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我国现行信贷和发行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不论是现金,或是存款货币,都是通过银行贷款投放到流通中去的。银行信贷资金的分配,一方面是资金的运用,另一方面是资金的来源;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具有数量平衡的性质。信贷分配的这种特性,常常令人感到迷惑:既然有贷款就有存款,就有货币的投放与回笼,那么,银行存款是怎样产生的?银行放款的结构、规模对货币流通有何关系?如何通过控制和调节信贷来  相似文献   

2.
银行是国民经济资金活动的中心和枢纽。早在一九一八年,列宁就提出了“把银行变为统一的核算机关和调节机关,调节全国按社会主义方式组织起来的经济生活”的设想。列宁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资金活动,都要通过银行结算,使银行成为国民经济资金活动的中心和枢纽。这一点,我们现在基本上做到了。二是银行要成为调节全国经济生活的有力杠杆。这一点,我国的银行工作通过信贷、结算、利率等经济杠杆引导企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包头市财政收入总体增长缓慢,而财政支出增幅较快,财政分配矛盾日益突出,财权和事权不对称,一定程度上使本级和各旗县区财政出现困难,财政任务更加艰巨。有鉴于此,研究如何发展包头市经济,改变地方财政困难,优化财政支出、加强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而实现包头市各级财政良性循环,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的作用,推动包头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双缺口”理论对我国利用外资战略的影响“双缺口”理论产生于本世纪助年代后期,是西方国家流行的一种主要弓险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一国出现“外贸缺口”、“储蓄缺口”,即国构建设资金匾乏时,可采用引进外资的方法填补这两个“缺口”,保证本国建设资金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的进步。在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发展民族经济,实现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其“储蓄缺口”和“外贸缺口”有逐步扩大的趋势。一方面百废待兴,投资需求很大,而内部积累能力有限,储蓄严重不足,使“储蓄缺口”扩大。另一方面,技术设备进口具有…  相似文献   

5.
当前制约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银行向商业化转轨的因素之一是银企债务危机,企业的大量不良债务的存在,弱化了企业的信贷约束,不利于正常信用秩序的建立,也不利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大量不良贷款的存在加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恶化了银行的资产结构,使国有银行难以向商业化转轨。同时,银企债务危机一次又一次迫使中央银行放松信贷总量,扩张基础货币供应,形成“国有企业资金陷阱”,导致通货膨胀加剧。因此,为了让企业和银行能从旧体制遗留的问题中解脱出来,建立正常的银企关系和金融秩序,有必要对企业的债务进行重…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银行作为货币、资金运动的总枢纽,在宏观控制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为银行能否控制信贷、控制货币已成为能否有效控制社会总需求的中心环节,所以怎样改善银行本身的管理,实现银行控制机制的转轨,已成为整个体制改革中的一个焦点。本文对此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我国现阶段银行控制机制的性质 所谓银行控制机制的转轨是指由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量和信贷增量的行政命令式的直接控制为主向间接控制为主转轨。为了正确说明我国现阶段银行控制机制的性质,有必要首先比较一下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7.
李景旭 《理论界》2009,(6):146-147
随着国家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财政逐年削减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投入,这就迫使广播电视事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创收能力,为事业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走产业化之路已经是形势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一、利率功能与我国的现实反差作为一种经济杠杆,利率的作用是很大的.对经济的反映也很灵敏.同时,它对经济的制约关系也较强.利率调高,一方面是闲置货币和闲置资金的所有者受利益诱导将其闲置资金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使全社会的资金来源增加;另一方面,借款人成本增加,利润减少,由此产生的利益约束将迫使那些经济效益较差的借款人减少借款,使有限的资金流到效益高的行业、企业和产品上去,社会资金(包括信贷资金)从而全社会的生产要素都会产生优化配置效应.  相似文献   

9.
我国这些年来的经济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存在有一种很可怕的现象:相当一部分人对货币、金融知识没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却认为我们的银行不仅有聚集和分配资金的功能,还有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的职能,还能够“凭空”发行货币,能够“凭空”发放贷款、能够“凭空”创造资金。每一个银行家都是一个魔术师,都身怀有一套玄而又玄的绝技。银行是一根永远都不会干枯,要多少有多少的“摇钱树”。因此,大家不再象1979年以前那样对银行“视而不见”,也不再象80年代初那样只把两只眼睛盯着银行,还同时把双手伸向银行。经济发展找银行要钱,经济稳定也找银行要钱;个人找银行要钱,企业找银行要钱,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建立银行信贷投放损失估计和产出缺口、通过膨胀率之间的模型,并通过地方政府平台贷款的数据研究了不同经济周期条件下的银行信贷行为,并将这种信贷行为放入政府宏观调控背景下进行考察。研究发现政府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政策使得银行信贷估计偏差发生影响,在经济向下的周期中过量投放信贷,导致了产能过剩和通货膨胀,一旦政府在财政约束和通胀约束的条件下,退出刺激性的宏观调控政策,银行对于信贷损失的估计由乐观转向悲观,剧烈收缩信贷,于是,实体经济的货币供应将由过度充裕变成稀缺,经济剧烈下行,政府逆周期的宏观政策调控反而加剧了经济波动,给宏观经济造成了伤害。  相似文献   

