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奥运冠军刘翔说:“生命是一个个赛程,谁都有机会拿自己的冠军,做最好的自己,我能!”是的,我能刻苦学习,我能战胜自己,我能帮助他人,我能关注社会……因为我能,微笑在我脸上;因为我能,未来在我手中。请以“我能”为话题写一篇章。[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这篇短文的题目,本来想写《没有新意不动笔》,斟酌再三,我自己的这篇短文就是在重复别人的观点,没有什么新意;所以,还是按照吴小如先生所说的写文章力争有“自己的一得之见”较好些。因为“自己的一得之见”,不一定那么新、也不一定全对,但如果每次动笔,真正能做到有“自己的一得之见”,那也就很不容易了。  相似文献   

3.
晓篱  俞茵 《人力资本》2009,(8):69-71
没有谁的职业生涯会一成不变,顺风顺水。在这个后危机时代,一切更是充满了变数。 总有一些“意外”会令你措手不及:原本顺畅的职业生涯意外中止,履历出现空白期;冲动创业却惨遭失败,“鸡首”难为“凤尾”;少不更事曾被劝退,在过往中纠结;追求完美跳槽上瘾,“跳蚤”也悔不当初……  相似文献   

4.
杨谔 《江海纵横》2005,(1):39-39
偶有闲暇,我的脑海里常会不自觉地冒出这样两个问题:什么是书法?学习书法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两个问题问得看似“白痴”,但我发觉,对于不同的人,他们的答案又都是不同的。有的人认为:书法就是用毛笔写字;有的人认为:书法就是书写的技法;有的人认为:书法就是需要精心构思的一门造型艺术。而对于王蓝青先生来说,书法,就是通过书写来表现自己,就是书写自己的学养、襟怀。学习书法,对于有些人来说,  相似文献   

5.
《读者》成功的奥秘表现为“三奇”,传奇:用持久的、人性的东西打败了时尚、热点的东西:离奇:她不走常规之路,为自己设计了有“孩子气”般的理想状态,舍弃完美,追求特色;神奇:她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恰似陶渊明般的高人隐士在指点,产生了读者崇拜。  相似文献   

6.
师以载道     
我的教龄已有十五个年头了,伴随着一次次的教改,我也不停地问自己:“何谓师者?”我就在这不渐断的拷问中成长,其中的感受很像脱胎换骨。与自己的对话过去的我,拼命地用知识来装潢自己,追求我认为的“完美”,还时不时地伪装未遂,露了马脚。可是内心的声音告诉我,  相似文献   

7.
“教是为了不教”是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学思想。作者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对这一思想的领悟和应用:“教”好语文基础,为“不教”奠定基础;“教”学习语文的方法,“不教”也会自学:“教”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不教”也能自觉。  相似文献   

8.
《成才与就业》2022,(7):98-99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这也造成了每个独一无二的“我”。完美,无疑是人人都想追求的目标,可真正的完美是个小概率事件。如果过度执著于完美而自缚手脚、自怨自艾,只会走入人生迷局。作为年轻一代,我们不必过多地纠缠于过往,未来的无限可能正等待我们去探索、追寻。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奋起努力才是人生正解。在此,推荐4部精彩的电影,让我们从主人公身上学习如何悦纳自己、如何突破自我。  相似文献   

9.
真情无价     
读完这篇故事,有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当“他”发现古碗是赝品的时候,他自问:“为什么自己会看走眼呢,怪知识浅薄,还是学艺欠缺?好像都不是。”确实,那都不是——因为他对“收藏很有一番见地”。  相似文献   

