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晨 《社区》2011,(2):32
受中国古代礼尚往来的思想影响,日本送礼时花费的心思甚至超过了中国。日本有"中元"和"岁暮"这两种约定俗成的送礼季节,平时做客或是受人一点小帮助(小孩在别人家玩),也都一定要送上礼品。但是,在日本却鲜有"送礼焦虑"的报道,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张晓 《社区》2011,(2):31-32
过春节,什么活动少不了?有调查发现,七成人认为是"送礼",但送礼也让不少人头痛。近日,一项调查发现,87.38%的受访者存在"送礼焦虑",他们都曾或多或少地为送礼发愁。  相似文献   

3.
唐颐 《社区》2011,(2):32
在欧美国家里,很少看到愁送礼的人。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欧美人不爱"随便"送礼,送礼也是宜巧不宜重,宜熟不宜生。  相似文献   

4.
张晓 《社区》2011,(3):31-32
过春节,什么活动少不了?有调查发现,七成人认为是“送礼”,但送礼也让不少人头痛。近日,一项调查发现,87.38%的受访者存在“送礼焦虑”,他们都曾或多或少地为送礼发愁。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但要说"礼"是什么,可就是仁智互见,莫衷一是了。相对于学者们繁锁的考究,"礼"对于务实的温州人来说,就简单多了,礼就是关系,送礼就是拉关系。这不,2010年春节来到了,你看那温州人拎着大包揣着小卡在街上奔走,晃荡着去上级领导家,晃荡着去有业务来往的客户家,还要晃荡着去"熟人社会"这张网里所需要的种种人脉关系网的家,网"织"得有多大,所送的  相似文献   

6.
烟殇     
三石 《社区》2009,(14):59-59
王好当处长后,家里的客人便多了.经常有人登门夜访。光顾王好家的客人大多是来汇报工作的.如时下讽刺小说里写的那样.客人汇报工作一般都顺带送礼,有烟有酒。但更多的是红包。王好是个胆小谨慎的人,烟酒之类还是会收的.红包则一概不收。  相似文献   

7.
送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但由于文化的差异,各国对送礼习俗也各有不同。送礼要送的贴心,就必须了解对方的收礼文化和习俗,以免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我国送礼成风,造成很坏的影响,一些领导干部生病住院、新房乔迁、过年过节,红白喜事,成为收礼的机会,老百姓很不满,如上下级之间、业务来往,亲朋好友之间礼尚往来,怎样确定是亲情还是变相行贿、拉关系。在当前反腐败形势下,要为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一点理论依据。明确“礼”和“贿赂”之间的界限。本文就中西方送礼行为下所反映出来的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差异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正每当听到某人学古论今地讲话,就会有人说:"这个人很有学问。"每当看到某人的文章大量引经据典,就会有人说:"这个人很有学问。"有人会背很多古诗文,于是有人说:"这个人有学问。"有人能记住不少字典上的解释,于是有人说:"这人有学问。"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算不算学问?算,但这是书面学问,死学问。有没有用?有用,但仅限于某些场合的说话需要和某种情景的写作需要。学问,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我认为,知识、技能是狭义的学问,创造、发明是广义的学问;读书求知,是学狭义的学问;人生处世,是广义的学问。我们不妨看看周围,有人虽然读书不多,但很懂得经营,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有人会说:"这里面大有学问。"有人没上几年学,但很通人情,生活过得快快乐乐,有人会说:"这里面大有学问。"有人虽然学历不高,但善解人意,仕途平平  相似文献   

9.
眼下,低碳,越来越走进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成了"低碳族"。就拿今年春节来说吧,一些"低碳"方式大行其道,除包括近年盛行的电话、短信拜年外,还流行"送礼不如送钱"、"送礼不如送健康"……一股"低碳"回娘家拜年风在内地的城市、农村逐渐盛行。然而,一条消息却让人感到特别遗憾,南京除夕夜因燃放烟花爆竹空气质量跌至重污染。其中,全市今年烟花爆竹燃放量是往年的数倍,是原因之一。显然,这样既不节约,又污染环境,是一种不低碳的行为,而这又恰恰不是少数人所为,由此看来,倡导低碳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0.
唐颐 《社区》2011,(3):32-32
在欧美国家里,很少看到愁送礼的人。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欧美人不爱“随便”送礼,送礼也是宜巧不宜重,宜熟不宜生。  相似文献   

