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中的高觉新,一个清楚地认识自己悲剧命运却又怯于反抗的人,旧礼教的毒害和新思潮的撞击,形成其矛盾的性格,有理想、有抱负,却一味顺从封建家长,造成其婚姻命运的悲剧,其命运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其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陆柳 《南方论刊》2014,(11):98-99
《西游记》中沙僧形象的性格特征,有其老实善良、任劳任怨的一面,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普通民众的传统美德和性格特点,其性格中的坚定执着,本分勤劳更值得充分肯定。他在取经路上默默奉献,埋头苦干,坚定的取经信念,终于修成正果。当然,在沙僧身上,也有着"奴性"的一面,在他的性格中充满着矛盾,这种奴性又体现国民的劣根性。从沙僧这个文学形象的形成过程,其性格中的矛盾及其性格中的美好方面展开探索讨,以体现出这个人物形象的多面性。  相似文献   

3.
现代与传统的有机融合--觉慧形象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巴金的小说创作中,觉慧一直被人们看做是幼稚而又大胆的叛徒。其实,作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他的性格并非清一色的单纯,而是复杂的多元组合。在他身上,既有反封建的思想锋芒,又有面对封建家长的软弱与妥协;他既敢于超越世俗门第的偏见,但又无法摆脱传统观念和意识的束缚;他虽毅然地离家出走做了封建家庭的叛徒,但在实际生活中又与自己的家族藕断丝连。觉慧性格的复杂内蕴的形成,既是特定时代、社会、家庭所致,又是个人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的性格是矛盾的。仕与隐的彷徨,双重人格的碰撞,使他身处事理冲突的怪圈,难以和谐。他的卓越在于,通过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的和谐,他的矛盾性格最终达到了高度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没有戏剧的矛盾冲突就没有<雷雨>,没有性格的矛盾冲突也就没有周朴园.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受过西式教育的"人"他有至情至性的一面,作为一个生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资本家、一个封建家长他的阶级属性又决定他有自私冷酷伪善的一面,他的性格是复杂的,也是真实的,是不同于其他人的"这一个",是自私冷酷真性情.  相似文献   

6.
忠勇杜甫论     
新中国成立以来,很少有学者从“忠勇”角度研究杜甫,尤其是文人之勇,往往被人忽略。实际上,诗圣杜甫一生性格忠勇,行为忠勇,精神忠勇。杜甫的忠勇,本质上来自其家族血缘的狂傲,但又注入了杜甫个人独有的正直与忠诚,所以形成了古代诗歌史上罕见的文人忠勇刚直的性格。杜甫的忠勇是文人的忠勇,除天生禀赋外,更多来自对儒术的自觉践行。儒术给予他更加广博的胸襟,与他早年的轻狂、傲物的性格多元结合,造就了诗人主动进取的忠勇人生,上忠君爱国,下体民情疾苦,令乱臣贼子胆惧。他的忠勇,既体现在他于仕途中的出处实践上,又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杜甫的“忠勇”符合“春秋大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新道德的今天仍然有着重要意义,值得全民重温、学习和倡导。  相似文献   

7.
张建伟 《齐鲁学刊》2012,(3):152-155
《无字》饱含了张洁的生命和感情,是其思想与艺术积累的一次总爆发。《无字》对于张洁创作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呈现为对其创作中的男神镜像的建构和解构。张洁创作中的男主人公由"男神"到魔鬼的蜕变是她内在矛盾冲突的多向呈现,这多向呈现可作为研究张洁思想性格变化的依据,她的思想性格的矛盾冲突又形成她文学创作的种种新面貌。  相似文献   

8.
张恨水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恨水是怎样一个作家?他的性格气质如何?他有着怎样的思想矛盾,这些矛盾对他的创作有什么影响?他成功的秘诀何在?他应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巴金人格结构中的觉新性和觉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巴金的人格成长过程中,传统文化和无政府主义社会理想分别赋予了他两种文化内涵的人格类型,一种是觉新式的内敛奴从型人格,一种是觉慧式的现代自主型人格。两种人格的对立存在,给巴金造成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他陷入双重的精神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0.
要理解朱光潜所以在其晚年全力译介<新科学>的真正根由,首先必须较为全面地联系其一生的实际遭遇与思想背景,搞清楚维柯的<新科学>在其晚年美学生命中的地位与作用.这里需要还原一个事实:50年代朱光潜的学术思想转变实际上是他一生美学思想历程中的一次"断裂".而他对<新科学>前后评价的变化以及他晚年实践论美学观的变异则表明:根据<新科学>得出的"认识即实践"的结论,实质上是对其早年美学观念的重新返回.对<新科学>的译介和阐释,则是他对自己美学生涯中的"断裂"进行"缝合"的一次并不成功的尝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缝合"的企图恰恰彰显了他美学思想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1.
汉武帝是一个有着复杂性格的帝王,甚至有一定人格矛盾乃至歧异、分裂的现象,他的人格内涵是不容易界定的,因此,这里对其性格只能做一个初步、直观、概括的描述.根据武帝生活中作为,包括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能够看出武帝性格有这样几个相辅相成的侧面:既多情重义,又冷酷无情;既任性天成,又老谋深算;既雄才大略,又挥霍误国;既倾向轻言,又擅长雄猜.  相似文献   

