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下面我们就以黄庭坚和杨万里两个比较有特色的诗人为例,从具体的诗来看一下宋诗的特色,之后再来看钱钟书本人诗的特色。首先,我们先举一首诗来看黄庭坚诗的特色。黄庭坚有一首诗题目是《寄黄几复》,是写给他的朋友黄几复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相似文献   

2.
前人在解释唐代李贤的《黄台瓜辞》一诗时多是比附历史事实,较少论及诗的艺术魅力。本文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和发掘,并认为这首诗妙于曹植的《七步诗》。  相似文献   

3.
小巧玲珑的形式美 诗之为诗,首先以审美的愉悦映入读者感官的是形式。“这种创造出来的形式是供我们的感官去知觉或供我们想象的,而它所表现的东西就是人类的情感。”(苏珊·朗格《艺术问题》13-14页刘畅园的诗歌,形式短小,自由流畅,留给读者、一种复杂多样的运动感觉。如《海与我》: 海 很大 我 很小 我不怕海大 印给他 一串一串脚窝 他不嫌我小 用浪花 给我唱歌这是一首哲理诗,前两节写人与海对比,人不过“沧海一粟”。文字已经筒省到不能再少了。人与海不成比例的误差,从诗的形式感上显露出来。后两节从人的意志和精神去写海,赋予人的力…  相似文献   

4.
蒋智由,字观云,号因明子,浙江诸暨人。他是近代“诗界革命”的主将,曾被梁启超把他与黄遵宪、夏曾佑评为“近世诗界三杰”之一(《饮冰室诗话》)。 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一九六三年出版的那本中国《近代诗选》中选注了蒋智由的诗五首,可见选注者是注意了这位作家。但由于当时资料不足,没能考出蒋的生年,只注了他的卒年。我在七二年倡读蒋智由所作《潘雨辰先生传》(见《新古文辞类篡稿本》第十五册,民国十一年中华书局石印)一文,其中叙述“(潘)先生(智由的老师──笔者注)以民国八年已来旧历二月二十五日终,年六十有七”,又说:“先生长予十有三。…  相似文献   

5.
赵涵漠 《东西南北》2014,(10):32-35
每做一条大一点儿的新闻,卓伟先生都会在微博上写一首诗,他热切地拿过记者的笔记本,”我给你写一下,你做报道的时候可以引用一下。”  相似文献   

6.
一首宣传政见的讽谕诗——读李绅《悯农》诗其一徐玉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的这首《悯农》诗,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歌前三句极力渲染丰收,结句一落千丈,令人惊心动魄。对此诗,人们见解不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绝...  相似文献   

7.
一九一五年十月十五日出版的《青年杂志》(即《新青年》杂志)上,陈独秀翻译了泰戈尔诗歌四首,题为《赞歌》。这是目前发现的泰戈尔诗歌最早的中文译作。由于当时白话文尚未流行,所以译诗仍采用古文,现摘录二首如下:  相似文献   

8.
徐瑾琪 《唐都学刊》2002,18(4):23-25
关于《锦瑟》这首诗历来有很多种理解 ,《锦瑟》丰富的意象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也许永远没有一个确切的解释给它。诗人追求的正是引而不发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这也许就是海德格尔尤其重视诗人的缘故 ,海德格尔的思想实质上是对世界的一种诗性的把握。存在不可言说 ,只有用朦胧的、神秘的语言去倾听神性。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民间流传着两句话:“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意思是说,年轻人血气方刚,读了《水浒》易受梁山好汉造反精神的感染,激发起叛逆行动;老年人饱经世故,读了《三国演义》难免不被谋臣策士的言行所熏陶,变得阴险谲诈。当然,这是封建卫道士者害怕群众争强斗胜,识破反动统治者的假面具和打乱旧秩序的一种看法,完全是错误的。另一方面,我们却能从这两句话里体会到《水浒》和《三国演义》两部名著取得的成就和产生的影响,不仅仅在于它有着曲折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成人的艺术魅力;还  相似文献   

10.
《高常侍集》中有《奉和储光羲》这样一首诗,诗中有“山(艹晏)浴兰沚,水若居云屏”句。这“山(艹晏)”不知指什么,这“(艹晏)”字也不知读何音。查历来字典、词典、韵书均未见。《储光羲集》中有一首《同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诗,诗题与高适《奉和储光羲》不同,全诗从头到尾句子却基本相同,其中稍有不同的仅“山(艹晏)”作“山戛”,“兰沚”作“兰阯”等。这“山戛”也不知指什么。“戛”字字典里虽然有收,但仅立古代兵器,即戟;礼、法;击等义项,此处与  相似文献   

11.
姚家育 《社科纵横》2006,21(5):101-102
《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是诗人艾青不断重写和开掘的结果,它的每一句,甚至每一个关键词都有特定的含义,而诗的情感内核是对苦难大地的深沉的爱。《我爱这土地》一诗可以看作是艾青抗战初期以“土地”为中心意象的系列诗作的总结,也是艾青诗集《北方》的压卷之作。  相似文献   

