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冲击——影响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全球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对农民工就业的冲击.文章利用<中国统计年鉴>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估算出2008年中国农民工总数约为2.38亿,其中跨省就业的农民工约为7 140万.东部地区是这次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制造业、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等行业则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最深的行业.综合来看,2009年上半年中国将面临21世纪以来最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农民工的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估计约有多达3 481万左右的农民工面临着结构性失业的风险.文章指出政策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如何促进就业岗位和人员之间的匹配上,对农民工的培训也将起到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引导计生家庭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创业,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人口计生部门对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信息进行详细统计,并积极协调人事劳动、农业、科技等部门开展"阳光工程"培训。组织返乡农民工进行汽车维修、电器维修、烹饪、农业种植、水产畜牧养殖等20多个工种的职业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使众多计生家庭农民工由"劳力型"向"技术型"转变,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与此同时,该县农村信用社还为计生家庭返乡农民工创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的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研究调查数据,对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进入条件、就业影响因素以及就业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农民工相对具有更狭窄的社会资本和更少的工作初始投入;教育显著提高了农民工从事非正规就业的概率,滞后一期的市场状态对农民工非正规就业选择不会产生显著影响;就业分流并没有导致农民工就业市场出现内部分层,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存在着强的自选择。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就业与就业促进问题实证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从农村来到城市,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劳动。在中国的产业大军中,农民工数量在迅速增长,农民工日益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由于户籍等原因,作为就业弱势群体的农民工比城镇劳动力面临着更大的失业风险和保障缺失。他们的就业状况究竟如何、他们参加失业保险以及受到就业培训的状况如何,如何促进农民工的就业是值得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就农民工的就业与就业促进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非正规就业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为了了解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特点,对山东省内的农民工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800份文卷,回收650分,其中完整问卷479份,数据分析时,对缺失数据采用了个案删除的方法。通过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等,从务工时间、务工地距离、务工收入、务工经历和土地影响方面,分析了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基本状况。最后从促进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和提高非正规就业收入的角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晓蓓  亓朋 《南方人口》2011,26(1):25-32
采用中国住户调查数据和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考察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户籍差异,并使用Oaxaca分解方法研究户籍歧视对差异的解释力度及其变动。研究表明,城市农民工无论在就业待遇还是就业保障方面均受到歧视。2002—2006年,农民工与城市工工资差异不断缩小,户籍歧视对工资的影响也相应降低;然而,农民工与城市工的就业保障差异在逐年扩大,户籍歧视的影响效应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就业培训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参加就业培训是农民工顺利实现非农就业的关键,调查显示: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主要以初中、高中文化程度为主;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对就业培训的投资力度较弱,大多数农民工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现有劳动力就业培训市场不规范,农民工对其表现出极大不信任;就业培训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构建以农民工、用人单位和政府部门为主体,培训机构、培训市场和就业市场相协调的就业促进型培训模式。利用这一模式,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加大就业培训的投资力度,规范劳动力培训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对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就业替代模型及其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在阐释农民工进城的替代效应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了两类劳动力替代关系的计量模型,并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市中被农民工替代的岗位数占城市本地劳动力的7.2%,占农民工总量的33.6%;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之间高度互补、小幅替代,并且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间的替代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劳动力市场分割严重。  相似文献   

9.
城乡就业差异研究由来已久,普遍的观点认为农民工更多的填补了非正规就业岗位是其就业弱势的主要标识,这一结论忽略了相同市场背景下的城乡就业差异。本文利用面板数据的随机效应模型分别对城乡劳动力就业市场选择和相同市场背景下城乡劳动力工资决定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农民工不仅更多的填补了非正规就业岗位,而且在性质相同的非正规就业市场上,他们依然处于就业的弱势地位。因此,非正规就业不是农民工就业弱势的全部表现,劳动力市场分割(以非正规就业为标志)也不是农民工就业弱势的全部制度根源,换句话说,即使打破了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城乡就业差异也不会因此而消失.  相似文献   

