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传统哲学观在《三国演义》中的艺术体现王新勇《三国演义》作为特定时代文化的产物.正是在中国古老的传统哲学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三国演义》展示的是军事斗争的方方面面,而战争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斗争,因此它是最集中最典型的政治社会的形象写照.那么在展示这一特...  相似文献   

2.
赤壁之战历来为史学家所关注,长篇通俗小说《三国演义》也对这次战争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而无论是史学家们的历史叙述还是《三国演义》的文学描写,都反映出其作者对这次战争的基本认识,从而体现出作者们各不相同的历史观念。由于受正统观念的束缚,历代史学家们都不能对这次战争进行客观公正的记述并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而《三国演义》则以民心的向背作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深入地发掘这次战争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体现了十分进步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阐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史诗性的品格及其形成原因。文章首先论述《三国演义》的一般史诗特征,然后从《三国演义》一书所展示的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以及众多智勇超绝的历史英雄等方面,阐述《三国演义》史诗性的品格的生成特点。  相似文献   

4.
《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三国演义》可说是一部"全景性军事文学作品"。战争描写在两部作品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本论文将《左传》和《三国演义》放在一个平台上,以两部作品中的一些重要战役为例证,对二者的战争描写进行对比。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手法上很多方面不仅很好的继承了《左传》,而且有很大的发...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在战争叙事方面它也创立一种经典模式,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封神演义》在战争叙事方面对《三国演义》多有继承,如突出英雄主义精神、在战争描写中重视谋略等,对《三国演义》中的一些经典情节也有所借鉴甚至是移植。与此同时,《封神演义》在战争叙事方面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如在战争叙事中增加了更多的神魔因素,在具体的战争描写中更为重视阵法以及宝物的运用,偏重于以法术来取代智谋描写。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中的神秘色彩,鲜有专文论及,即便有,也只是阐述其产生的历史渊源,而极少涉及其艺术价值。本文从创作与接受两方面着手,以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组构及读者的审美接受为具体视角,较为系统地论述神秘色彩在《三国演义》中的艺术价值。神秘色彩以其独特的艺术效果,构成了《三国演义》这座现实主义艺术高峰上璀灿的彩云,是高峰美景不可游离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正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季节,四大名著里的冬天是否也是那么寒冷呢?《三国演义》描写了许多次战争,其中发生在冬天的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赤壁之战。根据小说的描写,这次战争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农历十一月,这当然是隆冬了。从45回到50回,罗贯中用了6回文字来写这场大战,大约占全书百分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写战争与英雄的古典小说 ,书中英雄个个有泪 ,而且动辄流泪。作者罗贯中对英雄泪的描写是为了突出人物某方面的性格。同时 ,也不可否认 ,《三国演义》的成书时间是小说的初创时期 ,《三国演义》人物刻划只能称为类型化典型。从现代读者的审美心理来看 ,在阅读《三国演义》时追求的就是那种自然、质朴、直率和粗线条的风格所带来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不是“虚实”所能指陈,实乃作者主观意识对历史存在的主体超越,即作家伟大人格和美好心灵的投射与熔铸。而且达到一定主体超越的小说艺术作品,都表现出一种超验之美,具有新奇与非经验所能认知的美学特征。如《三国演义》之距离美、模糊美、神秘美、传奇美等等,都属于“超验”之范畴。正由于这些艺术成就,使《三国演义》超出了其他历史演义之作,久传而不衰。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善用典故,并且独具特色,以其取经广泛、新颖独到、深刻警策和含蓄蕴藉见长,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但也有其不足。文章还分析了《三国演义》善于用典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曹操新论──兼论《三国演义》曹操形象的塑造艺术王同书很长时间人们总将名人曹操之所以变成白脸大奸臣,看成是由“三国戏”和《三国演义》造成的,包括苏轼等著名文人都持此见,好象《三国演义》里的曹操让人们深恶痛绝,因而到了新中国诞生初期,出现了著名的《替曹操...  相似文献   

12.
霍雨佳编审霍雨佳编审1925年8月生于海南省儋县白马井镇,1949年湖北革命大学毕业。先后任《湖北日报》、《海南日报》编辑、《海南师专学报》主任,《海南大学学报》主编。在编辑工作之余,霍雨佳编审专心致志攻研《三国演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版了《三国演义用人艺术》、《三国演义谋略新探》、《三国演义美学价值》、《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13.
《左传》中富有小说因素的素材、编年体为主纪传体为辅的编写体例、叙事艺术,无不为"陈述百年,该括万事"的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所继承,并有所突破与创新,尤其是在战争描写艺术手法上,更是一脉相承,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战略、战术描写出神入化,从而勾勒出精彩而生动的战役,诸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  相似文献   

14.
古代军事文学源远流长。其中有三部作品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它们是《左传》、《史记》和《三国演义》。前二者是正史 ,而《三国演义》则吸收、融合了二者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方面的长处 ,将中国古代军事文学的发展推向高峰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中很多以白描见长的情节蕴涵极为丰富,读者在阅读时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各自不同的阐释。不论见仁见智,都有一定的道理,于是便自然引发了几乎是永远不能停止的争论,这足以表明作者艺术腕力之高,作品美艺术魅力之大。同时,这种现象也促使人们对作品不断进行深入地探讨。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三国演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在山东泰安召开,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就《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版本与成书过程;罗贯中的籍贯问题;《三国演义》《水浒传》人物形象、思想文化内涵;小说艺术的运用以及《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小说评点、传播、接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又和谐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为《三国演义》《水浒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是一部伟大的历史演义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苑囿中第一技报春的奇葩。但是与《红楼梦》、《水浒传》相比,我们对《三国演义》的研究显然是比较薄弱的。一些基本的艺术问题,大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有的至今仍认识模糊不清。在以往的研究中,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占了很大比重。然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至今尚处于一种近乎混乱的状态。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对《三国演义》艺术特质的认识模糊不清,因而导致研  相似文献   

18.
由于新时代人们欣赏情趣的变异,很少有人对《三国演义》诗词问津。本文以解放后整理出版的普及本《三国演义》保留的206首诗词为研究对象,揭示了这些诗词在全书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像章回中的“文眼”一样,涵盖了近百个历史人物性格和数十次历史事件的史论史评,包容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表现了小说家的艺术构思,构建了小说叙事视角。总之,其基本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艺术功能、人生意蕴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社区》2009,(23):4-4
《圣经》对布什的影响有目共睹,从来没有哪位总统在处理国家事务时像布什这样强调宗教。在伊拉克战争前夕。布什还很不慎地将这场战争比喻成“新时代的十字军东征”。  相似文献   

20.
罗贯中尽艺术表现之能事 ,在《三国演义》中全力塑造了众多不同类型的典型形象 ,并由此生动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悲剧历程。《三国演义》堪称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 ,其中所蕴涵的悲剧美学思想 ,既是中国古代悲剧艺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对尔后中国悲剧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