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政治传播具有“无知之幕”的特征。在网络政治传播的过程中,网络政治传播技术、网络政治传播规律、网络政治传播理性、网络政治传播认知、网络政治传播效果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无知。网络政治传播的“无知之幕”存在着难以预判的政治风险,夸大网络政治传播的政治功能,无视网络政治传播的风险,既破坏了网络政治传播秩序,又破坏了现实政治传播秩序,影响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解决“无知之幕”带来的风险,需要遵循客观性、真实性、多元性和常识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无知的本义是“知识缺乏”,是伴随着认识的产生、发展而出现的。在哲学的视角上,无知是一种客观的认识现象,是认识活动中的一个基本因素。认识论所反思的认识,不仅包括“知”,而且也应包括“不知”、“无知”,进而阐明“知与不知”,“有知与无知”的关系以及不知、无知向知、有知的转化,揭示无知的认识论功能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次对社会认识中的“无知”现象,从社会认识与自然认识的联系与区别上作了梳理与探索,不仅把社会认识中的“无知”作为人的历史活动中的一种客观现象进行了论证,并且肯定在社会认识中“无知”的必然性及其可能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艺术化方式教育通过崇尚多样化的智慧延伸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边界。本文通过对传统知识构建方法局限的批评及对艺术中固有知识的讨论,强调了艺术化方式教育在多元文化中认识“悟性”对突破文化界限、民族界限以及个体认知中“意识”与“潜意识”界限的作用。本文考虑了使用艺术化方式教育必须关注的四个整合维度。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的辩证术具有辩驳、探求真理和劝谕的作用,展现了智慧与无知、技艺、爱欲之间的辩证关系。苏格拉底的自知无知涉及对整全和最重要事务的无知,可激励人追求最高的知识和智慧。辩证术通过揭示人自以为知道的事情上的无知,使人陷入困惑而反思自身认识的限度。柏拉图对知识和技艺本质的辩证思考,可避免将智慧扭曲为诡辩术。智慧并非确定性的技艺,但对政治和立法这类最高技艺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爱智慧的哲学作为整体的构建是其他技艺走向完善的依据。苏格拉底的爱欲术有如无知之知,主要用于自我认识,以看清人自身爱欲的本质。爱欲术不是促使哲学向技术转化,而是借助辩证术砥砺灵魂向秩序的根基和智慧敞开。  相似文献   

6.
“无罪推定”和“有罪推定”不仅是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法原则,也是人们常见的习惯思维倾向。从逻辑理性角度讲,“有罪推定”和“无罪推定”都是论证上诉诸无知的谬误,两者所蕴含的论证思路是通过强调对方缺乏证据来证明自己观点的绝对成立,因而都不符合形式逻辑规律。转基因食品自问世以来,人们对于它的安全性争论就一直没有间断。赞成者和反对者都没有充分的证据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就像“无罪推定”和“有罪推定”辩论一样,转基因食品应该被“无害推定”还是“有害推定”,这同样取决于我们的价值理性。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无论是从科技创新,还是粮食安全角度讲,都不能放弃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而任何技术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能检验其价值,才能进一步完善。因此,作为认识论上的一种妥协,我们对待转基因食品应该采取“无害推定”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对转基因技术有进一步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接近事实的真相。  相似文献   

7.
产生“无知”有四种基本原因 :即人类的无知伴随着人类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深化而日益扩大 ;个体的无知伴随着社会知识的膨胀而日益增长 ;人类知识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 (又称可错性 )特征 ;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人类尚未关注总结的形形色色的时空方面的知识。无知的知识观对于知识学习具有如下几点启示 :即进行学习时应当时刻秉持批判意识来看待所学知识 ;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努力了解和掌握“时空方面的知识” ;以弹性和开放的态度进行学术交流 ;学习和掌握各种基本进行科学验证的标准和方法 ,以辨别所学知识的真伪、确定性程度和判断知识进步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分析当前大学生在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课中的认识偏差出发 ,指出“无知”是导致当代大学生产生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偏差 ,并成为严重影响“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积极性与实效的主要症结。并且结合教学改革的实践提出 ,要改变这种状况 ,一是应当从知识教育入手 ,将政治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涵与科学体系 ;二是理论联系实际 ,并结合“两课”中其它课程知识 ,讲清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从而在政治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相结合的基础上 ,提高学生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积极性和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国内知名网站新浪新闻中心的报道,以内容分析法研究了我国企业和公民在跨国活动中所面临的政治风险问题。共分析了政治风险事件85件,涉及国家33个。研究揭示了我国企业和公民所面临的政治风险的五种类型:暴力事件、警察违规、种族歧视、人权问题和个人原因。提出了应对政治风险的可能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对政府的转基因食品政策和转基因食品企业的行为选择产生深刻影响。为考察转基因食品消费者态度的形成,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态度的形成机制、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态度形成模型的演变与核心内容,提出了一个“自上而下”的消费者态度形成的理论模型。模型表明,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由知觉利益、知觉风险所决定;而知觉利益、知觉风险很大程度上受到消费者对技术的态度、对自然的态度、市场疏离和食品恐新等一般态度、知觉知识和信任程度的影响。在借鉴国外学者提示的量表基础上,经过对预调查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设计了一个用以验证理论模型的量表。  相似文献   

