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我省农村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的改革正在稳步开展,但是,在政社分设工作中,各地对乡一级经济组织的认识不一致,有些方面分歧意见比较大。由于对乡经济组织的性质、职能、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乡政府不管经济工作,全乡的经济工作全部由乡经济组织去承担;另一种是党、政、企名义上分开了,实际上并没有分开,还是乡党委书记统管一切,乡经济组织的职能作用没有发挥。这显然是不符合政社分设这一改革精神的。为此,我们就建立乡经济组织工作中出现的几个主要问题,谈谈看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了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政社分开的指示精神,使乡政府尽快地完善经济管理职能,达到政权与财权相结合,参与乡一部分国民收入的调节、分配,以利于促进整个农村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上海县虹桥乡自1986年10月份建立了乡财政所,统管乡财政所、乡经联社以及乡政府机关的资金,设立了乡自筹资金、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乡经联社和乡政府机关五本总帐,在银行开设五个银行帐户,分别对以上五种资金进行经济核算。近年来,虹桥乡财政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我们体会: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农村 “乡政村治” 治理格局的稳定与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中国农村“乡政村治”治理格局的稳定与完善徐勇(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村的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转变为政经分开的“乡政村治”格局(即国家的基层政权建立在乡镇一级,乡镇以下实行村民自治)。在“乡政村治”格局下...  相似文献   

4.
政社分开工作是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工作必须同人民公社经济体制的改革结合起来。因为政社分开必然涉及人民公社的经济体制。如果在政社分开的工作中不改变人民公社的经济体制,而只是将政权组织与经济组织从机构上分开,这个工作是搞不好的。我省目前的政社分开的改革试点工作就存在着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村民自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超大社会”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拥有九亿人口的农村民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社会工程。以村民委员会为载体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建立,不但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体原则在基层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意味着乡村社会管理机制的重大转变。村民自治制度的核心,是农村居民在从事生产和生活的一定范围内,通过直接民主为主、间接民主为辅的方式,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从制度变迁的历史角度看,政社分开导发的村民自治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农村体制的第三次大变革。政社分开削弱了基层对集大权于一身的行政本位体制的依附,…  相似文献   

6.
浅析社会转型期农村基层政权控制力的弱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中最低一级政权即乡镇政权的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政治上的“党政不分,政社合一”变成了“党政职能分开,乡政村治”;经济上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变成了“所有权不变,经营权分离,农户为基础”的经营管理格局。在这一体制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中,实践的结果是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对农村社会的控制力明显的弱化了,它既反映了社会历史进步性的一面,同时又从体制和管理上引发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如何认识和处理好这一社会转型期的现象,加强党对基层工作的领导,本文谈些粗浅的看法。一、社会现象与历…  相似文献   

7.
我国微观经济体制改革与所有权、经营权的演变轨迹□许经勇一、我国微观经济体制改革是以“两权分离”为出发点我国城乡微观经济组织形式,是选择集中型、封闭型、政企合一型或政社合一型,或者是选择分散型、开放型、政企分开型或政社分开型,在相当程度上是和我国经济运...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农村乡政权的建立,乡级财政也应运而生。乡财政的建立,一方面是适应乡政府各项管理职能,为了乡政府当家理财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加强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需要。 从适应乡政府各项管理职能来看,乡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构的最基层单位,担负着领导和管理全乡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职能。乡政府要实现这些职能就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组织的现实问题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长军 《江汉论坛》2004,(11):28-30
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组织存在的现实问题,诸如机构臃肿、规模庞大、人浮于事现象严重,财权、事权不统一,评价机制不完善,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等,阐述了进行农村组织创新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村组织创新的制度安排,包括撤并乡镇、缩减乡镇机构、实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政社分开、发展中介组织和农村经济组织等。  相似文献   

10.
对比湖北乡改的预设目标,县政成为乡政改革成功的关节点,建立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和构建基层服务型政府,都有赖于县政的转型.乡改所导致的某种程度的"虚乡"和"实县",既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连续性的体现,也暗合了中国乡村治理结构转型的当然轨迹,即国家权力下沉乡村和乡村自组织生长双向趋势.对乡政改革的疑问,实质是对乡村治理体制转换的疑虑,而乡村治理体制转换的核心是国家与农民的关系调整.单一的乡政改革,不与县政转型互动难以成功,必须建立面向乡村社会的职能异构的县政体制.  相似文献   