12.
费尔巴哈把自己的区别于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新哲学叫做"感性哲学",它由感性的"人本学"和"自然学"组成,而且建立在对宗教的批判基础之上。从表面上看,他的感性哲学似乎存在着"矛盾":人本学和自然学彼此之间的矛盾,人本学内部的诸矛盾,宗教批判思想中的矛盾。然而,如果人们真的认为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中存在着自我瓦解式的内在矛盾,这很可能是对费尔巴哈的一种误读。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具体观点的形成往往是建立在批判、解构某一具体观点的基础上的,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针对性。因此,在理解它的时候,必须联系其具体的语境来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袁晓松 《阴山学刊》2005,18(6):37-42
从心理学的人格生成理论出发,牛虻抑郁质气质的形成来自于家族遗传和早期教养方式;他少年期生活的突然变故和艰辛的流亡生涯是促使其性格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和重组的决定性因素;而他内心情感的强烈冲突和矛盾,则是其人格多面性、异组性和内在同一性等动态特征的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我想,一个选择并从事科普创作的人,往往是个性格独特、与众不同的人。比如说,我市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科普作家傅钟鹏先生年愈花甲时正赶上单位分房,论年龄和资历他理所当然排头号,可第一次分房他选了最高层六楼,第二次分房他选了五楼,理由是写作图个清静,可许多人却认为他脑子“有病”。古稀之年他患了脑血栓,上楼一瘸一拐的,问他后悔不?他笑眯眯地说不后悔。半个世纪以来,他撰写了1000多万字、五十二种科普专著,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15.
在贾宝玉身上无论男性性格还是女性性格,其表现都是比较明显的,并以其男性性格为本体,两者相互融合、参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曹雪芹为了表达他的文化理想和对未来文化转型的展望,赋予了他这种双性化的性格1。但是究其深层原因,这种性格类型的形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的。明中叶以后思想界和文学界的新思潮的共同基本内容是:肯定人的生命的自然性,否定理学对人性的压抑;肯定女子的智慧和创造力,否定“女子弱智”的观念;肯定人的自然情感,尤其女子对爱情的需要和追求,否定理学对人的情感的压抑。  一、理、欲关系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6.
<正> 在巴金笔下的反面形象中,最成功的要算高老太爷了。在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人物画廊里,作为封建专制制度趋于崩溃之际的“封建统治的君主”的艺术典型,能够具有久远艺术生命力的恐怕也少有比得上高老太爷的了。这个属于彻底批判、完全否定的人物形象,是作为封建叛逆者觉慧的对立面出现在《激流》之一的《家》中,作者对他的刻画描写,着墨并不多,直接写他的情节不过是管教觉慧、训斥克定、临终发善等几处。但由于作者对这一类人物非常熟悉,对这种人物研究认识的非常透辟(他的祖父就是一个高老太爷,他在《谈<家>》中就有对其祖父的很切要的分析),把握住了这种人的神魂,所以在不多的笔墨中就勾画出了他的典型性格,使他活立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7.
孟浩然的性格与其人生悲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浩然的人生悲剧主要是性格导致的悲剧,具体表现为理性精神与感性欲望之间的矛盾.在孟浩然的一生中,理性精神往往被纳入感性欲望的任纵之中,而人生的追求也最终在感性欲望的满足中被汩没、消解.  相似文献   

18.
喜剧性矛盾是事物内在矛盾极度夸张的艺术表现。一方面,构成喜剧性矛盾的两种因素往往相互背离,南辕北辙,恰成反对,形成一种自我拆解的离心力;另一方面,喜剧的对象主体建基于特定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审美标准、知识结构上的性格、言行、思维方式等等,又与审美主体所认同的常规常情、所遵循的认知逻辑与行为规范等构成背反;其"自反性"与"反常性"的复合叠加,构成了喜剧性的内核和骨架,由此昭示出喜剧性矛盾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矛盾对比是审美心理法则。对比是作家与艺术家特别重视的技法。鲁迅小说也大量运用了对比描写,显示了他的艺术个性与美学风韵,也给予读者以独特的美感。 一 人物描写是小说创作的核心。这种描写是多方面的,包括肖象、性格、情感、心理等等,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肖象描写。对比手法,往往使人物形象,具有特别强烈的感染力。如鲁迅《故乡》作品中的杨二嫂。年轻时的杨二嫂“擦着白粉”,终日坐在豆  相似文献   

20.
明清兴亡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重大事变.它是明末社会矛盾总爆发的必然结果,但也与参与事变的关键人物在关键时刻所起的作用密切相关.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就是明清兴亡的一大关键人物.他在位十七年,最终导致明朝连同他的生命与之俱亡.他至死不悟,宣称:“朕非亡国之君.”事实上,他的所作所为,一切举措,包括他的性格,无不给予明清兴亡以重大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崇帧帝的全面评述,以辨明清兴亡之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