10.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人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学习西方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能不能和该不该保留中国自己的文化?从洋务运动、“五四”运动到目前的改革开放,都没有停止过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人们已逐渐注意到,究竟传统中的哪些因素具有保持和发扬的价值?本文从人类...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关于高等学校发展综合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改革力度也越来越大。中文学科应该如何应对?今年以来,各方面已有不少回应,包括我自己所在的学校把相关的专业划拨出来一部分,然后专门成立一个应用技术学院,以增强服务地方的能力。这样,就面临一系列问题: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教育大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学科,有上千所学校都开设,那么是不是都去追求应用,都去办实用的中文学科,还是怎么办?究竟哪些该变?哪些不该变?针对上述问题,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中文学科的应用与实用;中文学科的“不变”;中文学科的“变”;“变”与“不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位关注改革实践的经济学家,一位在国内第一次提出并组织研究制订中国公司治理原则的管理学者;在院长、所长、教授、主编等一系列头衔的光环下,李维安仍没有懈怠,上足了马力,在自己的研究檎域,不停地耕耘探索着…… “我成功,因为志在要成功,未尝踌躇。”这一名言恰好像是对李维安的描摹,伴随著他走过了一条充满荆棘与艰辛的求学、治学之路。出生於青岛的李维安,在接受正规教育前,插过队,当过装卸工。但即使在最困难的时侯,他也没有放松过对知识的追求。70年代末,刚刚恢复高考,只有初中毕业的他,凭著一股毅力和冲劲…  相似文献   

13.
章睿齐 《社区》2013,(20):22-22
美国牧师威尔·鲍温曾发起“不抱怨”运动。他说:“我们都明白.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接受现实并存有良好的期望。”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你成功的底线?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的心里面也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潜意识:这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这使我想起了隐居山林的一位武术大师的话:“画好自己的底线。”大师武艺高强,人们千里迢迢前来学艺。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从山谷里挑水。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都没有装满。按他们的想象,大师应该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于是不解地问:“大师,这是什么道理?”大师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适…  相似文献   

15.
橡皮泥     
有位哲人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迥异的个性、独特的思维,当然,每个人也各自有着不同的缺点,关键是个人怎样去弥补改正了。正是如此,每个人都像一个艺术家,随时都在捏造着自己、改变着自己,所以大干世界,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有助人为乐的,也有为非作歹的;有英勇威武的,也有胆小怕事的;有出人头地的,也有默默无闻的……  相似文献   

16.
张婷 《中华魂》2013,(22):42-45
“我只有一点自满之处,那就是这辈子我选择了绘画,成为一名美术工作者。82岁得了终身成就奖,这只是艺术追求的开始,因为我知道自己永远站在起点上,这个起点始终触动我,让我倾尽所有去为之努力。虽然是终身成就奖,但现在‘身’还没有‘终’呢!”刚刚度过82岁生日的詹建俊先生这样说道,自己先笑起来,神情一如孩童般单纯、真诚。  相似文献   

17.
“没有苦中苦,就没有甜上甜”,这是崔景晖的“格言”。出国不是上天堂,但是只要真心去付出,去用心学习,谁都有机会。因为国外的环境更会迫使自己去拼,没有国内环境的那种依靠机会。  相似文献   

18.
笑容的力量     
林杰 《社区》2013,(35):24-24
因为没有雨,大地会化作一片荒漠;因为没有悲伤,人类的心会变得寂寞、无情而傲慢。山因风雨而苍郁,水因霜雪而清澈,人生因遗憾而多姿多彩。其实,残缺也是一种美丽,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当你在追求完美的时候,也许你已经失去了快乐和美丽。  相似文献   

19.
在如今这个时代,但凡提起“钝感”这个词,十有八九,如今的人们.头脑中联想到的都不是好事。 在如今这个时代,从没有听说过,有人喜欢听别人说自己是“迟钝”的人,因为“迟钝”就是“迟缓”,“迟缓”就是“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意味着你可能失去一次赚大钱的机会:意味着别人“吃肉”,自己“喝汤”;  相似文献   

20.
林子 《21世纪》2001,(7):7-7
鱼儿离不开水, 荷兰人离不开自行车。 最近从荷兰旅游归来,喜欢猎奇的朋友问我在那儿有没有去红灯区转转。实话实说,我的确对红灯区沿街大玻璃窗里坐着的一个个“襟怀坦白”的风情女郎多瞄了几眼,也欣赏到了妍丽的郁金香和古朴的大风车。但这些异国风情都没有给我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因为这些毕竟都和想象中的情景相差不多。真正令我意外的是,在荷兰这样一个欧洲发达国家,老百姓上下班、出门购物甚至外出旅行都喜欢骑自行车。正如荷兰人自己所说:“鱼儿离不开水,荷兰人离不开自行车。” 漫步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市,游客耳际不断响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