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冯雪峰在《郁达夫著作编目》(见《新文学史料》第一辑)中,关于郁达夫的《小说论》一书的初版,说成是一九二九年。至于何时成书,没有提及。《小说论》究竟何时所著?它的初版究竟在何时?弄清这两点,对于郁达夫的研究工作,不无帮助。郁达夫在他的《小说论》第一章《现代的小说》中说:“新文学运动起来以后,五六年来,翻译西洋的小说及关于小说的论著者日多,我们才知道看小说并不是不道德的事情,做  相似文献   

2.
1998-2003年汉语音韵研究综述(上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年上古音研究概述(一)声母研究1、关于复声母研究主要论文有:林语堂《古有复声母说》(赵秉璇、竺家宁主编《古汉语复声母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4-24),陈独秀《中国古代语音有复声母说》(赵秉璇、竺家宁主编《古汉语复声母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5-38),李方桂《几个上古声母问题》(赵秉璇、竺家宁主编《古汉语复声母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15-123),丁邦新《论上古音中带L的复声母》(赵秉璇、竺家宁主编《古汉语复声母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70-89),柯蔚南…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究竟生于哪一年?目前有两种说法:武汉师范学院历史系《历史小辞典》编写组编写,1981年1月出版的《历史小辞典》第109页称:陈独秀生于1885年。而《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1979年9月出版的《辞海》第987页称:陈独秀出生于1880年。该书1963年12月版亦持此说。但是,根据民国七年三月十五日发行的《新青年》第四卷第三号第230页刊载的陈独秀《丁巳除夕歌》,一名《他与我》一文推算,我认为,陈独秀应出  相似文献   

4.
方伯谦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重要人物,他死于1894年9月24日,这是铁的事实。但是,关于他的生年却有不同的说法,值得探讨。 1982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词典》说:“方伯谦(?—1894)福建人。字益堂……”1988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辞典》说:“方伯谦(?—1894),字益堂,福建人……”都不知道方伯谦的生年,籍贯也不具体。1984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甲午中日战争人物传》中有戚其章先生写的《方伯谦传》说:“方伯谦(1852——1894),字益堂,福建侯官人……”不知何据。1987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近代中国百年史辞典》中“方伯谦”条可能根据戚其章先生的意见,写道:“方伯谦(1852——1894),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字益堂……”生年和籍贯都十分明确。  相似文献   

5.
对于中日甲午战争史的研究,素为治史者所重视。自1980年以来,出版的主要研究成果有:戚其章的《北洋舰队》(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中日甲午战争史论丛》(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甲午战争与近代社会》(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甲午战争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戚其章主编的《甲午战争九十周年纪念论文集》(齐鲁书社1986年版),孙克复、关捷的《甲年中日海战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甲午中日陆战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孙克复、关捷主编的《甲午中日战争人物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孙克复的《甲午中日战争外交史》(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吴杰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诗词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10月版)收有署名“春江钓徒”的诗共有22首,这些诗最初都发表在日本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的《校友会杂志》上,发表的时间始自1915年11月,止于1916年5月,写作的时间当在此期间或稍早。这些“春江钓徒”诗原先并没有被看作郁达夫的作品而引起注意,以后一些日本学者由于弄清楚是“郁达夫投稿的作品”,将其看作郁达夫的诗作而加以重视。日本学者稻叶昭二除曾在新撰《郁达夫——他的青春和诗》一书中引用《寄永坂石埭武藏》一诗外,还将新检得的19首“春江钓徒”诗影印寄赠给自己著作的中文本译者蒋…  相似文献   

7.
古往今来,小说中涉及南京的甚多。太远的不说,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都写到了南京。及至现代,唐人的《金陵春梦》、张友鸾的《秦淮烟雨图》,可说是写南京的新闻记实性的作品,但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小说。张恨水的《丹凤街》,应该说是专写南京的小说,但规模不大,篇幅不长,影响很小,在《中国现代文学辞典》中,“张恨水”的条目及作品条目中均未提及这部小说。专写南京而又篇幅长达百万言的小说至今只有两部:一为曹去晶(约1665-约1735)的《姑妄言》;一为瑞垠(1939—)的《秦淮世家》。前者,1996年在中国台湾出版,1999年…  相似文献   

8.
近10多年来,当代学者在汉魏六朝词汇的研究领域内取得了很大成绩,《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江蓝生著,语文出版社1988年版)、《魏晋南北朝词语例释》(蔡镜浩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世说新语辞典》(张永言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等专著即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成果。但就总体成就而言,与上古和近  相似文献   

9.
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桂林抗战文艺辞典》(以下简称《辞典》),收入桂林抗战时期有关文学艺术方面的人物、作品、论著、报刊、社团、文艺活动的条目1900多条,全书65万字,是研究抗战文艺不可缺少的工具书。早在1980年,广西社会科学院就组织了一批研究人员收集整理桂林抗战文艺资料,先后出版了《桂林文化城纪事》、《桂林文化城概况》、《文艺期刊索引》、《西南剧展》、《欧阳予倩与桂剧改革》等研究资料专集,为编撰《辞典》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可见,《辞典》是在占有丰富资料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朱星《金瓶梅考证》中说:“有人说:不读《金瓶梅》就不知道《红楼梦》是怎样写出来的。因此,《红楼梦》是受《金瓶梅》的影响毫无可疑。最早持此论的是苏曼殊居士,他说:论者谓《红楼梦》全脱胎于《金瓶梅》,乃《金瓶梅》之倒影云,当是的论。”(见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10月版第96页)这段话有两个错误的地方,现略加辨正于下:第一,“论者谓《红楼梦》全脱胎于《金瓶梅》,乃《金瓶梅》之倒影云,当是的论。”这句话并非苏曼殊所说。在《小说丛话》(见1903年《新小说》八月号)中,这句话是署名为“曼殊”的。但是,在当时,称曼  相似文献   

