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化时代乡村治理要素呈现新的变化和特征。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数字中国、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伴随数字技术和数字理念持续深化,乡村治理主体、客体、过程等要素发生深刻变革,乡村治理现代化迎来光明前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和理念,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亦存在一定的困境:传统既定思维与现代治理理念存在张力、乡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城乡二元差距加大数字鸿沟、数字利维坦潜含技术异化风险等。为此,必须从培育数字型现代治理人才、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多方协作共治模式、推动数字建设回归服务本位等方面,清除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掣肘因素,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田文波 《探求》2022,(6):104-110
本文概括了当前我国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现状及特点,分析了数字赋能城市基层治理的深层逻辑,指出了当前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在数据采集、数据共享及数据应用三方面存在不足,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进而提出破解路径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从数字政府全局谋划,以市域大数据和智慧城市角度出发,聚焦城市治理大格局,通过加强顶层谋划、推进制度完善、完善应用支持、提升应用大众化、加大资源保障五方面着手,回应基层关切,让数字赋能基层治理见实效,实现基层治理的精准化品质化,以此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胡雯  芮国强 《学术交流》2023,(11):155-170
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是技术嵌入乡村场域并赋能乡村振兴的必然产物,各类村级组织理应成为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的中坚力量。但现实中,由权威弱化、功能异化、地位虚化带来的村级组织能力缺失严重掣肘了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资源对村级组织数字治理实践具有结构性赋能效应,其中国家资源以支持性赋能方式形塑村级组织政治统合能力,市场资源以发展性赋能方式强化村级组织持续创新能力,乡村资源以自主性赋能方式聚合村级组织社会动员能力。因此,要吸纳政策、精英、制度等国家资源来增进村级组织数字治理能力,引入资本、技术、人才等市场资源来对村级组织进行有效数字化赋能,整合利益、文化、价值等乡村资源来激发村级组织内源性数字能力,共同生成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的长效动力。  相似文献   

4.
算法在社会领域不断地催生应用场景革新、推动生产生活变革,建构和映射着社会存在。但是,在算法赋能社会治理的背后,算法陷阱、算法黑箱、算法权力等问题暴露出算法的不确定、伪中立和价值缺位,算法赋能的负外部性不容忽视。对算法赋能社会治理的负外部性的纾解是一个系统性的治理过程,需要我们主动适应算法环境的复杂性,重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整合多元主体,合力规制算法向善,采取有包容、可持续、有温度的智慧性治理,以真正实现算法社会的共建共治共享,丰富数字化新场景,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5.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面对新时代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数字化精准赋能乡村产业既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战略选择,又是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以数字政策保障的权力、数字基础设施的技术、产业秩序治理的协调、数据要素共享的利益,为数字化精准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逻辑起点;以施能过程中的促力、外力、内力、活力为“四驱”动力,勾勒出数字化精准施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成功模式;以“成本—收益”矩阵和价值增值的效能检验为测能数字化赋能精准程度的衡量依据,得出“四驱”动力接续互补作用下才能实现增能效益最大化。据此,为更快、更好地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精准增能路径,以形成强大合力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6.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大数据应用则是加强和创新乡村多元共治的必然要求。综合数字治理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构建“数据赋能-多元共治”的分析框架,提出大数据应用能够驱动乡村多元共治从各自为战转向流程再造、从分散治理转向协同治理、从基于经验转向基于数据,具有高效化、协同化以及精准化的鲜明导向。目前,从大数据应用驱动乡村多元共治过程的“前-中-后”来看,其保障支撑需要强化、统筹协调需要深化、监管规制需要细化。有必要进一步夯实乡村多元共治大数据基础保障的“支点”,打通乡村多元共治大数据集成平台的“堵点”,聚焦乡村多元共治大数据安全监管的“难点”,从而通过多方发力、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商科会计人才培养是推动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科技和产业迅速发展的数字时代,科技赋能理念也贯穿会计人才培养机制,高校可通过科技赋能设计一体化课程体系、建立一体化教材体系、创建一体化实践创新体系、构建一体化素质教育体系,加快落实“一贯制”会计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借助科学技术建立会计人才动态选拔、监管、淘汰机制及导师动态调整机制,为实现新商科会计人才培养、教育机制改革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数字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从战略高度看待数字化转型并形成统一认识,从线性思维到生态思维全面升级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形态,以人为本不断优化数字技术应用,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注入新动能、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型升级开辟新路径,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深度协同育人提供新方案,全面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9.
肖荣辉 《学术交流》2023,(6):162-172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市场监管和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它包括信用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信用创新政府监管机制、信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等维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我国新发展阶段推动信用赋能社会治理创新要把握政府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模式、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现实需要,通过打造信用数智底座、提升信用监管效能、强化区域信用协同、完善信用豁免机制等创新举措来夯实社会治理基础、推动政务服务升级、打造多元共治格局、强化主体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10.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在城乡融合中赋能乡村振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斐然,但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然较突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来机遇,这就要在融合发展中强化以城带乡、赋能乡村振兴,关键是要聚集城乡互联互通的农村“新基建”动能,释放资源要素城乡对流的市场动能,激发城乡主体合作共赢内生动能,把握城乡人口流动规律的价值动能,激活城乡体制一体化制度动能。  相似文献   

