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杜甫的论诗思想○王艳军杜甫的论诗思想主要集中于组诗《戏为六绝句》、《解闷十二首》、《偶题》之中。这三篇可以说是一个严密的整体,不可分割。历来人们对《戏为六绝句》颇多关注,争论不休。而对于《解闷十二首》及《偶题》重视不够,未给予全面深刻的认识。近来胡...  相似文献   

2.
元好问的文艺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著名的《论诗绝句》三十首及他为前人和同代诗人诗集所作的序中。他的文艺美学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尚刚健、悲壮之气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三十首中开篇第一首;“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诗人一开篇就指出诗坛上存在的事实,即汉魏古诗、风雅传统的丧失。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有:“别裁伪体亲风雅”句。元好问所说的“正体”正是与“伪体”相对的风雅传统,而这种风雅传统若由汉魏上推其源,实得之于诗三百。元好问论诗宗旨就是从这里出…  相似文献   

3.
反对好古遗近,提倡学习六朝─-浅谈杜甫的《戏为六绝句》胡大浚,杨晓霭杜甫《戏为六绝句》历代笺释者伙,而见解纷坛,莫衷一是。解放四十多年来诸多论著,从唐代前期文艺思想和杜甫的创作实践出发,进行理论的探讨阐发,理解日益深入;以个人一孔之见,当以马茂元先生...  相似文献   

4.
张静 《阅江学刊》2012,4(5):137-142
明清时期,元好问论诗绝句逐渐进入文人的视野,并成为关注热点。对元好问论诗绝句的阐释出现了“女郎诗”、“诗囚”、“连城璧”、“心画心声”等诸多阐释热点。围绕元好问绝句论诗所展开的论争,出现了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的观点。这一现象说明以绝句论诗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也具有巨大的张力,蕴藏着极大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5.
导言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以“诗圣”著称的杜甫是具有承先启后作用的集大成的大诗人。和这一崇高地位相称,杜甫的诗歌理论,他的美学思想也是丰富和深刻的。诚然,杜甫没有写过《诗品》(梁钟嵘著)、《诗式》(唐僧皎然撰)之类的谈诗的专门论著,甚至没有像诗人欧阳修那样,为我们留下一部《六一诗话》,然而杜甫却是第一个运用诗的形式发表诗歌理论的人,即有名的《戏为六绝句》(七绝)以及《偶题》(五古)、《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七律)、《解闷》十二首中的第四至第八等诗篇,它们都涉及到诗歌创作和评论问题,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无疑,这是杜甫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6.
陈彦辉 《学术交流》2003,(11):148-151
上博简《孔子诗论》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四个层次:诗之综论、诗之题旨、诗之分章、诗之断章。孔子关于诗之综论与传世文献中的《尚书》、《孟子》)、《荀子、《毛诗序》以及近代学者的诗学观点大致相合。关于诗之题旨的论述与《左传》中某些评诗语词相似。分章评诗在传世文献中是罕见的。孔子断章取义的论诗也是在春秋时代用诗的大背景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曹瑞娟 《社科纵横》2014,(7):119-122
陆游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他以极大的热情创作了数量庞大的诗歌作品。同时,陆游又是一位重要的诗论家,他从自身学诗作诗的经历出发总结出诗歌创作的本质规律,并以诗歌的形式道之,创作了大量论诗诗。论诗诗即以诗论诗,是中国古代别具特色的一种诗论形式。陆游论诗诗的创作情境、论诗缘起是丰富多样的,大致可分为读诗读诗、教诗论诗、酬赠论诗、触景论诗、感怀论诗等几种情况。前两种是专门论诗,后几种则是间或论及,但亦不乏精彩之论。本文以陆游诗歌为例,解析中国古代文人论诗诗创作的几种情境。  相似文献   

8.
温庆新 《学术交流》2023,(5):168-179
基于史学本位视域,钱谦益以“说部”指称子部“小说类”,以“征信”为评判的首要依据,将“稗官说家”并举强调“说家”可资存“史”的价值。钱谦益有关“说家”的认识并非聚焦于子部小说的形态与本质,而是着眼于史学价值。这与其强调为“文”应关乎“世运”的认识相一致,亦是《绛云楼书目》对“小说类”进行作品归置的指导。陈景云对《绛云楼书目》的小说注解亦以“征信”价值为准绳,表明钱谦益的小说批评思想得到后世学者的认可与发扬。而《绛云楼书目》从史学视角的考察思路与《四库全书总目》从政教视角考察的思路的出发点与立足点并不尽相同,以至于彼时关于“小说(家)”的评骘意见多有扞格之处,却也推动着时人关于“小说家类”批评的多元探索。  相似文献   

9.
少游岂尽女郎诗——试论秦观诗的思想与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观以词名,但其诗作亦富特色。元好问《论诗绝句》曾举其《春日》诗评曰:“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吕本中《童蒙诗训》则认为少游过岭后诗,“严重高古,与旧作不同”。本文对上述评论有赞同之处,也有不同看法,认为秦观作品可分前中后三期:前期多纪游之作,描绘了祖国河山的秀丽景色;中期转向对政治的关心,表达了保卫宋室江山的愿望;后期因受贬谪,对岭南风光和个人遭际作了如实的反映。诗风清新妩丽,婉曲深挚,辞虽华而气古,在苏门四学士中独具风格,是古代诗歌中一分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0.
艰难岁月锻诗魂──论杜甫陇右山水纪行诗陈桥生一在陇右的深山穷谷中,"白头乱发垂过耳"①的诗人杜甫带着弱妻幼子辗转跋涉,这真是一段伤心惨目的艰难历程。可是诗人在手持长挖黄独充饥的同时并没有放下诗笔,他给我们留下了《秦州杂诗二十首》及《发秦州》、《发同谷...  相似文献   

