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真实性问题是报告文学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把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报告文学的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因而伴随报告文学发展过程的真实性问题的讨论几乎没有停止过,但直到今天,对真实性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仍然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统一结论,原因是人们只注意探讨报告文学真实性所包含和所能达到的绝对程度,而很少注意探讨报告文学真实性相对程度。其实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是脆弱的,有限的,相对的,“在报告文学中没有绝对的真实。”  相似文献   

2.
报告文学中议论的美学品格薛传芝报告文学是新闻和文学的结合。它必须遵循新闻真实的原则,又必须具有文学的艺术属性。随着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报告文学作家的参与意识增强,报告文学作品更紧密地贴近生活。它不仅运用小说、电影的一些艺术手法对现实生活中一些成熟的典...  相似文献   

3.
在报告文学理论中,真实性的问题是带有根本性的.对这个问题的正确理解,是研究报告文学的基础.从报告文学的发展来看,真实性问题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它被提出来讨论,也不是一开始就很尖锐的.当报告文学作为一种新兴文体刚刚产生的时候,它基本上属于新闻的范畴,是新闻体裁的一种.正由于它的根是扎在“新闻”这个土壤里,所以人们对它的真实性问题没有什么争议.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当报告文学逐渐从新闻领域走进文学领域的时候,真实性的问题就引起了作家和读者的关注.报告文学的历史还告诉我们,当报告文学在某一个时期有了比较大的发展,出现繁荣局面的时候,真实性的问题往往也提得比较尖锐.  相似文献   

4.
报告文学的真实和虚构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作为新闻和文学的交集,报告文学应该坚持真实性,排斥虚构。如果有虚构,不妨转向写作社会问题小说,而不必非要是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5.
纵观报告文学之发展史,几乎所有报告文学作家及其评论家,无不认为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和本质特征。这足以表明真实性对于报告文学的成败与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价值和作用。但是,对于如何理解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以及在写作中如何体现真实性的问题,始终是报告文学争论的焦点,迄今仍有分歧。有人主张在报告文学写作中,允许作者“适当虚构”或“略有虚构”,认为这种“有限虚构”是出于艺术加工的需要而无  相似文献   

6.
关于新闻的真实性问题,我国新闻界早有“现象的真实”与“本质的真实”之说。尽管这一提法曾被林彪、“四人帮”一伙歪曲利用过,被一些同志曲解过,起过消极的甚至很坏的作用。但我以为,这一提法的本来意义,是科学的,完全站得住脚的。因为,从唯物辩证法的意义上讲,任何客观事实,都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体,作为客观事实反映形式的新闻,是应该力求既正确地反映事实的现象,也正确地反映事实的本质的。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是以无线电波传送视频信息和声频信息的形象新闻,它包括录像新闻、录像访谈、电视现场报道、电视专题报道等形式。作为新闻媒介,它以真实性和时效性为其特征。其中,真实性作为电视新闻的生命,是一个似乎浅显却并非简单的问题,也是一个历来被重视,却没有充分深入讨论的问题。1 一切含有再现性文本的真实性,都在于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就电视来说,无论是新闻片、记录片还是艺术片都是如此。然而,真实有物理真实和心理真实,有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有自然主义的真实和本质的真实等等。电视新闻的真实性有其自…  相似文献   

8.
真实性是评价文学作品的一个基本标准。文学的真实性是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其根本内涵是真实地反映现实关系。历史主义要求观察历史现象,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尊重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反映农业合作化的优秀文艺作品,真实地描写了这场有千百万群众参加的历史性变革,艺术地反映了它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塑造了一大批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精神的农村新人形象,有的还达到了艺术典型的高度,向人民大众提供了一幅幅人民共和国建设社会主义一段实践的历史画卷,它的重大思想艺术价值是不应该否定的。文艺评论要改变从主观出发的批评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历史”批评,才会激励文学家贴近现实、深入时代的生活大潮,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9.
长时期来,人们习惯于用某一固定甚至刻板的尺度去评判艺术作品的真实或不真实,于是,常常把某些具有某种程度真实性的作品拒之于艺术真实的门外,甚而至于从政治思想上给作品宣判“死刑”。这种现象过去有,现在也并未绝迹。例如,当人们用是否反映了生活的本质来衡量文学作品的艺术真实性时,就自然得出结论:鲁迅的《一件小事》具有高度的艺术真实,而胡适的《人力车夫》没有艺术真实。更为甚者,由于人们对什么是生活的本质的理解的灵活性,常常误把本是反映了生活本质的作品看作不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和检验新闻的真实性上,必须增加一个新的维度时间维度,也就是新闻真实的历史性。它不仅是衡量新闻真实的又一尺度,而且也是产生真实新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新闻学执著于“新闻真实”与“客观真实”的一致性、符合性和同一性,以致形成 “真实性”神话的新闻乌托邦。在哲学向度上,这是一种混淆“认识论真实”与“存在论真实”的理论错位。新闻真实只是一种叙事的真实,一种被主观性侵淫后的真实。新闻真实主观性是隐匿存在的先验主观性作用于传播主体、受众和语言的结果。正视新闻真实主观性的确然性,不仅不会否定新闻的客观性价值,相反,却丰富和拓展了新闻真实的理论内涵,也使新闻实践找到理论皈依。  相似文献   

