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R&D经费投入强度再创新高R&D经费保持较快增长,研发新增GDP总量514.9亿元2019年,四川省投入R&D经费总量首次突破800亿元,达到871.0亿元,较上年增加133.9亿元,增长18.2%,增速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占GDP比重)创历史新高,达到1.87%,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排全国第14位,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情》2023,(1):30-31
<正>经国家统计局审定反馈,2021年全省R&D经费总量保持平稳增长,为四川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R&D经费投入保持较高增速R&D经费总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总量来看,2021年全省R&D经费总量为1214.5亿元,较上年增长15.1%,总量保持全国第七位,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总量与增速仍保持高位稳定运行。投入强度全国排名提升一位。R&D经费投入强度较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达到2.26%,与全国R&D经费投入强度差距比2020年进一步缩小;投入强度全国排位提升一位,排全国第十一位(见图)。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上海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市”战略,科学技术的总体实力和水平明显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经济运行质量对科技的依赖程度日益加强.一、科技投入的总量和强度明显提高,全社会科技进步意识增强科技投入的总量和强度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科技实力及政府和全社会对科技事业的支持程度.1997年,上海市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为165.61亿元;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R&D)经费投入为49.76亿元,分别比1996年增长23.25%和21.66%,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名义增长率高7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保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科技强省建设的大背景下,全省各地普遍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和R&D经费支出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04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82.08亿元,比上年增长43.97%,R&D经费支出88.07亿元,比上年增长57.32%;但科技投入强度仍不高,2004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仅为0.99%,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0.23个百分点;R&D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仅为0.48%,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0.0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调查快报     
《四川统计》2011,(11):8-9
全国:2010年R&D经费增长21.7%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共投入R&D经费7062.6亿元,比上年增加1260.5亿元,增长21.7%: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76%,比上年的1.70%有所提高。按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27.7万元,比上年增加2.3万元。  相似文献   

6.
调查快报     
全国:2010年R&D经费增长21.7%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共投入R&D经费7062.6亿元,比上年增加1260.5亿元,增长21.7%: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76%,比上年的1.70%有所提高。按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27.7万元,比上年增加2.3万元。  相似文献   

7.
张勇 《四川省情》2003,(11):7-10
R&D是科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R&D投入作为各国之间比较科技投入的主要指标。R&D活动对国家整个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R&D活动的开展有赖于R&D资源的支撑,其核心资源包括人力和财力两个主要部分。R&D经费总量及R&D经费占GDP的比重是一组国际通用、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活动规模及科技投入强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GDP 总量:在全国排位较2009年上升1位 四川GDP总量在全国占比有所增加.2010年四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898.6亿元,占全国GDP的4.25%,比上年高0.09个百分点. 四川 GDP总量的全国排位较2009年上升一位.从GDP总量的排名情况来看,2010年,四川超过上海,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居第8位(前7位的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河北、辽宁),比2009年上升一位.  相似文献   

9.
全区工业企业科技统计年报显示:2006年,宁夏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在科技活动经费投入中,代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R&D)活动经费支出为4.2亿元,比上年增长63.5%;投入强度(R&D与产品销售收入之比)为0.5%,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GDP总量:在全国排位较2009年上升1位 四川GDP总量在全国占比有所增加。2010年四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898.6亿元,占全国GDP的4.25%,比上年高0.0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情》2020,(1):12-13
2019年,四川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万亿大关,达到20144.3亿元,比上年增加1889.8亿元,增长10.4%,超额完成全年10%的预期目标。五区协同竞相发展从分区域看,2019年,川东北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均同比增长10.7%,增速领先,较上年分别减缓1.5、1.0个百分点;其次,成都平原经济区增长10.2%,增速较上年减缓0.5个百分点;攀西经济区同比增长10.1%,增速较上年减缓0.5个百分点;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增长8.0%,虽较全省增速低2.4个百分点,但较上年加快1.6个百分点,且是五大经济区中唯一增速高于上年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
一、2004年全省林业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2004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979.3亿元,占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的14%,较上年增加102.6亿元,林业经济总量连续六年位居全国前列,并保持百亿元以上的增长,但增速有所回落,增长11.7%,较上年减少2.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数字看青海     
6月全省财政收入保持高幅增长6月,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97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53%,较上年同月增幅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8亿元,增长81.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17亿元,增长33.2%。分税种看:6月增值税较上  相似文献   

14.
3148亿元,全省第三个经济总量突破三千亿元大关的市州;8.9%,增速居全省第1位。这是2021年宜宾交出的发展答卷。2021年,宜宾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三千亿元,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比2020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在四川经济版图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GDP比上年增长8.9%,分别比全国、全省高0.8、0.7个百分点,拉动全省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7%。如此亮眼的发展成绩,宜宾是如何做到的?  相似文献   

15.
信息快递     
《浙江统计》2007,(2):F0003-F0003
●2006年浙江GDP增幅高于全国。2006年我省GDP为15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增幅分别比全国、上海高出2.9和1.6个百分点,比江苏、山东和广东分别低1.3、1.1和0.5个百分点,江苏、山东和广东GDP总量均在2万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16.
2021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19916.98亿元,比上年增长8.6%,即将踏上两万亿元新台阶,经济总量保持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位势,占全省GDP比重达37.0%、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多项指标发展态势好于全国全省,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国1.2、2.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3、1.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两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国1.6、6.0个百分点。可以说,2021年成都极核和主干功能进一步增强,为全省经济总量突破五万亿元贡献出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一、生产总值总量增加,增长速度位居第一 2003年,包头市实现生产总值450.2亿元,其总量在全国34个重点城市中列第25位,较上年提前3位,比2001年提前5位。生产总值超千亿元的有14个城市,其中苏州和杭州分别达到2802亿元和20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包头市生产总值增速为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情》2020,(1):18-19
公共文化投入持续快速增加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54.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6%,占比与上年持平。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完善2018年,全省有公共图书馆204个,文化馆(站)4781个,农村农家书屋46318个,博物馆252个,为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9.
数字     
《四川统计》2010,(7):48-48
2万亿元 2009年,四川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资产总量首次突破两万亿元.达到20162.1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增幅提高2.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一、基本特点 1、总量、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肇东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6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3%,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5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