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夫妻暴力是家庭暴力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家庭暴力,而遏制夫妻暴力,必须加强对夫妻暴力的法律干预。只有在对夫妻暴力的法律干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才能提出在立法完善上的建议。完善现有的立法,增设保护令制度和婚内赔偿制度,有利于预防和制止夫妻暴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资源论和性别角色等理论,通过对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描述婚姻暴力的现状及其特征,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重点探讨了夫妻流动模式等因素对我国家庭婚姻暴力的影响。研究发现:(1)婚姻暴力现象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是婚姻暴力的主要受害群体;(2)夫妻流动模式显著作用于婚姻暴力,且对女性群体的作用力度高于男性;(3)婚姻暴力的发生因年龄、教育、就业状况、对家庭的经济贡献、家庭权力关系和户口性质而异。最后提出鼓励夫妻共同流动或就近流动,建立家庭暴力惩治机制,提高妇女地位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家庭暴力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随之进入学术界尤其是法学界、社会学界研究的视野.从研究的主题来看,我国家庭暴力研究的核心是婚姻暴力问题的研究.在新婚姻法的修订过程中,家庭暴力尤其是婚姻暴力问题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这些研究涵盖了婚姻暴力概念的理论探讨及其特征与分类、婚姻暴力的成因与表现及其后果、婚姻暴力问题的对策与干预、国内外婚姻暴力问题的比较研究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七周期项目“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于2012年11月中旬对湖南省浏阳市和河北省承德县两个试点县市开展了基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最近两年试点地区针对妇女暴力的发生率有所降低,遭受暴力的妇女向相关职能部门的求助率与过去相比有很大提高,但仍存在妇女主动求助不足、相关职能部门服务提供者较少、服务经费缺乏、反暴力工作没有纳入部门工作考核范围等问题.暴力类型的变化尤其是精神暴力发生率的快速提高对于干预行动提出了新挑战,遭受暴力的老年妇女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解决妇女受暴力侵害问题党政部门的责任主体作用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编的中学生生活经历调查研究问卷,对校园暴力特别是生生之间的躯体暴力和心理暴力进行调查研究,以调查中学生暴力行为一般状况和特点。研究发现,心理暴力得分在是否班干部上有显著差异;总暴力得分在是否班干部和在父亲职业上有显著差异。暴力实施者的得分在是否班干部上有显著差异;暴力受害者的得分在性别、是否班干部、母亲文化程度上有显著差异;暴力目击者的得分在性别、是否班干部、父亲职业、父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上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影响了西方学术界对暴力与宗教问题的思考,相关讨论主要围绕二者的关系展开,在对殖民主义结构暴力、族群冲突群体暴力、抗争政治集体暴力以及恐怖主义极端暴力等分析中,学术界充分考虑了宗教要素。西方学术界对“暴力”和“宗教”范畴的界定及二者关系的判定具有特定学术语境,宽泛的概念界定模糊了暴力与宗教的外延,也为考察暴力与宗教建构了广阔的政治、权力框架和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7.
仪式中的暴力与牺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暴力作为一个文化主题长久以来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和文明的传承,当今更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个紧张话题。然而,在暴力“一剑双刃”的品质中,人们对诸如暴力的体认,对暴力形式和内涵的认识以及在暴力的工具性使用等方面,尚未充分厘清。人类学及文化研究对暴力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在许多方面展现出独特的见解,尤见于仪式理论中。本文试图通过文化人类学的考释,以经典民族志为依据,对暴力的意义、仪式中的暴力和牺牲的作为进行梳理和阐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高校校园暴力逐渐升级和恶化,说明了传统的高校暴力预防和干预模式存在一些不足。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方法,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校园暴力的介入过程中有着独特的空间与优势。本文旨在把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引入校园暴力的预防和干预体系之中,并从学生、学校、家庭、社区等系统进行分析,尝试构建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相互融合、多元整合的介入模式。  相似文献   

9.