11.
国合商业“四放开”改革,直接影响到银行的信贷资金。因此,银行应加快自身经营机制的转换,强化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促进信贷资产良性循环,实现信贷资金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三者统一,这是当前一项摆在我们金融部门面前刻不容缓的工作。一、专业银行要商业化、企业化。专业行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因此必须加快向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转变,按价值规律原则,在资金投向上要讲求效益,在使用上要产生效益,始终把效益作为经营  相似文献   

12.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防治环境污染,是新时代两大发展难题,绿色信贷是破解两大发展难题的关键。绿色信贷发展初期收益低成本高的规模不经济必然会影响银行利润,长期对其财务绩效的影响是攸关绿色信贷可持续的关键。基于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绿色信贷对银行财务绩效的提升效应短期较弱但长期明显;绿色信贷法规制度、组织制度和风险评估制度亟须完善;产品创新不能满足差异化市场需求,余额管理技术不高,绿色声誉影响力有限;环境风险测评力度不够,赤道原则践行程度存在时滞效应,与环境组织的合作交流不够深入。因此,完善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绿色信贷法规制度,推进高质量发展诉求的技术创新和适应财务绩效可持续现实诉求的机构再造尤为紧迫。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银行是全国信贷、结算、现金中心。货币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表现形式,信贷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价值规律必然在其中发生着重要作用。在银行工作中正确利用价值规律,用经济方法管  相似文献   

14.
对当前控制货币发行总闸门的认识周秀宝,吕莉萍一、货币发行和信贷投放两闸门必须一起抓。银行部门根据国务院精神,制定了一系列贷款管理办法,对控制信贷投放有积极的作用。银行部门着重抓了控制信贷投放闸门,而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注意抓货币发行的闸门。从建国以来的实...  相似文献   

15.
刘新华  常银 《学术研究》2023,(2):105-111
现代货币理论认为央行“法定准备金率”调整的政策信号无法真正地释放流动性,原因在于准备金作为一国中央银行的债务,是一国最具清偿力的基础货币,其能否进入经济体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内生需求”。商业银行根据经济体的信贷需求自主地向有偿付能力的借款者提供信贷,贷款的同时创造存款,存款是商业银行的债务,银行债务的清偿需要准备金。商业银行的信贷逻辑为贷款→存款→准备金,而不是传统观点所认为的准备金→贷款→存款。可见,准备金的多寡是由经济体内生决定,中央银行无法自由“裁定”准备金的供给规模,其外生设定的“法准率”也无法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因此,央行“降准”就必然增加市场流动性的判断缺乏说服力,相反主权政府“量出为入”地加大财政赤字才是精准“净注入”流动性的重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6.
银行在现代化大生产的商品经济中处于资金运动的中枢地位,是集中资金分配资金的高度综合性部门。银行是特殊企业:一方面,它具有企业的一般特征:拥有一定数量的自有资金,通过日常活动取得盈利并向财政交纳税款或利润;另一方面,由于它经营的是货币信用这一特殊业务,因而银行活动从一开始就具有宏观经济意义。银行通过信用杠杆推动社会扩大再生产,推动社会整体利益的增长,而银行盈利为银行的信用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银行盈利反映了社会资金在低效益部门和高效益部门的配置状态。为了实现资金配置与流向的社会利益,银行势必要调整自身的盈利获得,因此,银行盈利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而言都是银行经营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基础货币注入渠道的研究,看得出基础货币的注入均与赤字相连,注资渠道的消费效率与渠道直接联系的人数成正比,与中间环节数成反比;注资渠道的投资效率与资金注入时的集中度及国民经济发展阶段有关,在任何经济中都存在着一个最优的注资集中度的观念。对当前货币注入渠道的选择,应该是以粮食流通领域信贷融资为主,辅之以重点企业信贷融资和社会保障财政融资。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传统和基础产业,财政支持是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手段。基于县域层面的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协整和脉冲响应分析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值影响显著,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且县域层面与国家、省域层面研究结论差异较大。因此,发展农业经济要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整合现有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农口部门,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和考核机制,加快推进农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社会经济迅猛发展,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12.8%。经济的快速增长,客观上需要信贷与货币相应有较高的增长。银行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承担着集聚资金,灵活调剂,支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职责。但目前,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突出的问题:信贷资金紧缺,供不应求,压力很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资金紧缺,该贷的贷不了,使有些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又适销对路的企业所需资金不能全额满足,从而造成人员与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货币需求理论,运用EBA(极值边界分析)模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遴选了12个影响因素对欧盟15个国家的货币需求进行"稳健性(robust)"检验。结果显示,贴现率、紧缩性信贷与短期利率的积、名义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对货币需求具有抗干扰的"稳健性"影响;货币市场利率、马斯特里赫特标准利率、国库券利率、公债收益率、紧缩性信贷、通货膨胀率、存款利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稳健性"的显著影响,依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稳定我们货币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