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阶级理论视野下的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形态被称为国家的灵魂,它不仅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更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国家意识形态是否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获得该社会成员的广泛支持与认可。而是否能真正代表和表达该阶级成员的根本利益,则是意识形态赢得阶级基础的关键所在。在当前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下,捍卫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必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妥善解决民生问题,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
吴佩芬 《理论界》2012,(9):31-33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既要靠思想教育、价值引导,更要靠制度来支撑和保障。为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经济基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基础;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与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仲崇东 《天府新论》2003,1(1):95-100
意识形态与文化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意识形态具有阶级功能、继承功能、灌输功能和卫护功能。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意识形态的这些功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要大力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4.
通过梳理国内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思想史,我们不难发现,意识形态权力的出场是理论逻辑之必然。意识形态权力作为一种软国家权力,是一定社会的阶级或者集团谋求和掌握意识形态生产、运行、教育和传播以实现阶级统治的权力,其主要有三种样态:作为核心的意识形态领导权、作为保障的意识形态管理权以及作为外在表现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意识形态权力既可以是剥削阶级的统治工具,也可以是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工具。社会主义国家正确运用意识形态权力,不仅可以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安全,同时可以对社会发展发挥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5.
红船精神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特征,其根本特征是阶级属性。文化属性、传统属性和实践属性是重要属性。红船精神的意识形态特征对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阶级性要求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人民性,把意识形态的党性和人民性统一起来。文化属性要求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红色精神资源,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传统属性要求意识形态建设时要在弘扬红色精神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践属性要求意识形态建设时发挥红色精神的批判与建构的实践功能,清除错误思潮的影响,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各阶级、阶层、集团、群体及个体所具有的力量,其内含着社会发展力、舆论引导力、理论生命力、信仰感召力。社会发展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中的现实力量,舆论引导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中的渗透力量,理论生命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中的导向力量,信仰感召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中的聚合力量。  相似文献   

7.
多元化文化背景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而党中央的文化建设政策也让我们发现,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已成为维护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应有之义.面对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从物质基础、群众基础以及环境基础建设等方面探讨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革命是中国革命的必然逻辑 ,是塑造社会主义社会合法性的途径。但采取怎样的方式关系到意识形态建设与发展能否顺利进行。建国初期 ,党对意识形态进行改造对于建设与新的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意识形态 ,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采用了大规模的思想批判运动形式 ,使意识形态建设与发展发生了偏离。特别是 1957年的反右斗争使党和知识分子产生了疏离感 ,损害了党的权威资源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俄国化过程中,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在意识形态概念上,列宁将意识形态概念中性化,提出了"科学意识形态"的范畴,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剥削阶级意识形态区别开来,突出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意识形态存在着本质性的区别.在列宁看来,意识形态作为一种阶级意识,是一定阶级利益和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党性,哲学上的党派斗争实质就是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在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上,意识形态是为阶级统治和阶级利益服务的工具,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要有正确的阶级立场,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意识形态问题的诠释是理解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本质、特点和社会功能的理论基础.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要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统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不动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方向.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要求.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整合其他资源,努力拓展自己的社会基础,同时又要结合新的发展形势,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2.
<正> 作为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基于自身根本利益对社会关系的反映所形成的理论体系,并成为行动纲领、政治原则、价值取向、社会理想和思想理论依据。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证明,意识形态方面的变革,是整个社会改革的深层次反映,意识形态建设是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因此,系统地、深入地研究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越来越具有迫切的意义。本文拟就以下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苏令银 《兰州学刊》2008,(8):159-161
意识形态和文化是两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人们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它们。它们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文章探讨了意识形态和文化的一般关系,并且分析了意识形态所特有的阶级功能、继承功能、灌输功能和保护功能等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和社会生活多样化带来的挑战,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与发展,关注合理的利益诉求,重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5.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之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原则之一。能不能做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关键是能否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的关系。一、沉痛的历史教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键之所以是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的关系,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虽然已经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对阶级的完整  相似文献   

16.
王永贵 《江汉论坛》2007,3(8):27-31
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全面总结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是进一步探索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开放近30年来,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是在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开展两条战线思想交锋、运用三种主要手段以及协调好四个方面重要关系的过程中实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与时俱进,从而为现阶段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取向是意识形态宗旨和本质的集中体现,人民性是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价值旨趣。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民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和引领人民三重逻辑的内在统一。为了人民,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旨归;依靠人民,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内生动力;引领人民,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目标。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以人民立场为根本立场,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人民,巩固人民思想基础,凝聚人民价值共识,实现人民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在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严峻挑战.信息网络化条件下,有效应对信息网络传播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挑战,应从加强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建立规范有序的网络信息传播秩序等方面入手,切实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关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从民生视域考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实现,不难发现:一种意识形态能否成为主流的领导思想,根本上取决于这种意识形态所代表的利益关系能否得到广大社会群体的认同和肯定;牢牢把握不同历史时期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诉求,着力加强民生文化宣传教育,积极实现意识形态转型,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充满现实性和人本性、具有召力和吸引力的关键;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实现汇集了最广泛的人心、凝聚了最磅礴的力量,必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安全始终是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民族利益、保证国家安全的一道坚固屏障。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和斗争并没有因为冷战的结束而走向终结,由于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西方国家从未放弃对中国"西化"、颠覆的图谋。而且,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日益显现出复杂难控的局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我们必须从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创新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经济,加强文化建设,积极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使大众乐于接受和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而构筑起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