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中国封建社会对经的损益金太军关于儒经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功能,理论界时有专义论及,多强调经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是维持封建的社会、政治秩序和纲常伦理的主要理论基石。但显然数千来部基本固定不变的经书是不可能自动适应各个时期的封建统治阶级的需...  相似文献   

2.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出图[2004]743号文批复,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活动,经一年多的工作,评比结果已经揭晓。《中国农业年鉴》等109种年鉴获中国年鉴奖;《中国林业年鉴》等105种年鉴获中国年鉴奖提名奖。  相似文献   

3.
《文史哲》1993,(6)
<正> 由山东大学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讨论会于今年8月3日在山大邵逸夫科学馆召开。来自大陆、台湾的专家、学者100多人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100多篇。会议围绕《周易》与哲学文化的关系这个主题,着重讨论了《周易》的经与传;易学发展史;易学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关系;易学与中国当代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易学与现  相似文献   

4.
“肘传千年丹篆术,口诵《黄庭》两卷经。鹤观古坛槐影里,悄无人迹户常局”。唐代道家吕洞宾在《题宿州天庆观》中的四句诗,缩影了《黄庭经》被世人持以修炼养生的生动景象。《黄庭经》和《道德经》、《周易参同契》被目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三大经典,近年气功流行,又被气功界人士列为气功的主要经典之一。《黄庭经》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具有崇高的地位。《黄庭经》是中国道教系列经典的总名。以《黄庭经内景经》和《黄庭经外景经》为核心,环辅以《太上黄庭中景经》、《黄庭遁甲缘身经》、《太清镜黄庭经》、《黄庭养神经》、《上清黄…  相似文献   

5.
《黎族教育史》是多卷本《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中的一部,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于1992年经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列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中华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编撰多卷本《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是一项浩大、系统的民族教育研究工程,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其重大意义正如《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总序所云:“值得注目的是,民族教育既有不少相通于全国教育的共同规律,也有许多独守不群的特殊规律。这些特殊规律,是自千百年间形成赓续而来,必有其历史的…  相似文献   

6.
经国家文化部批准,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和中共茂名市委、茂名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边境城市文化经贸旅游艺术节&#183;冼夫人文化研讨会”,于2001年5月25—28日在冼夫人的故乡广东省茂名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和长期在地方从事冼夫人研究的学者、实际工作者,冼氏、冯氏宗亲代表共50多人,  相似文献   

7.
儒学经权观是儒学理论体系的方法论,以"执经达权"、"经权合一"为理论重点。儒学经权观"允执其中"的方法论特点从总体上影响了中国古典建筑对"中和之美"的追求和营造,形成了中国古典建筑审美情趣的中和原则。同时,儒学经权观一方面强调通权达变,影响了中国古典建筑规划与设计的因变制宜原则;另一方面又强调执经为本,使中国古典建筑的发展长期处于稳定状态,体现出强烈的守常倾向。  相似文献   

8.
章学诚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史学理论家,他对史学宗旨、经与史的关系、史家著述之道、历史编纂学以及方志理论等都有过精辟的阐述,亦多创新之见.他的许多史学观点对当今史学研究和方志编纂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这些民主党派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和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共产党同这样多的党派合作,是我国政治制度优越性的表现,也是建设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保证。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长期的实践中,在不断总结经验基础上的伟大创造,是中国近代经  相似文献   

10.
深入认识中国农村社会与推动农村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己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不了解中国农民,就不了解中国社会”,积极发展中国的农村社会学几乎为社会科学界的共识。目前,需要进一步认识的问题是:在研究选题与农村社会发展密切结合的基础上,保证研究结论和提出的对策的客观性与科学性,这是发展农村社会学,并使之更好地为农村现代化服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清代是中国文学发展中一个重要而又值得注意的时期。说它重要,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不曾有另一个时期,可以容许那么多的文类,如古诗、律诗、词、曲、传奇、杂剧、小说、弹词、散文、骈文、文论等同时并存,而每种文类之内,又有不同风格共争长短,其成就又不逊于每种文类的黄金时代。历史上也不曾有另一个时期,像清代那样,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经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市场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玉阁 《北方论丛》2004,(5):114-116
中国民营企业,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恢复发展,经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迅速崛起,到90年代以来的蓬勃发展,经历了20多载.截止2003年6月底,全国共有民营企业集团2185户.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经济发展的主体,更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四川社科界》2006,(2):55-59
四川省农村金融学会成立于1984年。1991年经社团管理机关登记为全省性社团法人。它既是中国农村金融学会的团体会员,也是四川省金融学会的团体会员。目前有团体会员21个,个人会员800多个。  相似文献   

