样蕴含于萨特的思想中,它根源于萨特存在主义的本体论,与其关于他人的理论和关于自由的理论紧密相联。萨特的存在主义爱情观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和对待爱情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4.
萨特的<隔离审讯>探讨了人际关系和存在"自由",并从中提出"他人性".这是与"自我"一样被萨特予以存在性观照的客体,通过他人,我获得生存的依托;通过我,他人也遭受失去自由的危机.萨特在剧中通过人物抉择的自由与自甘受苦的软弱性.深刻揭示出自由的可能和无法到达自由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探讨人的存在问题是存在主义产生与兴起的关键,亦是萨特以存在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的着眼点。马克思主义之中应包括存在主义。将人的偶然性存在状态作为人的生存基本结构是萨特思想的一个独特方面,它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之沧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8):51-57
该道德观主张抬高人的价值,捍卫人的尊严,突出人的个性,荻取人的自由,维护人的权利,强调人的义务和责任;反对极权主义;提出人即存在,存在即自由,以及人即自由、自由就是否定、超越和自为的存在的思想;主张用行动替代说教,用民主反对极权,用存在主义来弥补马克思主义;让每个人都能挣脱旧的传统和场域的枷锁,体现自己真正是人;从而确立人道主义的生命观和道德观. 相似文献
7.
8.
萨特是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之一,其人学理论把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强调存在先于本质.在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共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萨特存在主义人学理论所蕴含的一系列合理成分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卢布林的魔术师》被西方评论家誉为其最佳长篇小说,且最能体现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卢布林的魔术师》中体现了宗教伦理冲突,爱情伦理冲突和善恶伦理冲突等种种伦理冲突,真实地再现了犹太人面临的信仰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并通过一条清晰的伦理线,即由伦理冲突到后来选择违反伦理规范.再由违反伦理导致的严重后果以及惩罚,最后到伦理的回归,最终揭示了辛格矛盾的伦理思想,即对犹太教伦理的核心“信仰上帝”既抱有希望,又难免怀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讨论萨特的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首先是萨特在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重大思想转向,即有保留地接受马克思主义,以萨特自己的看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现实共同改变了他的思想语境;其次,他又明确反对斯大林式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甚至认为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处存在着人学空场,而他的存在主义则是寄生于马克思主义体系边缘,却又补充其人学缺失的重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辛格的<一个世界全球化伦理>一书,从一个变化的世界,谈到一个大气层、一个经济体、一处法律、一个共同体.主要探讨了气候变化、世界贸易组织的角气、人权与人道主义干涉、对外援助等四大方面的主题.对每个问题的阐述,都试图超越国家中心主义的传统理论和习惯思维,提出了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论文分析了尤金·奥尼尔的早期作品《毛猿》。在解读该文本的众多方法中,本文采用了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中萨特的存在主义。奥尼尔在早期的生活中深受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认为“上帝已经死了”。萨特(继克尔凯郭尔、尼采、海德格尔之后非理性主义思潮中的又一代表人物)将文学和哲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将哲理浪漫化,将文学哲理化,把存在主义引申为一种自由的学说。并阐述了文学的本质,分析了文学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萨特“人学空场”的基本含义是:以苏联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在研究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时,采用抽象的教条主义的方法,忘记了具体的、实在的人,把人吞没在抽象的观念中.萨特认为,其根源是理论和实践的分离,主张用存在主义方法补充马克思主义.这意味着萨特这一时期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的转变,其理论实质是历史的辩证法.这一理论至今仍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其存在主义方法也存在一定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如果就书名而言 ,萨特的《辨证理性批判》可以说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仿制品。但是 ,这两部著作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康德通过批判纯粹理性 ,提出和回答的是认识如何可能的问题 ;而萨特通过批判辩证理性 ,提出和回答的则是辩证法如何可能的问题。康德通过批判纯粹理性建立了他的先验论的、不可知论的认识论 ;萨特则通过批判辩证理性建立了他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萨特认为 ,他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是要把意识介入历史 ,从而为历史唯物主义奠定基础。在萨特看来 ,历史唯物主义虽然是“意识到了自身的历史本身” ,但… 相似文献
16.
万作芳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5):40-42
存在主义教育观强调以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人为核心 ,主张自己选择 ,自己塑造自己 ,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捍卫个性的教育。这主要体现在 :价值观、知识论、师生关系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几个方面。分析存在主义的教育思想 ,可以为我们今天实施个性化教育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辛格的<汽车>是一篇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的短篇小说.其叙述语言简练、生动,叙述结构传统、清晰,但结局却令读者大惑不解.在读者想急于知道小说人物的最终结局时,作者却戛然而止,完成了其叙述任务,并没有给人物盖棺定论.作者只是给出几个人物的一段生活经历,剩下的让读者来评判.实际上,这篇小说的隐含作者表达了两个主题:一是命运的神秘感和宿命论,二是犹太人的情欲世界. 相似文献
18.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主持的这组笔谈 ,是关于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重要论著《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文本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 ,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 (195 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学者的“第一个萨特”)而被解读的 ,人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萨特 (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时的“第二个萨特”)。笔谈讨论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思想转变的特定历史语境 ,并分别讨论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一批最重要的学术范畴 ,如作为萨特对所谓辩证理性的独特定位、作为他的存在哲学个人本体论关键的谋划概念、历史进程中的总体性与总体化、构成的辩证法与被构成的辩证法的关系 ,等等。此组笔谈为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的重要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9.
存在主义对汪曾祺小说影响是多层面的,它的本体论和自由选择等命题影响到了其作品的思想倾向,同时存在主义美学精神也制约了小说的题材选择、人物塑造,使一些作品染上了荒诞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20.
《天使,望家乡》与汤姆斯·沃尔夫的存在主义人生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风靡欧洲的一场哲学运动.它以关注生命体验,复归人性为核心,倡导积极自为、勇于超越的自由意志,反对人性异化和理性束缚.作为活动在30年代美国文坛的青年作家,沃尔夫通过<天史,望故乡>,在艺术家自我追寻的心路历程中,展示了生命个体对时间、命运、死亡和空虚等具有本体意义的焦虑,倡导了探索生存、超越生存的积极自为的存在主义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