12.
肖伟胜 《唐都学刊》2003,19(4):59-63
“我回来了 ,我回来了 ,/我活着从远方回来了 !”(《归来》)满身伤痕的流沙河从流放中“归来”了。这位目睹了物质和精神废墟的真实 ,从苦难的血海中跋涉而来的西南诗人 ,归来后第一声最动人的歌唱 ,就是从炼狱里飞出的字字血、声声泪的心灵悲歌 :《故园六咏》、《情诗六首》、《梦西安》、《七夕结婚》、《故乡》、《唤儿起床》等等。这些在当时文坛盛行的“伤痕文学”里别具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的诗篇 ,既是诗人饱经风霜的人生体验的凝聚 ,也是灾难岁月里下层普通人生活际遇的折光。诗行间渗透的酸甜苦辣情感 ,既保留了那一特定时代风刀霜…  相似文献   

13.
在周艾文、于听两同志合编的《郁达夫诗词抄》的第十二页里,有郁达夫先生的“论诗诗”七首,总题目是《盛夏闲居,读唐、宋以来各家诗。仿渔洋例,成诗八首录七》,分别评论了古代七位诗家的诗。他们是:李义山(商隐)、温飞卿(庭筠)、杜樊川(牧)、陆  相似文献   

14.
文学批评与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诗人S.马拉梅1894年访问牛津大学时,作了题为《音乐与文学》的演讲,谈到了当时法国诗坛的状况,他不无嘲弄且耸人听闻地宣称:"我当然要给你们带来新闻.甚至,这是最令人吃惊的新闻.它是史无前例的.这些新闻扰乱了诗的法则……是‘对诗的一剑’."在70年代,人们不禁会感到马拉梅这番话的回音,不过,这里所要讲的不是诗,而是文学批评,是"对批评的一剑".那些统  相似文献   

15.
我和陶尔夫先生50年代前期就读于北大,相识于燕园,受业于同师。作为他的学弟和老友,我每每为他的学术研究的成果而获得欢喜。现在,他的又一部新著《宋词今译》即将出版,姑为其序。译诗极难,这是由于诗在意思的传达与语言的运用方面有一种超乎寻常的要求。诗的精妙的造意与不可言说的韵致,借助诗人对于特定语言的掌握生发出无尽的魅力,二者几乎是不可拆卸的。而译诗意味着语言与诗意的链环的解脱,其结果是由那一特定语言形式造成的特定思想艺术意蕴受到了损害乃至破坏。优秀的译者尽管可以妙手回春,但造就却往往是有别于原诗的另一…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师友唱酬诗作初探庆振轩,耿淑艳赵朴初先生在《读周总理青年时代的诗》一文中写道;“引起我深思并使我惊叹不置的,是这么一个问题,从这些作品上看,周总理对于诗道不仅具备极高的天赋,并且还下过很大的苦工,再从周总理创办刊物并与师友频频唱酬情形来看,他对...  相似文献   

17.
正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仿佛拥有无穷的创造力与艺术掌控力,从《大白鲨》开始他执导了一系列备受瞩目的片,当下正在热映的《头号玩家》,讲述现实生活中无所寄托、沉迷游戏的大男孩在虚拟游戏中通关冒险、收获爱情的故事,影片怀旧但不煽情,通俗却不俗套,精彩的动作画面让人肾上腺素激增,片中众多彩蛋让影迷大呼过瘾,该片带着不可抵挡的艺术魅力在中国引起极大关注并收获不俗票房。作为当今最为成功的导演之一,斯皮尔伯格持续  相似文献   

18.
秀生老弟与我相识有年。一日,他将其一部厚重的《一半的月光》诗稿交我先睹,希望我能谈谈读后感。这当然是对我的信任,可惜的是我不会写诗,更读不懂诗。我一直以为诗是一种神秘的文体,无天赋无灵感不能为之,而我正是这样一个“二无”之人。但是,在我将诗稿通读了一遍后,为秀生的勤奋努力而惊讶而赞叹,被他洋溢在诗中的澎湃激情所深深打动...  相似文献   

19.
战士一生复何求?铁马金戈笔底收。一代元戎雄影健,十万甲兵争自由。纸罄洛阳书百万,文穷华夏易春秋。纵使历路尽棘,千秋万载也风流。以上是著名老作家王汶石同志在1988年元旦写的一首诗。是他重温《保卫延安》后题赠杜鹏程同志及其夫人张文彬同志的。原诗无题,杜鹏程同志于元月11日抄寄笔者。笔者觉此诗很好,即署名《无题》,交给了《渭南报》,于3月8日正式发表。在发表之前,笔者曾写信告知王汶石同志。王回信说:“《渭南报》同志要发表,我自觉荣幸……但为了不引起格律诗家见笑,请在发表时不要把它升格为‘七律’之类的格律体,只写‘诗一首’就行  相似文献   

20.
张志民同志自一九四七年创作《王九诉苦》、《死不着》以来,写诗的历史已有三十五年了。一九六六年以前,他出版了《将军和他的战马》、《金玉记》、《家乡的春天》、《礼花集》、《社里的人物》、《公社一家人》、《村风》、《西行剪影》、《红旗颂》九部诗集。十年动乱期间,他被剥夺了诗笔,甚至一度受诬坐牢。粉碎“四人帮”以后感怀积胸,不吐不快,又写了五百多首,出版了《死不着》、《祖国,我对你说》、《边区的山》和《张志民诗选》四部诗集。张志民诗的评论者都认为他有独特的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