11.
张举 《兰州学刊》2005,(2):194-196
"乡政村治"模式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国家与农民关系调整的一种具体探索,但"乡政"和"村治"作为两种异质体制共处于国家与农村社会的边界,在实践中显示了制度设计上的种种不足,而且在新的条件下"乡政"有变为自利性国家经纪的动因.这种体制困境要求对农村的治理模式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甘信奎 《江汉论坛》2007,(12):82-85
现有的"乡政村治"模式面临行政化、权力二元化、城市化等十大挑战.从"乡政村治"向"县政乡社"模式转换是一种必然趋势.乡镇直选、村庄合并、费税改革及乡镇机构改革等实践使"县政乡社"模式从构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3.
<正> 1958年在毛泽东的号召下,五亿农民在3个月中被组织到人民公社中.直到1982年11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修改宪法时改变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设立乡政府,这时人民公社才算结束.人民公社24年的实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今天认真地反思总结,无疑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认真贯彻十三大提出的基本路线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模式的历史沿革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的“现代国家政权建设”中,我国出现了四种新型的乡镇行政管理模式,即清末至民国时期推行的所谓“乡镇自治”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议行合一制”乡镇基层政权“、政社合一制”人民公社“、乡政村治”二元治理体制。但由于我国小农经济的有限剩余和农业财政能力决定着基层政权的特性及其基本走向,致使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变动频繁且反复无常。从2006年起,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后农业税时代,应当加快建设法制型、民主型、服务型的乡镇基层政府,不断提高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王名 《学术探索》2013,(12):3-4
在这里我主要围绕社会体制改革的推进体制问题谈谈个人的认识。关于社会体制改革问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推动社会体制改革”这个战略任务。推动社会体制改革在我们今天的会议上,实际上是以加快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尽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为主要的突破口,但还不是整个社会体制改革的全部内涵。十八大一个重要的贡献,是把社会建设纳入到整个五个现代化建设中,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于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动力系统的理解,阐述了苏南模式的特点是由其起始条件造成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制度创新是苏南模式更新的关键所在。随着政企分开、政资(本)分开、政社(会)分开的推进,一个官民共治的新苏南模式就会诞生。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乡财政是随着乡政府的建立而在农村乡一级建立的财政机构,是国家财政的基层组织和乡政府的职能部门,其实质是依据国家权力、并根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负责农村国民收入分配的一个重要工具。总的看,近年来的乡财政建设有成绩,也存在问题,今后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在现在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乡财政,如何充分发挥乡财政的职能作用,这是农村现实改革和发展中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乡财政的自身建设,而且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家、农村分配关系的顺畅。因此,本文提出“重新构造乡财政”的命题,并着重就其目标、原则及具体设想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县乡村体制整体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具体进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一步县乡村体制改革设计,应遵循差别性、依附性、适应性、整体性、消极行政五项原则.基于上述原则,传统农业型地区县乡村体制整体设计应遵循推行村治、实行乡派、建立县政、改造县政的进路,由此构建出一个整体的县政乡派村治的县乡村行政体制框架.  相似文献   

19.
尹业香 《学术论坛》2005,(10):62-65
农村人民公社自1958年成立到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施,共存在23年.公社组织的"一体化"在满足国家要求时,并没有很好地满足农民自主自治的要求.公社解体以后,实行"政社分开、乡村自治",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需要既要避免重蹈公社体制的覆辙,又要不增加农民负担;既要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又要满足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愿望来进行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农村治理模式经历了乡政并立、政社合一和乡政村治三个阶段,与此同时,国家权力在农村基层社会的治理中也基本经历了一个下沉、全面渗透和向上回抽的过程。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新中国农村治理模式变迁的主要原因;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了新中国农村治理模式的变迁;尊重农民的创造,是党在农村领导方式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原因;农村社会治理的成效取决于农民利益的实现程度。当前,发扬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实现国家权力与农村民主自治的有机结合是农村治理应当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