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友华 《社会福利》2011,(10):13-14
着力主动救助 维护城市稳定和谐 2006年以来,武汉市民政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积极开展主动救助,发挥民政部门的兜底功能,为政府构筑最后的防线”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的思想,在坚持“自愿求助、主动救助”的基础上,强化主动性、能动性和效能性,确保救助力度一丝不减,对象一个不漏。  相似文献   

2.
潘琴 《社会福利》2012,(7):34-34
抓主动救助,扩大救助范围。常德市救助管理站在“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了“主动救助”模式,并在全国得以推广,通过多种方式让流浪未成年人进站接受救助。一是实行主动巡查。将该市城区划分为三大片区,每个片区安排3~5名工作人员,每天在片区巡查两次以上,在政府机关、步行街、火型宾馆、主干街道等重点地段巡查三次以上,向发现的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发放救助卡片,宣传救助法律法规,劝导他们进站接受救助。二是拓展救助平台。在市中心、火车站等人流集中地段设立临时救助点,全天候开展救助工作;在新闻媒体公布救助热线电话,城区主要街道设立求助指示牌,引导流浪对象接受救助;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落实全国救助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天津市救助管理站由固定救助向流动救助、由被动救助向主动救助转化,推出人性化救助系列服务新举措。2005年元旦前夕,天津市救助管理站向社会做出承诺:“不让一个生活无着人员流落街头”.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救助管理站通过整合职能部门、社会力量、群众团体等资源,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完善、在完善中形成了以“主动救助、爱心救助、抱团救助”为核心内容的具有武汉特色的救助模式,受到民政部、湖北省民政厅的肯定. 建立主动救助机制 2006年在武汉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武汉市救助管理站提出了“主动救助”的理念.并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保护性救助,对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员实施关爱性救助,对遇到临时生活困难的流动人员实施保障性救助.  相似文献   

5.
张齐安 《社会福利》2006,(10):10-11
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主动救助”为原则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重大改革,对我国社会管理发展和文明进步都将产生长期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11年12月5日起,云阳县民政局切实开展2011年“寒冬送温暖”专项街头主动救助活动。为及时救助街头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人员,切实保障其生命安全,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云阳县根据((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印发防范应对雨雪冰冻灾害街头主动救助工作预案〉的通知》(渝民发[2009]122号)文件精神,认真实施街头救助工作,确保街头生活无着人员安全过冬。  相似文献   

7.
之一:以集中开展街头清理流浪乞讨人员并主动救助为重点,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由县局救助站为主组成街头巡查队,派出专人专车在繁华商业区、居民小区和街头巷尾、桥洞等死角、盲点开展拉网式主动救助和巡查。  相似文献   

8.
程安平 《社会福利》2007,(11):25-26
救助工作向社区延伸,是"主动救助"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救助管理工作深入发展的必由之路.焦作市救助管理站积极探索救助工作进社区的有效途径.建立了"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服务设施为阵地,以社区志愿者为资源主体,以企事业单位一帮一、多帮一为载体,以城市低保、定期救济、大病医疗基金及慈善协会定向资助互为补充"的救助机制,形成了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居民积极配合,救助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的新格局,使社区未成年人预防和回归安置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救助管理站充分发挥救助管理工作社会稳定机制功能、社会促进功能、社会建设功能、社会兜底功能,在代表政府履行救助职能的同时,积极走创新发展之路,认真探索适应新时期城市管理的救助方式,形成以积极为遇到临时生活困难的群众和流浪乞讨人员排忧解难为宗旨,以武汉城市圈救助管理一体化建设机制为龙头,以主动救助和流浪未成年人社会助养为纽带,构建以市救助管理站和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为主体,以市内四个救助服务点为支点,以流动救助车为依托,以各区民政部门、街道、社区为支撑,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整体行动的城市救助管理体系,探索实践一条民生为先、政府主导、民政主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让特殊弱势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在加强对主动救助工作模式的探索和研究中,注重对工作中的经验进行及时总结、评估和推广,目前初步形成了三种工作模式。第一种是以西城区为代表的工作模式。在这种工作模式下,区委政法委牵头,由民政、公安、城管、卫生等部门参与组成告知、引导护送救助巡视队,创新了主动救助模式,各部门积极配合,每天对  相似文献   

11.
范军 《社会福利》2011,(7):62-62
酷暑已至,气温不断飙升,重庆市丰都县救助管理站积极启动夏季救助应急预案,集中在7月至9月开展“夏日送清凉”救助活动。采取“不定时、不定点、不定人”的“主动救助、无偿服务”原则,  相似文献   

12.
近期,安徽省宿州市塥桥区针对流浪未成年人和城乡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寒冬送温暖”集中救助工作持续开展。特别是气温突变严寒极致之日,区民政局安排专人专车,组织购买御寒棉衣、棉被、饼干、面包等即食食品,积极开展“寒冬送暧”集中救助行动,组织人员走上街头主动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救助。  相似文献   

13.
正以改革创新精神完善救助管理制度关爱型救助管理制度已经顺利实施十周年,十年来,各地不断细化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救助服务网络,积极创新主动救助、部门联动救助、社会力量参与等工作方法,及时、有效地保障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存权益。但随着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和人民群众期盼的提升,迫切需要以修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为契机,进一步创新完善救助管理制度。深化救助管理工作的临时应急救助功能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救助管理站勇于探索与创新,在主动救助上:一方面,深化救助内涵,拓展救助功能,积极为流浪乞讨人员和遇到临时生活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受到了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另一方面,创新救助机制,实现了应急救助与日常救助、日常救助与长效机制、管理与服务的有  相似文献   

15.
《社会福利》2006,(8):I0019-I0019
河北省秦皇岛市救助管理站坚持“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宗旨,推出了一系列救助新举措,由过去的被动单一式救助发展为主动多元的救助模式。此外,秦皇岛市救助管理站积极拓展救助职能,建立了“秦皇岛市  相似文献   

16.
廖欣 《社会福利》2012,(2):46-47
新时期救助管理工作任务2003年8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新型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当前救助管理站承担着七大项社会事务管理工作:1.对主动求助人员的日常救助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淄博市按照国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厅工作部署,牢固树立"人性化救助"理念,变"被动求助"为"主动救助",完善救助制度,创新救助方式,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全方位、全时制、无缝隙救助,有效维护了受助人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李颖 《社会福利》2010,(6):58-58
站内社会工作 对主动来站求助和被公安护送来站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机构应按照救助业务流程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加强规范管理,开展主动救助。按照民政部《关于在全国开展救助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精神,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认真研究街头救助办法,提高街头救助的主动性,实现街头救助经常化。2009年入冬以来,气候寒冷,西安等地遇到了5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强降雪天气。为了预防流浪乞讨人员挨冻受饿,省厅迅速下发紧急通知,  相似文献   

20.
《社会福利》2006,(8):I0008-I0008
长春市救助管理站坚持“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将依法救助和灵活救助相结合,探索出街头劝导救助、联动救助、宣传进社区救助等主动救助模式,开展了请流浪者回“家”过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