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本文认为 ,人生仪礼是在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或危机时期 ,如生死婚嫁等一个人一生中具有特殊意义的阶段上举行的民俗仪礼。在信仰萨满教的民族中 ,各种人生仪礼活动几乎都和萨满教发生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3.
4.
5.
蒙古族萨满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等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为人类早期社会一种自然的宗教形态;在藏传佛教传人前,萨满教信仰在蒙古各部落中长期流行,是融合该民族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多种信仰的产物;蒙古族萨满教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该民族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并以传统风俗习惯形式积淀下来.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萨满教创世神话与相关祭礼人神关系的考察,探索萨满教传承早期人本主义思想的文化基质,不仅造就了对后世人类具有永恒魅力的艺术形态,而且寓含着对人类当下与未来的文化发展具有生生不息生命活力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7.
萨满教与阿尔泰先民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据笔者的田野调查资料,并结合相关的出土文物、岩画、史籍、民族志资料,从萨满教祭礼、神话、民俗所表达的人类自身文化能力崇拜、氏族崇拜、英雄崇拜的文化形态中,揭示阿尔泰先民的文化精神特征,初步探索了萨满教的文化史价值与阿尔泰民族在中国历史上多次勃兴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8.
北方民族萨满教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有思想、有意识的生命实体.他们通过对自然界自身价值的肯定,或者赋予自然现象、天地万物以生命和意志,以便在人类自身利益及自然利益的良性互动中,确立人在自然面前的道德义务,或者确立一个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及动植物和谐相处的生态机制.有时通过对自我行为的约束,体现出人只有适应环境或与环境和谐共生,才能维持自身美好生活的朴素的生态伦理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论北方少数民族萨满教的历史变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国北方各少数民族的萨满教信仰都进入了衰落的阶段,但衰落并不意味着很快就要消亡。各民族萨满教在外来宗教的冲击下由盛变衰的过程中采取了一些灵活多样的生存策略,以改头换面的变异形态残留至今。可以把各族萨满教的历史变容归纳为习合化变容、科学化变容、艺术化变容、民俗化变容等几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了萨满教对中国古代辽、金、元、清等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之 宫廷祭祀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活跃一世的匈奴、突厥、鲜卑、契丹、女真、高句丽、蒙古、 满洲等民族历史上几乎都曾信仰过萨满教。在蒙古帝国、大元帝国以及清王朝的宫廷祭祀中 都有萨满教的遗存。 相似文献
11.
Yat巫祝即扎达巫祝,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民族之中流传比较典型的民俗习俗之一。其中维吾尔族的Yat巫祝的历史悠久,影响很深,保存了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青海回族在漫长的历史形成、发展进程中,在坚守主流伊斯兰文化的同时,不断吸收、融摄周围各民族的文化,包括周围少数民族历史上信仰的萨满文化。萨满文化遗俗至今仍在青海回族,尤其是农村回族聚居区较为流行。这一现象可视为青海各民族文化交流与互融的典型。 相似文献
13.
维吾尔族色彩审美观及所表现的民俗文化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颜色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其中包含着多种文化现象。颜色文化虽然表现在某一民族的生活,而每一种颜色所表现的审美意识和民俗文化现象又是不同的。本文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对维吾尔族心理中具有特殊意义的白、绿、红、黑四种颜色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从辛家"法会"看土族萨满遗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辛家土族村内的“法会”是原始母系氏族最初宗教——萨满教的遗留物,其法师即学术界所称的萨满。笔者从“服饰”、“七星”和“火”、“跳神内容”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5.
布朗族源自古老的百濮族群,是云南省一个人口较少的民族。布朗族婚恋习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俗本身是一种传承文化,其婚恋习俗的传承既受大环境如社会发展、时代变革的影响,也受小环境如地域观念、民族心理、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论维吾尔族婚礼中的传统习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克拜尔·卡德尔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1)
雏吾尔族婚礼具有自己的传统习俗,它已经成为有规律的风俗,具有普遍适用的一套模式,由一系列阶段组成。这一模式的各个部分在民间的说法是提亲,送“茶”、念“尼卡”,迎亲。这些组成因素在数量上是一定的,任何因素的缺漏和减损都不符合群体的理念,在排列上是固定的,群体内没有谁会乐意于改变它的搭配。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重淫祀、崇巫尚鬼,凡节日必祭祀祈禳。自十八世纪以来,土家族的祭祀祈禳活动经历了重大的变迁,在不同的时代,其内容和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而与祭祀祈禳紧密联系的民族节日也随着时代的变革而变革,不断赋予其新的形式和新的内容,具有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新的功能。因此,对部分民族传统节日我们应该加以引导,使之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2001年8月5-22日在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居住与生活环境的调研活动,对喀什维吾尔民居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