11.
《老友》2003,(3)
——"为人要正派,千万不要仗势欺人。"——"我受西方教师与朋友的影响,超过本国师友。"——"余之有今日,张伯苓先生一言之力也。"那时,我们住的地方叫新民府,当时铁路就修到这里,还没有修到省府,新民府离省城还有一百二十里地,所以那时新民府很发达。记得住在新民府时,有一次,人家过年送礼,抬来一大盒子香蕉,是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04,(24):52-53
在市场上,人们常常能够看到那些装在写着“送礼佳品、优质精选”的精美盒子里面、有着很漂亮的红润色泽、很能引起人的食欲的虾米,但当你读完这篇文章后,你的感觉就会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特别讲究送礼的国家。朋友同事之间要投桃报李,礼尚往来,有来不往非礼也,有求于人要送礼,巴结上司要送礼,跑官要官要送礼,越是地位高的人,送礼的人就越多,礼就越贵重。那么,怎样看待、处理礼品,普通人可见修养品质,官员则可见官德官风。毛泽东的“礼品观”,就显其高风亮节,很值得借鉴。据陪伴毛泽东12年的管家吴连登说,外宾送的礼品,内宾送的土特产,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那时候,毛泽东一家子就靠他的每月404.8元工资生活,常入不敷出。因此,吴曾劝说毛泽东,反正这些礼品是送给您的,您吃了用了都是应该的。不料,毛泽东作了这样一…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人是重情讲义的,在土家社会的各种礼仪场合,送礼是不可以少的,而在土家社会的许多婚俗礼仪场合,猪脚又是必须的礼物,猪脚的制作与交换也非常特殊。在现在的金钱社会里,猪脚的使用价值虽说没有降低,但与其它的名贵礼品相比其价值还是明显的在降低。但在土家社会中,猪脚文化并没有降低,相反还有加强的趋势。通过对土家社会婚俗中,猪脚这一特殊礼物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窥探土家社会的乡土文化。土家社会送礼送猪脚以前是送给丈人的,而现在则演变为对他所尊敬的人送礼,如师傅、老师等。从猪脚文化的这一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土家社会文化在变迁。猪脚文化的变迁是随着改革开放土家族人的社会观念而改变的,是对外部动力的一个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15.
《社区》2008,(24)
礼尚往来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拜年时带上一些礼物也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年复一年都送一样的礼就太没有新意了,人人都送烟、酒、糖、茶,也未免太俗套。那么,送礼的讲究是什么,怎样送礼才能送出情趣,并且让收礼者有所感动呢?  相似文献   

16.
道琴 《中华魂》2008,(12):50-51
日前笔者从媒体惊闻:时下在南方某省会城市的图书市场上,一些宣扬"潜规则"的书籍堂而皇之地摆上了书架、这些图书的主要内容都是教人如何奉迎恭维、投机取巧以及送礼行贿的技法等。诸如,《做人不能太"老实"》呀、《送礼三十六计》呀等等。(据9月24日《农民日报》、原载《江西日报》)据悉,有本名为《说话说得滴水不漏,办事办得恰到好处》的书中如是写道:"要想在办事、求人时顺利.须尽快地养成恭维别人的习惯。当恭维别人已经变成你的习惯时,你办事的能力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试想,"当恭维别人已经变  相似文献   

17.
金宸 《社区》2008,(36):20-20
礼尚往来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拜年时带上一些礼物也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年复一年都送一样的礼就太没有新意了,人人都送烟、酒、糖、茶,也未免太俗套。那么,送礼的讲究是什么,怎样送礼才能送出情趣,并且让收礼者有所感动呢?  相似文献   

18.
<正>送礼"企业经营学"地球人都知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已。想办好企业,有时不送点礼,那大买卖就不太顺利。要是送了,多半就水到渠成,皆大欢喜。于是,精明的温州商人自然也是乐此不疲,笑眯眯的说,"局座!处座!关照!关照!"。这几年,温州的媒体就刊登了不少这样的事。  相似文献   

19.
<正>德国人不兴厚礼。一瓶香水、一条领带、一张贺卡,甚至自制的蛋糕、果酱都是送给亲朋好友的最好礼物。如果是为公事或外事送礼,他们就更注重礼品的意义了,如介绍德国名胜古迹和城市风貌的画册等等。在德国,下属向上级送礼、公司向官员赠礼的现象非常少见。因为个人的升迁、公  相似文献   

20.
<正>据李敖的老师殷海光研究,中国文化中"孝"字的意义被无限扩大化了,所以古人送礼之事,首推寿礼。《红楼梦》中描述贾母80大寿送礼情景时有这样一段文字:"自七月上旬,送寿礼者便络绎不绝。礼部奉旨:钦赐金玉如意一柄,彩缎四端,金玉杯各四件,帑银五百两。元春又命太监送出金寿星一尊,沉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