11.
《中山狼传》的作者,现在见到的版本都署作明朝的马中锡(字东田),但是,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明清文言小说选》(1981年6月版)却对作者作了这样一个“说明”:“原作者是宋代的谢良(生平无考),原文收在《宋人小说百种》、《古今说海》等书。马中锡对原作进行了许多加工润色,思想、艺术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这个“说明”不承认马中锡的著作权,而只承认他对《中山狼传》有艺术上的加工润色,未免武断。  相似文献   

12.
林块平教授自1927年在他的家乡广东省台山县中学读书时发表小说以来,从事文艺工作已经有六十年的历史了。这六十年中,他在上海参加过“左联”,也参加过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学生运动,因遭到迫害,不得不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主持东京“左联”支部的工作。留日归来,他就在高等学校从事文学教学工作,先后出版了《文艺的欣赏》、《活的文学》、《抗战文艺评论集》、《文学论教程》、《文学概论》等著作,并且写了几百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政论以及文艺评论文章,还翻译了不少国外文艺理论家、美学家的评论及美学著作。在他过了七十岁以后,他还亲自动笔并且指导他的研究生于一九八二至一九八三年编写了《文学概论新编》一书(二十七万字,已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又亲自校译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叶圣陶是以小说创作的杰出成就而赢得声誉的。然而叶圣陶在创作上本是多面手,并富有驾驭各种艺术样式的才能。且说叶圣陶的散文创作,他曾结集出版过《剑鞘》(1924)、《脚步集》(1931)、《未厌居习作》(1935)和《西川集》(1945)等多本集子,此外还有散见于各报刊的政论、杂文、小品、随笔和信札等数百篇。尽管郁达夫在1935年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时曾收录叶圣陶散文5篇(入选篇目仅次于周作人、鲁迅和朱自清),而阿英在同年出版的《现代十六家小品》中,如同郁达夫一样,也对叶圣陶的散文作品予以高度评价。然而,1949年以来的新文学史家和新文学选京,在谈及中国现代散文时,往往只提到《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等极少数几篇叶圣陶散文作品,致使一般读者难以窥见  相似文献   

14.
一部由专家认真编写的辞典─—《孙中山辞典》邱捷在孙中山创立兴中会100周年之际,《孙中山辞典》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应该说是1994年广东学术界、出版界值得重视和庆贺的一件事。由于孙中山对中华民族历史所作的伟大贡献及他本人的伟大人格,几十年来,孙中...  相似文献   

15.
试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日本形象申洁玲关于郁达夫和日本的关系,历来已颇有些研究,或者将他作为抗日义士来纪念,或者探寻他的小说和日本私小说的关系。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即通过细读郁达夫的小说,来分析郁达夫小说中的日本形象,并探讨性别在其中的意义。对于一个以...  相似文献   

16.
一经验主义(或称经验论)在我们这里名声很不好。且不说以往的哲学著作,就是新近出版的一部《哲学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仍这样解释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特点是轻视理论,夸大感性经验,否定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必要性,把局部经验误认为普遍真理,在实际工作中狭隘保守、目光短浅。”经验主义有许多派别,以唯物主义的经验主义说,是重视归纳、分析、比较和实验的,把局部经验误认为真理不是它的特点。从培根以降包括工具主义创始人杜威和提倡逻辑实证论的罗素等等,他们都是思想家,说他们都轻视理论,是不…  相似文献   

17.
如果从灵谷的《郁达夫小说》这篇文章算起,那么,新加坡的郁达夫研究应该从1928年开始。但是,郁达夫引起新加坡学者的注意,则在1938年他去南洋之后,到1945年被害的短短几年里。新加坡的郁达夫热心者、崇拜者、反对者至少有三十多人写了不少于四十篇文字。这一时期,新加坡的研究者们似乎对郁达夫小说的兴趣不大,在为数不多的作品评论中,也都集中在对他的诗词的评论上。值得注意的是:一、新加坡学者对郁达夫下南洋宣传抗日救国给予了高度评价;二、1939年初马华文化界发生了一场由郁达夫《几个问题》而引起的争论。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早期小说受到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影响。《边城》的产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不是突兀的现象,同样得到《迟桂花》的深刻启迪,沈从文始终关注着郁达夫的创作,并抱着不变的钦服之情。郁达夫和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嬗变,也具有着某种相似的面貌。另外,《边城》人物的塑造,也有废名小说《竹林的故事》的影响。但是,《边城》依然是一部超拔之作。  相似文献   

19.
事物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理论界似乎早有定论。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五年出版的《哲学小辞典》在“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条目中写道:“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哲学小辞典》第一版第179页)(以下简称主方决定论)。这是长期以来颇为流行的一条所谓原理。然而这条“原理”,不论从理论上分析,还是用实践来检验则都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20.
赵文杰 《东岳论丛》2000,21(1):123-124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次年改为《新青年》),标志着中国的新文学时期已正式到来。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破与立的斗争进程中,中国的文坛上分出了两大流派———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代表这两大流派的文学社团也相继出现。其中成立于1921年7月的以表现自己的“内心要求”为思想核心的创造社,明确提出把唯美主义作为封建的“文以载道”观念的对立物,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浪漫主义倾向。郁达夫就是创造社众多作家的杰出代表。郁达夫的创作成果是多方面的,但最有影响力的当推他的小说创作。一、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生活是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