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社区居家养老是典型的自上而下政府主导型养老模式,属于补缺型老年福利政策.结合地方经验,在政府承担有限社会福利责任社会政策范式下反思,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基层制度安排缺位、绩效导向、服务主体不明,服务权责不清、服务内容与服务需求不相契合等关键问题.社区居家养老福利政策中心化、服务主体三位一体,需求导向、制度植入,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趋向等是未来社区居家养老可持续发展着重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人口老龄化正日趋严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正成为许多老年人最喜爱的养老模式。长沙市通过试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积极总结和深入探讨如何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从本市的实情出发,深入分析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可行性,建议长沙市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总体思路为:按照"社会养老居家化,居家养老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公益服务的原则,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高素质的服务队伍为依靠、以各项扶持政策为保障,加快推进覆盖全市城乡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形成"以居家养老为主,以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体系,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福利事业是女性公益组织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女性公益组织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递送是女性以公益慈善为平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也是女性公益组织社会化的重要通道。女性公益组织显著优于其他主体的养老服务,具有女性特有的养老服务优长:对老年群体独有的性别关注,与各级政府组织的良性互动,强大志工团队参与养老服务的灵活性,愈趋人性化的精神慰藉与临终关怀,等等,这也是新形势下深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4.
居家养老服务:认识误区、理性原则及完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居家养老服务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其理论基础是适度普惠型福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福利多元主义等理论。西方国家从机构养老到居家养老的转变及其对居家养老的支持政策为中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居家养老服务要确立尊重老年人选择意愿、确保老年人生活质量以及家庭、社会与政府共同担责等基本理念;坚持自力为主、居家与社区为辅,居家为主、社区与机构为辅,家庭为主、政府与社会支持为辅等理性原则。要合理界定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关系,理性选择居家养老服务方式,逐步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支持体系,并不断改善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环境。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之下,养老资源跟不上老龄化的步伐,使得养老工作具有一定难度,养老模式再次成为政府、社 区管理者以及众多学者们研究的课题。对成都市S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进行探析,发现其中存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相 对匮乏、养老服务人员缺乏且专业水平低、社区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认知程度低以及基础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对此 文章提出一系列对策,诸如完善S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优化管理模式,组建管理机构,使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并引进智慧养 老模式,加强宣传力度以及拓宽资金的来源等。以期为我国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认可,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难题,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基本依托。基于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的理论和要求,部分地区逐步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向农村推进。作为中部地区的山西省近年来开始了该项服务在农村的试点。将以山西省为例,根据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开展现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主要障碍,最后结合实际从经费保障机制、宣传引导机制、组织监督机制、参与激励机制四个方面探索建立适合农村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长效发展机制,促使其更好地在农村推广。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建设科学而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无疑是解决当下我国老龄化所带来的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难点主要有法律法规不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不健全、资金提供不充裕、养老服务项目不齐全、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等。要建构适合中国国情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等主体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居家养老是我国主要养老方式。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民族地区,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进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生理保健、疾病预防、家庭关系改善、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服务,具有社会创新性。同时由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不完善,社会工作机构自身发育不成熟等因素,导致服务没有持续发展。完善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需要从政府预算资金安排、项目管理评估、多专业团队构建、组织培育等方面着手,推动地区政策创制,满足老人不同层面需求,缓解养老压力,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智慧居家养老是养老服务体系现代化的首要组成部分,也是缓解我国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的新兴模式。尽管我国政府为推动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提供了政策引导与财政支持,但现阶段其发展仍存在“形象工程”等问题。步入全域智能化时代,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构建需要从个人、社会交往以及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出发,通过构建沟通渠道、建立实用数字技术课堂、大数据分级处理、智慧平台终端助推模式以及简化智能设备等方式削减银发数字鸿沟,提高老年人社群的自主能力以及高质量生活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0.
许义平 《社区》2005,(20):10-11
居住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的高龄、独居的困难老人,无论你是不是有子女赡养,都可以享受到由政府拨款的居家养老服务,仔细算来,政府每年要为这些老人人均支付2000元,并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自2004年开始,宁波市海曙区积极开展社会化居家养老的全新探索,构建起以社区为依托的社会化居家养老体系,在提高老年人福利水平的同时,创造了居家养老服务就业岗位,走出了一条就近、便捷、专业化、低成本的“社会养老居家化,居家养老社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4.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5.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16.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案件的深刻剖析,论述了认定合同的依据、广告行为的效力、公司与股东的责任以及公司主体的混同等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面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9.
良友版《中国新文学大系》丛书出版的背后,有一些文学史细节被遮蔽。其中诗集卷因图书审查委员会的反对不得不“临阵换将”,由郭沫若改为朱自清,这确系国民党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的文化围剿政策之体现。朱自清编选的范围来源一方面依靠他在清华大学授课的讲义《新文学纲要》,另一方面得益于《新诗年选》、《分类白话诗选》两种诗选提供的“启示”。朱自清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新诗集卷编选完成,选了五十九位诗人的四百首诗歌。  相似文献   

20.
社会范畴化虽然是人类认知的基本路径,但是却塑造了人的群体资格,进而成为了人完成社会认同化过程而建构认同的基本前提.社会赋予人以多元的群体资格,而人则形成多元的社会认同.多元的范畴资格对应着人们内在的“认同库”,各种社会力量则成为“认同场”上激发一重或多重认同的主要因素.在此过程中,回族的国家认同得到了彰显与强化.捕捉民国时期回族国家认同的表征形式,进而分析其建构、重构过程,刻画出其借助大众传媒而“传播扩散”模式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