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师无私关爱照顾家境贫寒的学生黄巧静的家在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王家店乡。1986年9月,16岁的黄巧静来到黄州城里的一所高中住读,成为黄平卜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尽管人类掌握了高科技,尽管人类可以改变自然的本来面目,可以组织起庞大的社会系统,但人的生命和健康仍时时受着种种威胁.灾害、疾病,乃至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悲欢离合,无不影响着人的生命和健康.这就要求社会负起责任,个人负起责任,共同承担生命伦理义务——尊重生命,关爱健康。  相似文献   

3.
水族双歌作为水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演唱、传承的歌谣,蕴含着浓厚的生态伦理观念.一是意识到破坏自然环境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肯定栽种树木、防止水土流失的行为;强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生态并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二是主张关爱动物,认为动物具有思想和情感,人应该与动物和谐共处;对于束缚动物自由、虐待动物的行为予以谴责.这种生态伦理意识,对于当下人们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斯霞以"童心母爱"而著称于教育界。斯霞的爱首先意味着尊重。斯霞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看待儿童的问题以及对于问题的解答,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看待儿童的错误。斯霞的爱内蕴着平等。斯霞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地位,从不以"真理代言人"和"道德典范"自居。斯霞平等地关怀每一个儿童。斯霞的爱也包涵着宽容。她能够准确认知与判断教育情境,判断问题本身是原则性的还是非原则性的,判断过错是偶然性的还是经常性的。斯霞的爱实现着关怀。斯霞的教师爱是一种本体性的爱。在斯霞身上,爱就是爱,爱不是别的,爱本身就是目的。斯霞的爱是给予性的爱,除了爱的内在利益,斯霞从不希求从这种爱中获取什么。斯霞的爱也是坚定性的爱。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五个方面探索了邓小平知识分子理论的内容特色。  相似文献   

6.
师爱无限     
茫茫人海中,我是平淡无奇的,但我又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从入学起,我就感受到了伟大而又无私的师爱,从中汲取了异常丰富的精神营养……  相似文献   

7.
无私动因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人之所以能无私利人,是因为他一方面有爱人和报恩之心;另一方面他有完善自我品德之心;他之所以有爱人和报恩之心,是因为他的快乐和利益是他人给的,但是引发无私利他和完善自我品德行为的动因和动力是利己心,即无私利他行为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8.
关爱是理解、欣赏、尊重、关心、爱护人的理念和思想,是人类最值得珍惜的一种智慧和境界,是人类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当今人类存在众多心理和身体方面问题,尤其是在老年人、幼儿、妇女、残疾人、低收入家庭中表现明显,社会应该加强对以上群体人员的关爱。分析提出借助政府、企业、社区和慈善机构等开展社会关爱工作,加快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全方位多层次社会关爱体系,以提高全体国民的凝聚力和幸福感,进而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师爱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师爱是一种特殊的有着深刻社会性、明确目的性、坚定原则性和责任无限性的情感,具有感化、引导、激励和调节的功能;师爱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需求,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师爱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能培养学生健康的社会情感,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生公司、北碚建设以及“敦刻尔克式”的宜昌大撤退,而很少发潜德之光,阐明一个完善的现代人格卢作孚的起点是极低的。父亲卢茂林给人当过伙计,生养了6个子女,但还是让孩子接受了教育。从6岁开始,卢作孚受到了当时完整的私塾和学院教育。1907年,14岁的卢作孚  相似文献   

11.
彭恢谋 《老友》2008,(3):39-39
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常会看到一些年轻人把家中"宝"当做免费保姆,把理应承担的义务转移到家中老人身上。我们并不反对当年轻人为工作忙碌而无暇照料家庭和孩子时,老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帮一把儿女,我们知道隔代亲会给老人带来天伦之乐,我们也理解老人"快乐"付出的宽容与无私,但我们更期待做儿女的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亲爱的读者朋友,看了本期特别策划,您有什么感想?抑或有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来函,我们热切期盼您的参与!  相似文献   

12.
加强高校德育的尊重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新世纪高校德育的新走向.高校德育的尊重教育主要包括政治尊重教育、法律尊重教育和道德尊重教育,三者共同构筑了高校大德育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3.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富含天然财富的宝矿"。对孩子们,我们要学会赏识,赏识他们任何一丁点的特长和优点,并通过科学引导和悉心教育,把他们的潜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每一块"石头"都是有用的,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用师爱的魔术棒把他们"烧炼成金"。  相似文献   

14.
喻佳 《成才与就业》2009,(18):46-48
他传承裘(盛荣)派唱腔艺术,造诣深厚,至今出演过《白良关》《捉放曹》《打龙袍》《赤桑镇》《锁五龙》《龙凤呈祥》等四十多出戏。  相似文献   

15.
酉青 《山西老年》2012,(11):5-5
放弃经商,带领村民艰苦奋斗,把一个黄河边的穷山村变成全国十佳小康村,而他从未拿过村里一分钱报酬。他,就是河津市龙门村的党委书记原贵生。1995年的一场泥石流,给地处黄河边的河津市龙门村带来了灭绝性灾难,村民们怨声载道、纷纷上访。1996年,原贵生临危受命,走马上任村党委书记。他挨家挨户拉家常,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情景回放一】 “笃笃笃……笃笃笃……” 我正在给同学们板书一道数学练习题,安静的教室里哪来的这刺耳声打破了平静呢?于是,我掉过头仔细搜寻,才发现这声音来自窗边最前桌的一个小女孩那里。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必须吸收大量知识分子参加革命和建设。对于知识分子,不但要放手培养,还要尊重信任和大胆使用,并使之走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东芳 《百姓生活》2011,(4):15-15
32岁的张德红(右一)侧弯着身,艰难地挪着步子,旁边93岁的老人侯裘伯(左一)一直扶着他慢慢移动。f州门两人是春节前的一次萍水相逢结下了缘。  相似文献   

19.
论自我尊重是“尊重的教育”的心理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我尊重是“尊重的教育”的心理基础问题 ,自我尊重需要是人类需要的核心 ,是人抗衡文化带来焦虑压力的“缓冲器” ,更是人生命价值的最高形式。在形成过程中 ,它受特定社会文化中的信仰保持制约 ,尤其受“尊重的教育”实施效果的影响 ;在发展过程中 ,它又表现出强烈的、持久的与富有弹性的对行为的调节作用 ,是人心理机能的具体化 ,生命价值的社会化的必然结果 ,更是“尊重的教育”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师爱"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是优秀教师的核心价值品质;同时,"师爱"也是教育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理论界对"师爱"的认识比较模糊、研究缺乏深度,特别是对其发生机制的研究更少。著名的情感现象学家舍勒认为,在整个价值王国中,价值的相互关系具有一定的"级序"。根据这一理论,如果一个价值比另一个价值"更高"或"更低",那么,就形成了价值秩序。价值秩序是支配一个人行为的价值品质秩序。爱作为师生交往的核心价值,教师爱的行为同样受爱的价值秩序的支配。从国内"师爱"名师霍懋征和斯霞的"师爱"实践来看,"师爱"的发生机制具有层次性或秩序性,它依次呈现为人性之爱、教育之爱,以及学生种种具体的爱,如公正、尊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