11.
在文献综述、理论梳理基础上,利用成都、武汉、苏州三地的转基因技术公众态度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探索了基于信息依赖和理性规范的转基因技术公众态度形成路径的新解释。研究发现:权威型依赖、媒体型依赖、学习型依赖和互动型依赖能通过与主观知识、科学理性、社会理性互动的机制,敏感作用于风险感知从而影响公众态度。提出未来转基因技术风险沟通的关键在于知识路径合法性的确立,权威信息机制的强化,媒体科学话语的建构,科学理性素养的科普培育。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动物规模商业化的理由是其利益大于风险,对人类及环境不会构成威胁,是一种“道德至上命令”,可增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而且生命伦理学“禁不住”这一趋势。禁止转基因动物商业化的理由是转基因动物商业化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损害人体健康,拉大各国的贫富差距,不符合生命伦理学的公正原则。两种极端的观点都存在各自弊端,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转基因动物可以采取“积极、谨慎”的政策,适当进行小规模商业化。  相似文献   

13.
采用西安市区消费者的调研数据,分析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感知风险的认知程度,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影响感知风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人口特征在转基因食品感知风险上存在显著差异,消费者对转基因技术的态度、转基因食品知识、社会信任与感知风险呈显著负向关系,对健康的关心与感知风险呈显著正向关系。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无认识过失为样本的过失理论,将缺乏危害结果发生现实性的认识与对结果的无知混为一谈,实质上导致了有认识过失与无认识过失界限的模糊。而对“轻信能够避免”归属于认识因素还是意志因素的摇摆不定,则说明了轻信是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之间重要的连接要素。有认识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不仅在于排斥危害结果发生与否的心理事实,更在于行为人对于结果不发生的判断与信赖。信赖结果不发生并据此作出行为决意的才是有认识过失,所以结果不发生的判断与信赖在有认识过失的结构中具有独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康德的“物自体”理论一方面确定了人类认识的界限,把认识论中的问题规定为人类的认识能在多大程度上接近“物自体”,即人类如何来不断突破认识的原有界限;另一方面在本体论中则从追问世界的本质是什么逐渐转向追问世界的意义是什么,从而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自他之后认识论才真正成为挑战人类知识极限的精神奥林匹克;本体论才真正成为思考人类存在意义的信仰之维。  相似文献   

16.
罗尔斯通过对“无知的面纱”和“原初状态”的设计,最终推出了正义的两条根本原则。通过对罗尔斯的“无知之幕”、“原初状态”及其两个正义原则的分析,指出了罗尔斯对社会契约论的继承与发展,对于政治哲学从自由问题向平等问题转换,对于政治哲学在自由的基础上解决平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哈耶克的自发秩序观实际上是他对古典自由主义学者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并且建立在“进化论的理性主义”和“无知”的知识观的基础上的。自发秩序独立于任何特定的目的,自发秩序具有“理性不及”的特点。经济法是市场自发秩序赖以形成的规则系统,哈耶克的自发秩序观使我们对经济法有关国家的功能与定位,经济法的价值目标有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治疗疑难疾病、增强人体机能提供了可能,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为客观认识和规避这些风险,基于哈贝马斯的“包容他者”理论,将“机器他者”这一概念引入现代医疗领域,并从身份认知、知情权和隐私权、社会公平、责任归属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当具有“意识”能力的“机器他者”介入人类主体后会导致“主客体”界限的模糊甚至互换,从而引发各种伦理冲突。对此提出用“有限包容”的态度来发展脑机接口这种充满未知的技术,以避免或减少其对人类安全和社会秩序可能产生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后殖民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思潮,突起于五、六十年代,以其“不确定性”和“非中心化”打破学科界限,冲击着西方的主流文化;同时,又以其高度的政治功用为学界所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讲,意识形态属政治范畴,常态下的文化交往易随政治的需要而演变成为非常态下的文化渗透,导致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的灌输,造成弱势文化发展的困境。寻求对策,摆脱困境,则是目前文化新形势下学者探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审美理解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认识。无论是感性阶段的认识还是理性阶段的认识,都具有客观性、真理性和确定性,目的在求真与求用。“真”是一切正确认识的共同品格。审美理解则是对这种认识的审美超越,不再求真与求用,是一种无知的“知”,无理之“理”;它具有非概念性、潜形性和不确定性。狄德罗称为“悟性”,黑格尔称为“充满敏感的观照”。正因为审美理解具有与一般认识不同的这些特点,因而审美直觉能够把握对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