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浅谈师爱     
有人说,“没有爱就无所谓教育”,“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学生”。可见,师爱在教育工作中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爱是一种情感,是人们对他人或某一事物所持有的欢迎、赞赏、关心及愿意亲近等的感情。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人际的爱。对学生来说,教师是益友,又不同于“朋友”;是慈母,又有别于“母亲”。师爱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师爱是无私的。师爱来自教师对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品学兼优,不断上进,尽管因为学生努力程度、智商高低、个性差异等等,教师对学生的爱会有程度的不同,但每个老师对学生…  相似文献   

2.
师爱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奠基石。什么是师爱、怎样实施师爱?一些德育工作者对它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尤其在对青年学生教育中,以至于不能正确地对待和科学地实施。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扼要、简明阐述。师爱不等同于母爱,更有别于友爱和情爱,它是教育工作者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真情实感在学生身上的自然流露,它是一种崇高而无私的大爱。青年学生正在思想形成的关键时候,切不可缺失了这一课,因此,师爱应是全面的、深入的、严爱相济的,而不是片面的、肤浅的,更不是宠爱和溺爱。  相似文献   

3.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 ,爱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需要爱 ,而爱的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热爱。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就是建设一个有共同奋斗目标 ,积极向上 ,团结友爱 ,既充满竞争又处处体现合作的高素质的班集体。要培养这样的班集体 ,关键是要把握好正确的师爱。师爱应是无私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特殊的情感 ,它不同于亲子之情、兄弟之情、夫妻之情、友人之情 ,它是多种爱的集合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感情投资 ,师爱是无私的爱的奉献 ,教师爱学生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同样善良、真诚的心去爱自己、爱他人、…  相似文献   

4.
关于师爱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师爱是一种特殊的有着深刻社会性、明确目的性、坚定原则性和责任无限性的情感,具有感化、引导、激励和调节的功能;师爱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需求,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师爱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能培养学生健康的社会情感,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最终的、最圆满的目的就是幸福。幸福需要友爱,友爱是生活中最为必需的德性。有快乐、有用及互知善意三种友爱。友爱不同于爱和友善,友爱是一种品质,是自然感情的理智的表达。友爱是对自爱的延伸,真正意义上的自爱是依照理性生活、公正地行动并培养高尚的特性。幸福的人需要在朋友的实践活动中即友爱中来沉思和实现生命的全面实现活动。从广义上说,公正是德性的总体,但友爱在一定条件下比公正更为重要。有友爱就不会需要公正;而仅只有公正,就还需要友爱。良好城邦的条件之一是公民的善德,这就需要友爱作为保证,因为友爱会激发人身上的好品德,最终促进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达到完善的道德关系从而实现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6.
论“师爱”的特征与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爱是一种与亲爱、友爱所不同的特殊情感 ,是一种在学校教育特定环境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崇高的情感和情操。对教师而言 ,师爱具有高度的责任性、彻底的无私性、明显的广泛性和突出的教育性 ;对学生而言 ,师爱又具有激励、调节、引动和感化等心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教育与师爱     
我们的教育是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新一代.这种教育对学生包含着最深远的师爱.如何使这种爱为学生所理解,成为学生为四化献身的一种动力?这个任务理所当然地落在教师身上.这就需要教师站在培养接班人的高度,对教育蕴含的爱有深刻的认识,并融入自身对学生深厚的感情中.如果教师对教育的爱不明确,对学生不爱或爱之不深,无视学生的特点,方法简单粗暴,学生抵触反感,这不仅有碍于学生领会教育爱的含义,而且还会压抑挫伤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影响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育,这哪里还谈得上教育?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  相似文献   

8.
师爱也称教育爱,一般是指教师对学生的一种自觉的、纯洁而真挚的、普遍而持久的爱。师爱是教师的一种高尚而积极的情感,它既是教师热爱教育工作的一种具体表现,又是教师对祖国、对民族、对阶级的爱的一种具体表现。师爱较之父母对子女的爱而言,则更为自觉,更为集中地反映了一定社会的要求,蕴含着更深广的社会意义。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和提倡师爱,并把教师热爱学生视为教师的天职。教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师爱是带露的鲜花,含着清新的笑,给学生带来真诚;有人说,师爱是温柔的手,携来缕缕温馨,安抚学生受伤的心;、有人说,师爱是一片树林,荡漾着绿色的旋律,为学生献上一片真情;还有人说,师爱是大海——很深很深的海,它有着母爱的无私、温暖有着父爱的宽广、博大,更有着师爱的深沉与凝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教育学就是人学”的命题,认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学生”,把整个心 灵献给孩子。在他看来,师爱是具有童心的理智人道之爱,教师应视儿童快乐为自己的最大幸福,仁慈地善待并尽力成全每一 位儿童。反观幼儿园教师师爱的实然状态,我们发现存在以爱之名苛责儿童、以拯救式心理施爱、对儿童选择性施爱以及“廉 价之爱”盛行等诸多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人学教育思想为回归爱的本真、重塑师爱提供了可能路径:把握好爱的分寸,将“火 热的感情与冷静的理智融为一体”;对弱势儿童施以“保护性教育”,让儿童“永远感到自身的庄严”;营造关爱共生的人际氛围, 打造“留恋和怀念的人道精神圣地”;给每位孩子“特别的爱”,使儿童“一切天赋和才能都最充分地发挥出来”。 关键词:师爱;苏霍姆林斯基;幼儿园教师  相似文献   

