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的《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见《文学评论》1985年第5期),打破了传统的文学史研究格局,在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的时空背景中,将文学现象的描述与历史哲学的思辨结合起来,提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崭新概念,并给以明确的质的规定,标明它如何走向世界文学的历史过程.因此,我们也想在这里探讨一下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品格及其走向世界文学的基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世界文学中的一束奇葩,其侨民文学传统之悠久、作家人数之众多、创作成就之伟大以及世界影响之广泛无国能敌.我国学术界对俄侨民文学的正式介绍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其关注和研究则在九十年代并持续至今.一些优秀侨民作家的作品渐次闪亮引入,一批颇具质量的研究论文和著作不断问世,俄侨民文学在中国的研究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论,"革命"是绕不过的话题.由于历史的机缘,二十世纪中国文论与革命之间关系的研究,又总是绕不过周扬.周扬的一生,是"矛盾"的一生:延安时期,是文人情结与官员身份之间的矛盾;建国后十七年间,他同时在两条战线作战,既批判教条主义又要清算教条主义;新时期,他重新回归文艺界领导岗位,却对自己此前的文艺思想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和清算.这些矛盾产生的根源正在于他对文学与革命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是二十世纪西方著名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哲学家.弗洛姆一生著述甚多,且涉及面广,除心理学外,还有哲学、宗教、历史、社会、文化等领域.他的《逃避自由》一书曾被西方誉为二十世纪最出色的社会学、哲学、  相似文献   

5.
董金平 《江淮论坛》2007,(2):146-150
具有建构作用的话语塑造或规训了女性气质,即建构了女性的身体、思想和行为.话语的建构作用来源于时代的社会背景,也就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话语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介建构着女性的形象.不同时代话语代言的社会背景不同,所以造就不同时代的不同的女性气质.中国二十世纪以来女性气质的变迁主要包括:二十世纪中上叶——文化话语对女性气质的建构、建国以来至文革结束——政治话语对女性气质的建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话语对女性气质的建构三个不同时期不同话语下的女性气质.  相似文献   

6.
语言哲学视野中的言语行为理论发展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世纪初西方哲学发生了"语言转向",产生语言哲学.作为语言哲学的奠基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观为言语行为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奥斯汀在雏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现的影响下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塞尔继承和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问接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由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成为二十世纪中期以来西方最有影响力的语言哲学理论.随着言语行为研究的深入,语用行为理论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新实证主义与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实证主义是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后兴起的科学哲学流派,这一流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二十世纪后半期的整个科学的发展影响甚巨,其对经济学的影响也很大.为了正确理解和把握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潮流,探讨新实证主义对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一.新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的方法论及其模式新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的方法论,主要集中地体现在他们关于如何严格地确定合理知识的范围上.按照新实证主义者们的观点.这个范围同科学的领域完全一致,即同用真正科学的方法取得和论述的知识总和完全一致.也就是说新实证主义认为科学和合理性之间存在实质上的等同关系.为此,他们建立了关于合理性标准(或者说科学性标准).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范式,剖析了中国二十世纪国家建设和社会重构的过程,以及这其中政治权威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双向关系,在此基础上梳理出国家权威崩解、国家权威重建、国家消解社会以及社会重建的历史脉络.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二十世纪政治社会发展的运行理路和轨迹,也能廓清未来中国发展的取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对二十世纪台湾儿童文学发展轨迹的梳理出发,将二十世纪台湾儿童文学大致分为萌芽期、成长期、发展期、繁荣期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了高等教育对台湾地区各个时期儿童文学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盖茨比--美国梦在"爵士乐时代"的化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也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本文通过分析"爵士乐时代"的代表人物盖茨比的梦想同美国梦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和表现形式--富兰克林精神和西部拓荒精神--的密切关系,论证了盖茨比的梦想实为"爵士乐时代"美国梦的化身.  相似文献   

11.
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任继愈冯友兰先生是哲学史家,又是哲学家,他以哲学家的观点治哲学史,故能独具特色。这里只讲一个问题──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家的使命。(一)冯友兰学术活动的时代,在二十世纪。中国人是怀着屈辱走进二十世纪的。1900年,八国联军...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介了美国和西欧(以英国为典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出现的"第三条道路"的基本主张及其实践,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和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中的儒学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世纪是在前现代作为整体的儒家文化经历解体的历史,但在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文化变迁中,儒学的价值仍然是一个不断受到关注的问题。现有的研究模式都未能恰当地应用于二十世纪的儒学论争。二十世纪造成有关儒学的论争的最强有力的根据,始终围绕在现代社会的公民道德与伦理秩序和人生理想的问题。儒家伦理所以在近代社会转型后仍每处于焦点话题的必然性,植根于现代化转型过程中“道德性”与“现代性”的分裂,及对克服此种分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 二十世纪将成为过去,在我们回顾这将近一百年中的中国文化时,无疑梁漱溟先生的思想和这一个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梁先生为复兴中国文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不愧是二十世纪新儒家的代表.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他都为融合东西文化做过有意义的尝试.山东曾是梁先生从事社会教育和乡村建设的地方,近年来山东许多部门和同志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在1980年代中国学术界的风行带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它也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重写文学史"提出之后文学史建构的重要维度,它不仅仅是对1950年代以来政治意识形态的文学史观的解构,也给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增加了"世界"向度与审美的"现代"品格.但"现代性"概念的泛化与内涵的模糊也遮蔽了"通俗文学"、"旧体文学"等文学史事件,以"现代性"视角建构文学史有其积极意义,但它的历史局限也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第一年,在八国联军炮口下逃出北京的西太后以皇帝名义下诏变法,由此开始了晚清最后十年的新政时期.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全国范围推行教育改革,贵州近代教育即由此产生.本文拟对贵州近代教育作些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弗雷格是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创始人,他的哲学理论、哲学方法对分析美学乃至二十世纪以来的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弗雷格的形式语言理论和意义理论对美学的影响尤为直接.在弗雷格看来,"美是一种表象","美"与"真"有着重要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何明华是香港圣公会第七任英籍会督,也是一位香港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他对中国有深厚的感情,在华历时四十四年,亲身经历和见证了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社会变迁.他与中国的渊源始于基督徒学生活动,该活动深刻影响了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与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布卢姆和斯蒂芬是“哈姆莱特”形象在二十世纪的延伸.布卢姆的精神漫游、斯蒂芬的理想失落与哈姆莱特的思考探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又具有不同的悲剧意义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圣经》与二十世纪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关系.对于中国现当代诗歌来说,在世界宗教经典作品中,《圣经》无疑是最大的灵感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