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英汉姓名异同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姓名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和文化紧密相连.英汉姓名的起源与结构虽各具特色,但也不乏相同之处.论述汉英姓氏的起源、汉英姓名结构、汉英名字相似特点和汉英名字变化的异同,揭示姓名背后所隐藏的历史与文化,对英汉姓氏的探讨对于中外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以及中外交际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语言外形、意义和表达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汉英习语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指出由于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社会形态、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的不同 ,两种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 ,其相似性只是相对的 ,差异性则是绝对的。文章还探讨了传递习语文化信息的各种翻译方法 ,强调习语翻译应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相似文献   

3.
成语是有民族性的。汉英成语是各自语言宝库中的精髓,它包含着与价值观等相关的共同元素和主题。汉英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各自语言的使用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汉语成语民族性和英语成语民族性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研究汉英成语及其深层的文化内涵,对于外语教学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分析中英姓氏的意义和构成的差异,从历史发展、社会变革和政治经济等方面探究姓氏的演变,分析姓氏变迁的原因及差异,突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与姓氏演变的密切联系,可知姓氏是反映社会风貌和大众心理的社会现象,从而可以与时俱进地提高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汉英两种文化中时间隐喻的相似和不同反映出两个民族在获取作为隐喻基础的经验相似性方面存在着异同,而经验相似性的异同取决于两种文化在诸多方面的相似和差异,由此揭示了文化与隐喻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汉英时间隐喻之异同看隐喻与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汉英两种文化中时间隐喻的相似和不同反映出两个民族在获取作为隐喻基础的经验相似性方面存在着异同,而经验相似性的异同取决于两种文化在诸多方面的相似和差异,由此揭示了文化与隐喻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英汉语姓氏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姓氏的起源和沿用,是随着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发展而渐渐形成的。回顾人类历史,自姓氏的出现后,英汉语姓氏就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但如果通过双语对比,我们又可看出华夏民族与英语民族在姓氏来源方面存在一些主要相似点,了解时空的变迁导致英汉语姓氏庞杂的原因。从“姓氏比较”这一角度来探索英语民族的人文演化过程和讨论英汉姓氏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范畴化理论归纳出由于范畴化差异引起的汉英词汇概念差异的类型。分别从家族的相似性、认知模式、文化模式三方面分析论述汉英词汇概念对应的相对性、对语境的依赖性以及文化取向性,并运用所得到的结论阐释外语环境下的词汇概念迁移。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汉英文化的相通和思维方式的相似,必然会对同一种动物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语义联想;但汉英文化差异,往往导致人们产生不同的语义联想。本文首先简要介绍汉语中的牛文化及英语中的马文化及其重要性;通过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以牛马为喻体的词语俗语进行对比研究,结合介绍四种翻译方法,探究其内在的文化喻义,进而探索汉英动物词互译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0.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一种认知工具。喻体在汉英修辞格中占有重要、关键的地位,是一种生动的源自生活的表达方式。喻体所指不同性别的人时,喻体能动性会产生差异。通过汉英对比,对不同性别的人喻体能动性进行分析,并据此探讨汉英喻体能动性的相似性、差异以及喻体能动性产生的原因。历史、文化、生活经验、风俗习惯等因素可以引起人的喻体能动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汉维语人名文化异同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形式、结构看,汉语人名姓+名,姓有单姓、复姓,名有单字、双字甚至三字名,维语人名本名+父名。名有复名,名后可加润色词语;从来源看,汉族姓氏来自本民族的姓和少数民族姓氏译音的姓,维吾尔族以父名为姓。主要来源于本民族的人名、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中诸先知的尊名等;而在命名方式方面有很多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12.
从姓氏来源看中英文化心理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英姓氏的来源及其主要类型可知中英文化心理共同点是有强烈的宗族观念;不同之处是中国人重祖先、重皇权,英国人重个性、尚自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汉英谚语在起源、修辞及内容三方面进行归类、举例和分析,发现汉英谚语在诸多方面存在共同点,而汉英谚语中的共同点均发源于相似的文化背景,从而印证中西方深层次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共性,使人们通过谚语对中西方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的印象,有助于树立跨文化交际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英语和汉语中关于隐指“愤怒”词语的概念隐喻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通过大量的英、汉语中隐指“愤怒”词语常见概念隐喻的实证研究,并简要分析比较他们的并同,从而得出结论:英、汉隐指“喷怒”词语的共同的概念隐喻是由人类共同的生理特征和感情体验决定的,不同之处是由文化差异所导致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共性,了解差异。  相似文献   

15.
副词是英汉语中的一种重要词类。英语副词的语法功能较多,接近实词,汉语副词语法功能相对较少,介于实词和虚词之间。总的来说,英语副词的词类地位高于汉语副词,但这并不影响它们之间的对比研究。通过对比发现,英汉副词在分类方法、构词方式、语法功能、副名关系等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个性大于共性,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英汉语属于两种独立的语言系统及英汉民族的人们具有不同的概念化方式。对比英汉副词的异同既有利于外语教学和英汉翻译,又有利于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6.
汉英两种语言中,主语的构成成分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但即使在相同之处,汉英语的主语构成成分在语法、语用层面上也存在细微的不同;即使在不同之处,汉英语的主语构成成分在语法层面上也存在一定的共性,充分显示了汉语"隐性"、英语"显性"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7.
汉英颜色词语象征意义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汉英两种语言中颜色词语在传统文化、职业、经济、政治象征意义的异同。两个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不同的宗教信仰是汉语和英语的颜色词语产生不同象征意义的原因。由于人类文化相互渗透、趋同的影响,了解汉英语言中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异同,有助于更深地了解汉英两种文化,掌握汉英两种语言的本质,提高汉英两种语言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英汉习语文化对比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习语又是语言的精华。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习语,文化背景不同,习语所传达的意义自然也会有区别。只有弄清楚英汉习语的文化异同点,才能做好英汉互译。文章就英汉习语进行对比,探究其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9.
浅论仿拟辞格的英汉互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对比语言学角度分析英汉仿拟辞格在生成机制、交际目的以及使用偏好等方面的异同及其语言学理据,认为就生成机制和交际目的而言二者同大于异,差别主要在于仿拟的使用偏好,而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英语和汉语各自不同的文字特征,即英语的表音性和汉语的表意性。了解英汉仿拟的异同及其理据,对于这一辞格的英汉互译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汉语普通话(以下简作“汉语”)、英语中都有舌尖浊边音/l/。本文拟就/l/在汉、英语音拼合方面的共同特征及差异作一些粗略比较,探讨一下汉语、英语语音中共有的一些音位的共性特征及差异,用以指导汉、英语音教学,也为人们学习第二语言时,发好不同语言中的共有语音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