11.
侯敏  刘冬颖 《学术交流》2002,(4):132-135
孔子对《诗》的态度及其论诗、传诗的实践,对《诗》的传播及其进而成为经典,都产了重要作用。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的《孔子诗论》,对孔子教《诗》的特点、温柔敦厚诗教传统的确立及由《诗》“可以怨”生发出的风雅正变问题,重新做了文献上的印证和澄清,为研究孔子与《诗》的关系及“诗教”传统的来源,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12.
梁结玲 《社科纵横》2006,21(12):99-100
袁枚是名列乾嘉三大家之首,为性灵派之领袖。袁枚论诗,注重“性灵”,也极其强调诗人的天分。本文从袁枚与公安派性灵之分野,袁枚的诗才论,袁枚论诗才中的灵感,才与学、识的关系等方面剖析袁枚的诗才论,从另一个侧面探讨性灵说。  相似文献   

13.
张炳文 《南海学刊》2023,(6):114-125
唐代绝句大家作品之中,传统选本批评难以解决的争议问题可结合联章体进行论证,以重释唐人七绝大家及其作品的典范意义。在唐人联章七绝诗中,王昌龄的联章七绝艺术造诣极高,而联章体可从另一侧面凸显李白、王昌龄绝句艺术特质之差异;杜甫的联章七绝颇具结构意识,联章体亦是诠释批评史上杜甫绝句争议的一个新视角;白居易的联章七绝数量最多,反映了中唐绝句艺术的创变。三位绝句大家的联章体可谓唐人联章七绝艺术的多元典范。  相似文献   

14.
七律在初唐只用于应制酬答,杜甫以他集大成的才力学问对这一诗体开疆拓宇,辟芜建园,使之可以容纳广泛题材,尤长于抒发政治内容,形成七律定型后题材的一变;宋人以他们横放舛出的才能,议论风生的特点把七律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如赵翼所言:“为高下通行之具,如日月饮食之不可离”①,是七律题材的再变;钱谦益用七言律诗纪传和纪史,可以说是七律诗体在题材上的第三变。如果说杜甫开阔了七律的视野,提高了七律的意境,宋人则是把七律世俗化、普及化了,这一趋势经过元、明两朝的实践,七律成为一种“烂熟可厌”②的诗体。钱谦益以他博古通今的学力,…  相似文献   

15.
试谈厉鹗论词绝句范三畏清初定鼎,经过顺治前后十八年的经营,到了康熙时代,政治渐趋稳定。文学初步繁荣。一时诗界有南施北宋、南朱北王,词坛有阳羡、浙西,戏苑有南洪北孔,居然大观,其中词坛的局面似尤惹人注目。经过近四百年之沉寂后陡然振起,至此并出了学南唐词...  相似文献   

16.
马岩 《社科纵横》2006,21(8):122-123
皎然是唐代著名的诗学理论家,有《诗式》、《诗评》等多部诗歌理论著作。其论诗崇尚自然,倡导高古,开以禅论诗之先声。他的代表作《诗式》在中国诗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理论上涉及诗歌创作、诗歌欣赏和批评诸多方面。本文力图深入分析皎然在诗歌艺术风格、意境等方面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挖掘皎然诗学理论的独特建树。  相似文献   

17.
从三首《望岳》看杜甫诗歌的发展、变化郭其云在杜甫的一千多首诗中,有三首同题的《望岳》诗,分别咏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时间各不相同,登泰山之作是青年时期所写,而西岳诗是杜甫四十多岁时的作品,南岳诗则是诗人晚年漂泊荆湘时完成的。三首望岳诗,虽...  相似文献   

18.
历来论及杜诗法度时,多由"晚节渐于诗律细"衍生、阐发,释"诗律"为"诗法",更视其为杜甫自白诗法渐工的重要依据。然做如此解,该句作为文本有机组成部分却罕有能圆融贯通整个诗篇者。杜甫惯凭赋诗、饮酒以遣兴,《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是诗人凭诗不足遣兴辄取之于酒的产物。"诗律"即"诗格",指诗歌的格调气韵。"晚节渐于诗律细"乃谓晚年自觉诗作格调气韵渐趋衰敝,具体表现为写作频率的密集、诗歌题材的琐细、诗歌意象的衰飒。  相似文献   

19.
袁枚的真情论——“性灵说”内涵新探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枚的“性灵说”,实际上由真情论、个性论、诗才论所构成。“个性论”与“诗才论”已另有专文阐发,本文试图论述“性灵说”内涵之一——真情论。请人钱泳《履园诗话》曰:“沈归愚宗伯与袁简斋太史论诗,判若水火。宗伯专讲格律,太史专取性灵。”又说:“性灵者,即性情也。”这一界说把“性灵”与“性情”完全划等号是不妥的,因为袁枚“性灵”的内涵大于“性情”,但是它又确实把握住了“性灵说”内涵最重要的因素。不仅“性灵”这个概念本身在袁枚笔下包含“性情”的意义,而且在袁牧诗论体系中特别强调“性情”或“情”。他常把“性情”、“情”作为“性灵”的主要含义来运用。所以在感情这个特定含义上,“性灵”、“性情”、“情”往往相互代替,交叉使用。《随园诗话》(以下引文出于此书者,不再注明)开宗明义,同时标举“性灵”、  相似文献   

20.
《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刊发了署名李丛昕的文章《杜甫终葬巩县说》,以“杜甫终葬巩县为是而偃师为非”,否定《河东学刊》1999年第1期刊登的霍松林先生《杜甫与偃师》一文中“再次肯定了杜甫终葬偃师的传统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