12.
西方现代派文学是在“反传统”的口号声中发展起来的。暂且不论这种“反传统”是否言过其实.但它调实有许多与传统文学通然不同的艺术特征.它的新颖性是人所共知的,因为,它的出现,伴随着一种新的美学观念的崛起。任何作家的创作,都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艺术的把握,或者说是对现实世界的审美的评判。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对丈学必须“真实地后映生活”这一创作原则的否定。我们承认文学是对生活的反映,但这并不仅仅是指认识论意义上的“反映”,更不是机械的反映,而是审美的反映。既然文学是“反映”,就必然有一个真实性问题,因为“真…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报道侵犯名誉权的案件中,真实性抗辩是媒体最常用也最有力的抗辩事由,但其适用关系到多方面的制度选择与利益平衡。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主要存在三方面困境。一是“真实”的标准不一,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差异常常导致证据认定冲突;二是关于“真实”的举证责任分配逻辑混乱;三是合理性误信行为的过错认定标准不明。比较西方相关国家的立法及司法经验,我国真实性抗辩中的“真实标准”应予适当放宽并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同时明确合理性误信行为的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报道侵犯名誉权的案件中,真实性抗辩是媒体最常用也最有力的抗辩事由,但其适用关系到多方面的制度选择与利益平衡。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主要存在三方面困境。一是“真实”的标准不一,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差异常常导致证据认定冲突;二是关于“真实”的举证责任分配逻辑混乱;三是合理性误信行为的过错认定标准不明。比较西方相关国家的立法及司法经验,我国真实性抗辩中的“真实标准”应予适当放宽并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同时明确合理性误信行为的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15.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唐山大地震》所带来的冲击。是的,有谁从灾难的视角去表现过灾难呢?人们总是习惯于从真实性这一层面去审视报告文学的创作,而报告文学创作的主体却常常成为不幸的“被遗忘的角落”。基希说:“事实对于报告文学者,只是尽着他的指南针的责任……”很难想象,一个缺少对生活本身的思考和透视,缺少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力和理解力,缺少对生活进行思想烛照的创作主体,能够真正地反映生活的真实。  相似文献   

16.
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中长期争论的问题,也是报告文学创作实践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早在五十年代中期,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就已经展开了,到了六十年代,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仍然没有停止。一九六三年三月《人民日报》编辑部和中国作家协会召开的报告文学座谈会,对报告文学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讨论,而“真实性”作为没有解决的问题遗留下来,直到“文化大革命”中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仍然在继续着。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无论对于报告文学理论研究,还是对于报告文学的创作实践,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我对报告文学真实性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独立的文学部类,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报纸出现以后,由新闻脱胎出来,而后逐渐发展,逐渐完善,最终独树一帜的。它虽然步入文学的行列,但它保留了强烈的新闻性特征。这种特征首先表现在它必须以特定的新闻性内容为题材,也就是说它所反映的“必须是真实的事件或真实的人物,真实的史实。在这种独特的形式里,完全是真实的东西。”这正是报告文学区别于其它文学形式的根本标志。其它文学形式,不管是散文、小说,还是戏剧、电影,可以“专用一个人为模特儿”,把生活中确实存在的真人真事经过改造,塑造为艺术形象;也可以“杂取种种人”凑成一个,根据社会生活虚构故事情节。不管用哪种方法塑造形象,都要经过典型化途径。所以,这些人物形象,在社会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但又不能指认他就是谁某;这些  相似文献   

18.
列宁曾说:“艺术史真是一个迷人的领域。”它之迷人,也和生活一样,有时那样令人难以捉摸。象是蒙着层层面纱的姑娘,既熟悉,又很陌生;仿佛认识她,却难以叫出名字;象是捉到了手,转眼又不知去向。艺术的世界也象生活的世界那样深邃、广漠、奥秘,经常是在迷离惝怳之中呈现出她的动人之美。人们常说:作家要反映生活的本质,真实性是艺术的生命。然而,生活中偏偏有一种奇特的现象,越是  相似文献   

19.
新闻真实性问题是新闻学的本位问题,也是新闻侵权纠纷中争议的焦点问题,但是存在着很多争议.本文对目前关于新闻真实性的理论做了一个梳理,对新闻侵权纠纷中的真实性作出新的理论诠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逻辑真实为核心的判断新闻真实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报告文学的重要特性之一,是它的议论性。高尔基和波特伏依早就指出过,为什么小说、戏剧、诗歌也可以议论,却未形成特性,而报告文学则不仅允许议论,还将这作为文体的规定特征,并予以鼓励与提倡呢?原因大概有这几点:①报告文学是由新闻脱胎而来,还带有明显的新闻性或准新闻性,所以新闻所要求的鲜明的政治性和较高的思想透明度,它也应该具备;②报告文学要求材料的真实,作者对笔下的人物、事件、生活图景都不能虚构与任意想象,所以无法将自己的思想倾向融汇到经过概括加工的典型化的环境与形象中去,它是在“显示生活”而不是只“叙述生活”(巴克语)。明确些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