“人肉搜索”所引发的网络暴力问题日渐成为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运用结构功能主义“失范理论”对该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探讨了诱发网络暴力的社会结构性因素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遏制暴力取证行为是保证证据有效性的重要措施,而遏制暴力取证行为的理论基础又是遏制暴力取证行为的基础和前提。要遏制暴力取证行为,就必须先确立遏制暴力取证行为的理论基础。本文在分析遏制暴力取证行为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对国外遏制暴力取证行为的三个法理基础进行评析,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司法状况,我国遏制暴力取证行为的法理基础应是人权保护与抑制违法行为相结合的综合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家庭暴力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召开后,家庭暴力作为社会问题在中国受到普遍关注。对近年来中国家庭暴力现象和问题的研究作简要的综述和评价,分析了家庭暴力的现状调查、口述研究、干预模式,介绍了社会学、医学、历史学等研究视角下的家庭暴力研究。中国的家庭暴力研究,从研究对象看,集中于婚姻维系期内的婚内暴力;从研究视角看,社会性别视角占主流地位;从预防和干预模式看,主要集中于对反家庭暴力项目的介绍、宣传和经验总结。虽然目前中国的家庭暴力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从研究视角、研究范畴等方面看,还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有待研究者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对家庭暴力研究成果的介绍,可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资料的帮助和进一步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警察干预家庭暴力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意义和要领问题进行了探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的有关规定,明确了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职责、权限和意义,界定了公安机关处理的家庭暴力案件的范围,对家庭暴力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警察干预家庭暴力案件的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工作技巧等,为警察处理家庭暴力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反家庭暴力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暴力是对人权的粗暴践踏,它的主要受害者是妇女。反对一切形式对妇女的暴力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我国反家庭暴力工作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呈现出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健全、执法和司法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化支持网络日趋完善等六个方面的特点。但由于封建残余思想影响、家庭经济地位不平等、社会不良因素影响等原因,我国家庭暴力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以暴抗暴”和对儿童、老人的暴力现象值得关注。为切实遏制家庭暴力,应当从加强宣传教育、完善立法、强化政府干预、推进多部门合作、健全救助服务体系、深化社区工作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4.
女院学术沙龙针对疯狂英语培训师李阳对其妻Kim Lee实施家庭暴力的事件,邀请了各界学者进行深入的探讨。"李阳家暴事件"使我们看到我国家庭暴力干预工作的制度缺陷和干预模式的效能问题。沙龙讨论使大家认识到:公权力介入家暴干预非常重要,但也不可忽视媒体舆论导向和社会文化对反家暴工作的客观影响,同时也应谨慎看待心理咨询在家暴干预工作中的作用。从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来看,以公权力为主导的多机构联动干预模式是防治家庭暴力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他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在家庭暴力案件的处理上,普遍存在干预难、取证难、认定难、处罚难等问题.海南的家庭暴力既具全国普遍存在的共性,也有自己的独特个性.针对海南家庭暴力的现状,可设置三道闸门加以防范:一为个人道德自律和家庭及亲友成员的内部调解;二为社会力量的介入;三为公权力介入的防治.三道闸门互相配合,环环相扣,真正地做到预防与治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家庭暴力现已成为影响婚姻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防治家庭暴力迫在眉睫。以重庆市某区法院为例,对该院近三年受理的家庭暴力案件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其防治家庭暴力的实践状况。基于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法院近三年防治家庭暴力的一些成功经验,并针对防治措施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防治家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不仅要依靠法律救济,还要有不同服务部门和机构共同参与的机制,对探索新形势下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新举措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儿童家庭暴力无论是特征和表现形式都有其特殊性。目前防治的难点主要在于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难、儿童家庭暴力案件起诉和立案难、撤销监护人的资格难三个方面;不足之处体现为:对儿童家庭暴力的定义没有清晰界定、缺少一套完善的监护监督制度和一个独立的专司未成年人保护的政府机构、公权力介入不足,对施暴人法律责任的追究力度太弱。建议立法明确规定儿童家庭暴力的定义;完善监护监督制度,明确最后的监护责任主体;转变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建立强制举报制度;加大公权力介入,强化公权力机关的职责和对施暴者的责任追究力度。  相似文献   

18.
家庭暴力是世界范围内危害大众心理健康的社会问题,并且大多数的家庭暴力是由男性配偶向女性配偶施暴,家庭暴力会导致女性受害者在医学、行为和心理三方面出现不良后果,大量的研究表明女性遭受家庭暴力与所处的文化标准、女性自身的一些特征、男性施暴者的个性特征、行为和早期经历有关,研究表明对女性受害人进行心理治疗和干预是十分有用的,这些方法包括心理动力学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药物疗法等。尽管这些疗法的理论倾向或技术不同,但是它们都遵循以相同的原则。家庭暴力的预防要从以下三方面做起:(1)减少社会对妇女的歧视;(2)及早发现家庭暴力事件;(3)通过使用个人、家庭和团体心理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家庭暴力对受害人所造成的长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