11.
爱是托尼·莫里森小说作品的基本主题.母爱是黑人母亲自我授权的源泉,也是她们履行母性职能的方式.母亲以身体孕育着共生且分离的黑人女儿,并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培养出懂得自爱价值的主体.在母爱和自爱的基础上,黑人女性把爱的真谛传播给黑人社区的每个成员,使互爱成为改善男/女、个体/群体关系的建设性力量.爱是莫里森以文学书写为族裔的完整生存实践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论友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论是他的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亚里士多德认为,友爱是生活中最为必需的德性,友爱的基础在于共同性。他强调作为朋友就要共同生活,所以,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拥有许多朋友。朋友是另一个自我,对朋友的爱就是对自己的爱。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的这些思想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传统有可能在今天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复兴。  相似文献   

13.
因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冰心形成了她独特的"爱的哲学".她的"爱的哲学"来源于基督教"爱的主题",但又远远超越于"爱的主题":冰心把基督圣洁的母爱上升为一种可以折射在任何一种角色上的杂糅的爱;将作为一种思想、生活原则的基督教"爱的主题"上升为一种理念、灵魂与精神层次的"爱的哲学";同时,冰心将关乎信仰的基督教文化中圣洁的母爱深化为一种关乎政治与社会的杂糅的爱;并逐渐舍弃她的柔细清丽,转向苍劲朴茂的现实主义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4.
师德三论     
师德即教师的修养与道德,也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人民教师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四化人才的培养者,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因此,其职业道德的水准如何,显得更为重要。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三点尤值提倡。一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热爱学生即“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教育中的一种情爱;是教师职业特有的一种崇高的道德感情,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鲜明的社会性。它不是溺爱,个人私利之爱,而是从人民利益出发对未来一代新人的爱。它体现了教师对“四化”的责任,对祖国的忠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在数学教学中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的从隐形的数学教材中精心挖掘德育因素,对学生实施教育,就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一、情感教育。首先,教师在教育中所表现的爱事业、爱学生的执着情感,能直接影响寓德实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师德的核心。”一个教师对学生爱的情感集中表现在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从而,把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神圣的工作职责,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学生。正是教师这种以实际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力量,人格的力量,对学生才能产生积极影响,使学生能在亲  相似文献   

16.
近代教育家夏丐等说:“教育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基本前提,没有对学生的热爱,就没有对学生的教育。这种爱如同父母一般的爱,但又不同于高于父母之爱,是高尚、纯洁、无私、博大的爱,它具有更深厚、更高层次上的社会意义。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会产生无形的教育力量。会使学生等重、信任教师,更利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帮助,产生自觉学习、努力上进的积极性,进而激励学生智力、情感的发展。教师也从学生对自己尊重和爱戴以及学生的成长进步中获得内心职业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教师职业道德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爱的理论是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弗洛姆认为 ,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爱是具有创造性和成熟性格的人的一种能力 ;爱的本质是“给予” ;爱包括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等形式 ,但所有爱的形式都包含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等基本要素。当代西方的社会结构和西方文化导致了西方社会爱的异化和爱情衰亡。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体现了他对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综合” ,有其合理因素和进步意义 ,但仍然是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师爱,是一种高尚、圣洁的感情,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进展,关系到青年一代的成长,在德育工作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教师作为教育者,只有通过真诚的爱,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教师不仅要讲授科学知识,还要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情况,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精心地帮助他们挖掘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特长、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水平。更要创设特定的环境,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教师还应该把自己对学生的期待融化于对学生的爱之中,使学生体验到“师爱”的温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相似文献   

19.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母女关系对女性的成长影响很大。在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中,母爱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出席,母爱的含义已远远超出了现实中母亲对孩子的具体的爱。本文通过莫里森小说《秀拉》中Peace一家母亲形象和母爱的表现形式,以分析莫里森如何以扭曲、残忍、不近人情的母爱形式来表现生活在双重边缘的黑人女性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20.
读懂母爱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于母亲。母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题记普天下最平凡的是母亲,最伟大的也是母亲。从来没有一种文字能写尽母爱,文章是有长短尽头的,而母爱,却是无痕的岁月,贯穿着我们生命的全部。母爱有无数的方式,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一个微笑,一次点头……在这些细节中,或深或浅,或重或轻都有爱的滋味。只要你回味和咀嚼,迟早会品尝到爱的味道。在凡俗的生活中。母爱正是以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来震撼我们的心灵。汪国真说:“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