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均衡到演化:经济分析方法演进的一条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均衡概念的界定出发,概述了经济学均衡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经济系统的非线性分析方法对经济均衡,特别是均衡演化思想及概念的贡献。最后,介绍了经济复杂性分析方法对经济均衡及其演化的内涵的发展。综述这些关于经济均衡及其演化的探讨过程,本文归纳了一条经济分析方法从均衡到演化的演进道路。本文表明,从均衡到演化,经济学一直在探索一个更一般、更本原的理论,在替人们找回实际经济现象中一度被舍弃但非常重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经济演化分析方法及其主要来源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演化经济学是以有限理性假说为基本范式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有三个标准:本体论标准、反还原论标准和生物学类比标准,它所采用的是个体群思维方法并强调心智在分析中的作用.经济演化思想主要来源于制度学派与奥地利学派的演化理论,这种分析范式使经济学对于现实世界的描述更为准确,从而奠定了现代演化分析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梳理现代演化经济分析的形成与发展脉络可以发现,是生物学还原论思想和回归均衡分析的冲动,阻碍了其对经济生活的解释能力。分工与演化是描述经济有机体生长发育过程的两个维度,是经济系统的一体两面。分工理论如果能够审慎地处理均衡分析的重要程度,现代演化分析能够扬弃生物学还原论的思想,并恰当处理均衡范式在演化分析中的重要程度之后,两者融合所构建的分工演化分析框架,将使现代演化经济分析拥有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演化经济学与博弈论并非是两种不可通约的研究范式,它们长期存在互动与交流。演化博弈论和主观博弈论在演化分析中的作用与局限显示,尽管随着博弈论的发展,经典博弈论的许多假设被放松,博弈论具有更多的演化性质,日益成为演化经济学重要的建模工具,但是,无论是演化博弈论还是主观博弈论都无法解释自身客观博弈形式的演化,博弈论还不能成为演化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而建构一个融合变与不变或均衡与演化的理论体系将是未来经济学的理论前沿。  相似文献   

5.
社会经济分析中的演化理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社会经济分析中演化理论的最新进展加以评述 ,分析了演化经济理论和新古典经济理论在方法论、认识论、企业概念、时间感知和随机因素等方面的不同点 ,指出了演化理论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6.
当前,生态经济学的某些研究领域已显现出被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陈旧框架同化的趋势。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生态经济学实际上长期忽视了对"演化"属性的关注,并在研究中排斥制度因素。鉴于此,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应当重视对"演化"和"制度"的关注,这将催生一门新学科——演化生态经济学。它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优势,对中国这样生态—经济矛盾突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过程的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理论最早由熊彼特提出来,演化经济学吸收了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其主要理论贡献在于提出了技术创新演化分析的基本内核——新奇性。在此基础上,演化经济学对技术进步的过程进行了实质性分析,提出了技术变迁和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技术创新的演化分析对于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完善各项制度安排、培育企业的技术创新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运用"历史-伦理"方法,揭示制度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化,把理论、历史与政策融于一体的研究框架是熊彼特曾称之为"施穆勒纲领"的主要内容.施穆勒纲领经过新新历史学派经济学家桑巴特、韦伯、斯皮索夫等人发展后,对熊彼特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同时,它也对美国老制度学派的诞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作为演化经济学最重要的两个流派,新熊彼特学派和美国老制度学派在德国历史学派中有其起源.施穆勒纲领虽然是一种朴素的和直觉上契合了现代宇宙观的原始形态的演化经济学研究纲领,但它却强调了现代演化经济学发展中所忽视的伦理要素和欠发达经济等问题,特别是在当代社会,如何减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排斥已经成为演化经济学的研究前沿.因此,重新认识作为演化经济学先驱思想的以施穆勒为代表的德国历史学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演化经济学与经济变迁理论的新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演化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它彻底抛弃了新古典经济学所蕴含的牛顿力学隐喻,而借鉴现代生物学进化隐喻来构建其理论纲领,发展出一种完全异于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制度和技术变迁理论由于运用了演化经济学的动态分析框架,在技术变迁、产业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演进等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6,(2):28-37
中国经济转型与改革的大趋势是纳入国际通行的市场经济体系,而针对"中国特色"经济现象的理论研究成果也逐步纳入国际学术界,这需要国内学者对中国经济现象进行研究时,尽量能够运用国际学术界常用的研究范式分析和论证各种经济问题。国内外学者已经对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以及优缺点进行了归纳和论述,本文试图把这些作者的思想和看法进一步引申和细化到金融学领域,提出并论证主流经济学方法与演化经济理论方法的有机结合,是能够对中国金融问题进行解释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的结论主要针对中国金融现实情况提出了理论界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有关课题之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