11.
何继新  姚换军  韩庚君 《创新》2022,(3):95-107
随着智能化集成技术的蓬勃发展,当今社会逐渐进入了一个以智能化为核心的时代。文章围绕智能化引致的一系列转变,从高校创新创业服务管理环境、创新创业主体行为、创新创业服务产品及创新创业服务生成过程等方面,分析、归纳和总结智能化场景中高校创新创业服务管理的变化,尝试构建智能化场景中高校创新创业服务管理的系统框架与逻辑体系,并提出提升智能化水平,推动变革持续从赋能到使能演化。一方面,针对需求研判和预测、教育服务产品包、绩效监测评价、价值链管理等核心环节,深入探究智能化赋能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服务管理的路径和手段;另一方面,从智能化使能中的需求生成、内容规划、价值创造、价值链创新、生态圈重构维度,剖析智能化使能以何种方式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创业主体需求,提供更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服务。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生组织的管理模式需要进行变革和创新,以应对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和人才需求的变化.该文依据目前高校学生组织核心力量和功能改变的现状,提出构建高校赋能型学生组织的思考,通过对赋能组织模式特点的深入分析以及新时代视域下学生组织的客观要求,探讨构建赋能型学生组织的路径,进而通过新的运作模式,赋能组织内的学生,激发组织活力.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6,(10):33-36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治理的现代化,从根本上实现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不仅事关整个国家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的改革,更引发省、市、县乃至乡镇等各级党委政府全方位深入变革,是关乎我国基层政治生态和人民群众福祉的一件大事。本文在阐释治理、基层治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基层民主治理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并提出实现途径,论述实现基层民主治理现代化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加强基层民主治理现代化,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党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化水平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形态,推动了全球要素资源重组、经济结构重塑,成为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本文系统阐述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认为,数字经济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提升了乡村产业数字生产力、增强了数字流通力、改善了数字分配力和加速数字消费力形成。实践中,要不断强化政策引导,破除制约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找准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结合点,通过政府、企业、农户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积极探索数字经济赋能作用有效发挥的途径,持续推动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和美乡村的建设及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三全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理念,生涯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年级阶段实施生涯基础赋能,激发生涯意识,促进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在中年级阶段实施生涯加速赋能,促进目标定向和技能提升;在高年级阶段实施精准赋能,促进求职择业行动实施和生涯策略的评估调整。按照分段实施、段段赋能、形成合力的原则,建立生涯教育中不同时段、不同环节的映射关系,分阶段、有层次、抓重点、重赋能的生涯教育体系构建,是“三全育人”在生涯教育领域从理念到实践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数字政府建设已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型引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数字社会的变迁延续着政府形态创新的知识谱系,依次构成融合型、棱柱型、衍射型、孪生型四重政府模式。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既是行政模式与社会结构迭代耦合知识谱系的弹性延伸,也是量子纠缠理论对行政场域的映射。虚拟行政系统通过对物理行政系统的数字化映射,实现了对行政主体、行政流程与全生命政务周期的数字化、仿真化、自动化与智能化,并在动态互动中实现迭代循环优化。技术的赋能性入场、孪生组织平台的协同性开场、制度规则的适应性护场与数字行政文化的渗透性暖场有机地构成了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的实践机理。  相似文献   

17.
国家治理理论主要关注政府治理、企业治理、社会治理三个方面,因此,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框架应该由国家—政府治理框架、国家—企业治理框架、国家—社会治理框架三部分构成。国家—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意义在于推动治权与事权框架的优化,包括正确处理国家—政府治理框架构建中的三种关系,解决国家—政府治理框架构建中的三类缺失,把握国家—政府治理框架构建中的三个前提;国家—企业治理现代化的意义在于促进政府与市场框架的演化,包括激发国家—企业治理框架构建中的三种力量,避免国家—企业治理框架构建中的三大风险,夯实国家—企业治理框架构建中的三个基石;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意义在于促进制度与公平框架的固化,包括拓展国家—社会治理框架构建中的三种视角,实施国家—社会治理框架构建中的三项运作以及程序化与责任落实。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农村治理依旧处于传统化的模式,其表现在于:在管制理念作用下,政府治理处于被动状态,干预、越位、错位的现象层出不穷。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的治理现代化要求,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对"三农"问题的治理提出具体要求,其演变的要点在于:从"政府导向"走向"政府负责"、从"分配调整"走向"减弱控制"、从"碎片化治理"走向"整体性治理"。本文认为,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创新、扩大协同治理的参与主体,协同治理力量向基层下沉、注重城乡整体性治理,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等,以此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对会展业的改造赋能程度持续加深。当前,广州会展数字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政府大力推动数字赋能会展业转型;线上展览数量走在全国前列;线上线下融合办展创新发展;智慧场馆和公共服务建设不断提速,但也存在着会展数字化转型不够充分、数字会展商业模式不够成熟、会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夯实、会展数据采集与共享机制不够通畅等突出问题。广州为推进会展数字化发展,应瞄准全产业链数字化、会展数据价值化、跨界融合多元化、展览场馆智慧化等四个方向,借助技术支撑、需求牵引、政府政策、市场竞争等四大驱动力量,加快推动广交会场馆建成“生态化智慧展馆”的全球标杆,推动琶洲地区建设“数字+总部+会展”创新高地,创新开设“面向未来”的数字经济特色主题展,构建一个“即插即用”的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强化会展数据要素的高质量供给和高效率利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工智能、云数据、VR技术等新技术的迅速崛起,各行各业都逐渐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这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技术革命时代背景下,以数智化赋能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就业工作,是解决以往创业就业教育模式单一、教育资源有限、教育重理论轻扶持、教育师资力量有限等问题的有效途径。该文对数智赋能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就业工作路径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