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绿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新时代十年我国绿色发展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成就。绿色发展战略地位实现历史性跨越,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大幅提升,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呈脱钩趋势,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但中国绿色发展也面临多重矛盾挑战。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的挑战,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与技术制约的挑战,区域间绿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挑战,绿色意识与绿色行动不匹配的挑战,绿色制度体系不完备的挑战。新征程上推进绿色发展要统筹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因地制宜推动绿色发展,更好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合力。  相似文献   

2.
金秀光 《社科纵横》2011,26(7):20-22
本文以浙江景宁县"党员议事提案制"为案例,揭示了在既有的制度框架下中国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和制度创新的新空间。在"党员议事提案制"制度安排中党员与党委形成了正反双向的良性互动的反馈机制,创造了在党的有效领导下的有序民主化地方经验,将人民民主建设与党内民主建设紧密地、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展,实现基层党内民主建设持续、稳定、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周健慧 《探求》2001,(Z1):64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报告指出:“发展党内民主是多层次、多方位、多途径的。”这就为党内民主建设指明了方向。具体来讲,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途径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继续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实现党内生活制度化、科学化,这是党内民主建设的立足点。当前应着重做好几项工作:首先,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党内选举,包括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是党员履行自己民主权利的基本形式和途……  相似文献   

4.
《探求》2016,(6)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已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其不仅能够弥补法律体系的不足,也成为法治政府建设的第二条进路,更能提升社会整体法治水平。当前党内法规体系建设虽初具规模,但仍有着学术基础不足、体系框架缺位、制定质量不高等问题。对此,需要法学界突破国家法研究的疆域,加强对党内法规体系的关注,还应不断提升党内法规的制定质量,并以行政法体系为参照构建内容完善、体系科学、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5.
张梓建 《探求》2023,(4):37-46
使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及其关键节点、路径依赖和情境等基石概念,能有效从中观层面、动态视角把握改革开放以来实体性党纪法规基本脉络和演变动力。1997年制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和2015年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两个关键节点,将历史阶段划分为单行党纪法规文件期、侧重经济纪律期和政治纪律统领“六大纪律”期。实体性党纪法规的路径依赖表现为:保持“先进党”的价值取向,以专门的党内法规或者党内规范性文件文本作为纪律载体,在体例上根据实践需要形成两种模式。以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为主线下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环境共同构成实体性党纪法规变迁的制度环境,纪律建设理念、反腐败观念和对纪法关系的认知共同构成观念层面的能动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陈侨予 《探求》2023,(6):14-20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此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夙愿和光荣梦想,也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在全球化发展中形成的世界性潮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未来五至十年的外交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部署和全面谋划,系统地回答了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外交、怎样办好新时代外交等重要问题,为我们全方位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辩证统一关系,探寻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逻辑及在现代化新征程上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郭红军 《创新》2009,3(5):9-12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新探索。这些新探索包括:党的定期报告工作制度稳步推进、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取得历史性成就、党内监督机制取得重大进展、党纪工作卑得重大成果、党务公开逐步推行、党代会制度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党内选举取得新的突破等等。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强调要“完善协商民主体系”“健全各种制度化协商平台,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协商民主制度体系的孕育、形成及发展过程中,不仅始终发挥了重要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作用,而且还非常注意将其领导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在实践中形成了法制化的重要成果。中国共产党建构和领导协商民主制度体系的法制化成果,既是其建构和领导作用的根本保障,也彰显了其发挥建构和领导作用的法制化方式。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党内法规在法制化成果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三虎  刘立 《探求》2023,(1):5-16+34
党的二十大报告锚定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中国式现代化、怎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具战略性的问题。以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明确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根本政治保证,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根本政治方向,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规定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特征要求,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生态协同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对于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坚持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依靠顽强斗争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成功开创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形成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确把握伟大斗争的理论内涵,洞悉新时代伟大斗争新的历史特点,塑造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品格和能力本领。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征程中,必将伴随着更加艰巨复杂的斗争局势,因此必须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以敢于斗争的精神勇气,善于斗争的政治智慧,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1.
武三中 《探求》2004,(5):43-44,64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我们党在组织建设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过程中、在党的建设的长期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的理论。党的十六大报告结合新的时代要求和历史任务,科学论述了新时期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见解。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8,(8):12-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突出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有实实在在的实践载体,对我们党而言,这个重要载体就是党内政治生活。当前,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就是在梳理政治建设理论脉络、明确其重要性的基础上,认识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做起,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多管齐下,以夯实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基础,健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保障,抓牢引领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少数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3.
《探求》2020,(2)
正[编者按]当今时代,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在全媒体时代,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和党内法规的传播,就要善于用党员干部听得进、记得住、做得了的话语表达方式。弘毅同志在推动工作中把党的创新理论和党内法规编成朗朗上口、简洁明快的诗词,深受党员干部喜爱。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党内法规制度进入党员头脑,弘毅同志精心编写了《初心集:党性教育诗词选》。编辑部将分期推出其中的部分精彩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吴鸿章 《探求》2005,(Z1):24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党内民主"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这无论是在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重点上,还是在建立党内民主制度的途径、目标上,都第一次突出地强调了党员主体.现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精神,提出加强党内民主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9,(3):9-11
制度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加强党内制度建设的同时,必须注重制度衔接,以保证制度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制度治党的关键是要依靠制度进行党的治理,制度是党内实践经验的凝练升华,各种制度的确立都是基于党内实践活动基础决定的。党内制度衔接就是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推动构建科学、高效的党内制度体系,以达到为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提供保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党内政治生态”这一命题提出了一系列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系统科学的新理念新方略新举措,深刻地回应了新时代背景下为什么要重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怎么样构建“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等现实问题。习近平党内政治生态有关论述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夯实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政治根基;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向纵深领域拓展,不断培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优良土壤;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机统一,不断提升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治理效度;坚持抓住“关键少数”、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引领联动效应,不断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主体队伍;坚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柔性治理水平,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坚守政治初心、永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政治本色的实践内需,更是建设“三清政治”、厚植党的执政根基的时代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用制度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和平等关系,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石;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实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点;实行党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分离与制约,是发展党内民主、确保党内权力健康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卫霞  朱丽芳 《社科纵横》2023,(5):100-105
社会主义法治区别于西方法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包含了党内法规。用于规制党员和党组织行为的党内法规为一般意义上的“法”带来了新的含义并开拓了新的领域。从整体视角来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党内法规纳入社会主义法治之中,不再把党内法规与法作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系统来看。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党内法规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经验产物,经受了革命、建设与发展的考验,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6,(9):9-13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基于顶层设计对国家制度、体制和机制进行改革的开始,也是当前党的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下提出的新命题,更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建党90多年来,我们党通过制度建设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党的建设制度。但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使制度发挥管党治党的积极作用,就必须不断适应新情况、新问题,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使之更加适用、更加管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自身宪政修养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制度是否能健康、顺利发展.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和建设党,其法治宪政修养日臻提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发展趋势提供了基本依据.概括来看,其表现具有四种趋向:第一,20世纪80年代执政党接受了以宪法治理为核心的法治理念,开始逐步制约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第二,20世纪90年代执政党以法治与宪政理念为价值选择,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第三,进入21世纪头十年左右执政党的宪政修养日臻成熟,具有较强的宪政意识,开始尝试宪政制度建构的具体实践;第四,可以预期21世纪头十年之后执政党的宪政修养会更加成熟,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将必然从党内制度迈向宪法法律制度,彻底完成从人治到法治、从宪法到宪政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