10.
环境规制会抑制农民工城镇就业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和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是否会对农民工城镇就业产生影响?文章从环境规制下厂商对农民工就业需求和环境规制下农民工就业行为选择两方面将环境规制对农民工城镇就业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进一步通过1998—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农民工城镇就业的直接影响和环境规制的产业变动效应对农民工城镇就业的间接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会抑制农民工城镇就业,且高收入地区环境规制对农民工城镇就业的负向影响大于低收入地区;整体上看,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会引发企业进行产业转移或产业升级而降低农民工城镇就业需求;分地区看,高收入地区环境规制强度提高主要通过产业升级效应对城镇农民工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产业转移负面影响并不显著;而低收入地区环境规制强度提高主要通过产业转移对农民工城镇就业产生抑制作用,产业升级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人口》2009,26(1):8-17,29-35
农民工“返乡潮” 2009年的这个冬季,对广大农民工来说,或许是从未遭遇过的“寒冬”。 2009年2月10日,即农历正月十六,往年在上海打工的王正生,今年却从安徽定远老家赶赴北京。他是2008年在离春节还有40多天的时候,从上海回到安徽老家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比较了老年农民工与其他农村老年人、 中青年农民工在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社会保障状况.研究发现:一方面,老年农民工表现出农村老年人的某些共有特征;另一方面,老年农民工在人力资本快速贬值时,仍然艰难滞留在农民工市场中,受到中青年农民工的工作挤压.老年人和农民工的双重身份导致其健康、 工作待遇和社会保障方面都呈现出独有的特征.逐渐衰退的身体机能、 较大的工作强度和劳动保障的缺失使得老年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民工的就业结构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2007、2013年数据,分析2007~2013年中国农民工的就业结构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2013年在受雇农民工工作获得途径上,依赖“强关系”获得工作的占50.82%,较2007年降低了13.8个百分点;在自雇农民工经营前的投资借贷上,90%左右进行了投资,30%左右进行了借贷,民间借贷是借贷的主要方式,但较2007年降低了20.53个百分点.其次,从就业身份、职业、行业、单位性质等结构来看,2013年自雇的比例接近30%,且较2007年上升了7.25个百分点;农民工就业职业主要集中在商业服务业人员、个体户和生产运输人员;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和居民服务修理业;就业单位主要以个体和私营企业为主.在就业收入结构上,年收入在3万元及以上的比例显著增加了42.6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滕志香  赵书峰 《西北人口》2014,(3):23-26,32
农民工非正规就业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为了了解农民工非正规就业收入的影响因素,本文对山东省17地市的农民工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通过对479份有效问卷的Logistic分析,发现务工单位所在行业、单位所有制性质、单位距离、务工者的年龄和性别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务工收入,而农民工的婚姻状况、学历和是否有耕地对其收入无显著影响;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进一步探讨了深层原因,进而发现农民工自身竞争力不强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基于此,建议相关部门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对农民工进行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工业化建设、搭建和完善农民工求职信息平台,以及给与农民工其他必要的创业帮助以增加农民工收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民工的"半城市化"。据人社部统计,201 3年全国进城农民工总量达2.69亿人。但2.69亿农民工远没有"城市化",而是"半城市化"。所谓"半城市化",是指农民工虽在城市打工,但却难以在城市长期安居。到了45岁左右,农民工开始感到精力不济,便重新回到农村,重拾农活。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只要政府开放城市户籍,进城农民享受市民待遇,就可以顺利城市化了。显然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浙江省2513个进城农民工样本,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和社会保障进行分析,并建立有序Probit模型对新老两代农民工及不同性别农民工的城市间再流动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就业状况、社会保障对农民工的城市间再流动意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外,家庭结构、流动状况、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也是影响农民工的城市间再流动意愿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与代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
梁颖 《当代中国人口》2008,25(4):14-20,40-43
自1984年,中共中央出台“1号文件”允许农民进城务工以来,“民工潮”就没有停止过。根据2006年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外出农民丁数量为1.2亿人左右,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约为2亿人。  相似文献   

18.
2009年7月28日,情系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全国影视文化送温暖行动座谈会在京召开,国家人口计生委、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联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文化部、广电总局等29个相关部门,就农民工及留守儿童问题开展影视文化活动,建言献策,共同研究,制定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19.
超大城市面临稳定保有一定数量农民工劳动力和控制人口规模的平衡问题,合理评价城市劳动力新生力量———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满意度,有利于客观反映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态与现实诉求,并为超大城市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提供支持。以北京地区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就业满意度构成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适合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特点的就业满意度模型和评价量表,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满意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中更看重工作环境、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对报酬的关注度有所下降,这与已有研究结果有所不同;新生代农民工整体的就业满意度较低,其中更换工作的机会、涨薪机会、晋升机会、与老板关系的不满是导致满意度低的最主要原因;新生代农民工内部存在代际分化,“90后”农民工的就业满意度显著高于“80后”;文化程度、所从事的岗位、婚姻状况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满意度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就业培训的投资决策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为基础,建立农民工就业培训的投资决策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以武汉市的抽样调研数据为依据,对农民工就业培训的相关成本收益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参加就业培训后的收益是影响农民工就业培训意愿的主要因素;采用交叉表和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民工就业培训决策的个人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打工年限等个人特征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农民工就业培训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