14.
"国学"概念,始于清未.其从广义讲,是指中国的固有之学、传统之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从狭义讲,则专指与西方学术相对、能体现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及其特点的形上之学、文史之学.就传统知识内容而言,其包括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词章之学和经世之学;就所涉及的古代典籍来说,则涵盖了经、史、子、集四部.伴随着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与融通,以及"新国学"观念的兴起,国学本身也在发生着变化,对它的理解和诠释仍多有歧叉,所讲述的内容之界域、重点以及章节纲目等,差异不小,难有定规,并无所谓标准之国学.从当代中国文化的知识背景和时代特征来认识国学,除了要了解传统的经、史、子、集之学外,还要把握中国学术史的变化,以思想观念为经,以时代嬗变之脉络为纬,弄清楚国学的发展历史、主要思潮以及核心的价值观念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厘定国学在当代的地位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风格理论,自先秦《左传》季札观乐时就初见端倪,后经魏晋的滥觞期,直至明清才趋于成熟。古人论风格,多用体、品、格等概念,而“风格”这一范畴,则往往多用于对人物的品评,后来才逐渐挪用于对文章风格和文艺作品风格的品评。况周颐的《蕙风词话》一书使用“风格”达10余次之多,几乎都用于对词作品风格的品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境内史前时代城址在各地陆续被发现并多经发掘。与此同时,随着国外考古学理论的引入,有关史前城址的功能及其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地位的讨论也空前热烈。中外学者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直接推动了中国考古学乃至整个历史学和与之相关的诸多学科研究的深入。马世之先生倾多年心血,近时推出他的又一部新作———《中国史前古城》,为中国古代城址的研究奉献了一部值得称道的力作。资料全面、翔实是本书的第一特色。作者将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全部史前古城址依文化地域分作中原、海岱、江汉、江浙、巴蜀、河套等六大…  相似文献   

17.
唐代“鬼门关”诗云:“一去一万里,千至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鬼门关在今广西北流县,《新唐书·地理志》:“容州北流县南,有两石相对,迁谪至此者,罕得生还,俗称鬼门关。”唐宋间贬至海南者多取道经此,故而关名、诗名皆颇著。此诗多以为李德裕作。如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名胜辞典》“广西北流县,鬼门关”条:“唐宋诗人迁谪蛮荒,经此而死者迭相踵接。唐李德裕《贬崖州》诗:‘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其  相似文献   

18.
教育评价起源于古代中国,到近代发展于美欧,经传统考试、科学测试和科学评价等过程,已形成特点和模式。自8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教育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发展迅速,但终结性评价多,形成性评价少,理论建设滞后,需建立立法化的评价制度、社会化的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和科学化的评价理论。  相似文献   

19.
《大荒经》描绘了一个四面环海的世界,前人基于"华夏一体观"和"中原中心观"看《大荒经》,因见其所记地理无法与华夏版图吻合,故多视之为无稽之谈。实际上,《大荒经》成书之时,华夏世界尚为分疆裂土的状态,不可能出现华夏一统的世界观和地理学,《大荒经》所描绘的只能是华夏域内某个局部地区的地理。上古时期,华夏域内确实存在着一个"四面环海"之地,这就是山东地区。《大荒经》所反映的即上古山东的地理,根据《大荒经》的记载,可以勾勒出山东半岛的海岸线,莱州湾、长山岛、琅琊台、海州湾,在其中皆有反映,整个《大荒经》世界不出山东范围。《山海经》这部保存了大量上古地理和历史讯息的古书一直蒙受误解,准确理解《山海经》,将使我们对于山东地区上古史乃至整个中国上古史的看法为之彻底改观。  相似文献   

20.
经学与史学是中国古代因缘颇深的两大显学。在中国古代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经史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先秦“六经”亦经亦史的特点,决定了此后经史之间难以割舍的因缘关系;汉代是中国经学兴起的时代,同时也是史学标榜“成一家之言”之时,这一时期经学对史学思潮有重要影响,史家崇经意识非常明显;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呈现出重视人物品评和历史评论,以及南北朝史学风格迥异等现象;隋唐时期经史关系集中表现为统治者对于经史之学的高度重视,由此出现了经史同步大总结的时代学术现象;宋明时期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理学化经学对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清代经史之学从清初提倡穷经经世和以古筹今的实学思潮,到清中期后兴起的今文经学派的援经议政和治史明道,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学术特点。而乾嘉经学为考据而考据,史学也多由经学而入,受汉学藩篱所囿,只有浙东史学继承了清初经世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