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大华 《浙江学刊》2004,(3):147-153
张君劢一生"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问",是现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学问家.但长期以来,人们研究较多的是他挑起1923年的"科玄论战",成为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而对他的学术和政治活动研究不多.实际上,他对儒家思想的阐发,对西方学理的输入,对治学方法的重视,促进了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的转换,加快了中国学术与世界学术接轨的步伐,其对中国现代学术的贡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何清 《学术交流》2008,(4):156-159
从当初激越的感性表达到现在沉稳的理性抒写,这是张承志散文创作风格演变的表象.但通过对他近些年来学术散文的考察,发现他所有关于"学术"的探讨都被一种厚重的"精神的在场"所覆盖.散文中的"学术"只是他用来表达自己的精神之思与文化反思的依托,是他坚守 民间立场表达民间精神追求的方式.在那些看似"学术性"很强的散文作品中,灌注的是一个民间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情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麦克·布洛维的学术实践与思想在中国社会学界受到越来越多的瞩目.然而,其学术思想容易给刚刚接触的人一种割裂感,尤其是他从马克思主义旨趣到公共社会学旨趣的转向让人费解.按其智识形成历程,布洛维的学术成果可以划分为四部分,即作为"学术工人"的工厂民族志实践、反思性科学方法论总结、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和作为"传道者"对公共社会学的提出与推广.布洛维的研究旨趣发生过两次转向,其一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分析层次的微观--宏观转向;其二是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转向.贯穿布洛维学术历程始终的是马克思主义价值关怀.马克思主义是其理论基点,反思性民族志是方法,实在的乌托邦则是方案,这些最终又统合于公共社会学所希冀的社会学家对于激进社会变迁的推动.从"学术工人"到"传道者",布洛维艰苦却成果卓著的田野研究与在世界各地推广公共社会学的努力使人钦佩,这也正是我们所有社会学从业者实践的榜样.  相似文献   

4.
教师是知识社会的促成者,没有他们的尽职尽责,社会的发展将不堪设想.一切关于教师的研究都应该从明确什么是"教师"开始,无关于"教书育人"角色的大学教师的学术权利是不存在的.发端于西欧中世纪大学,以学术自由为核心的学术权利已经得到法律确定,然而法律权利能否得到实现,一方面取决于正式制度的保障,另一方面取决于权利主体能力的增长和群体生活的认同.学术权利不是先赋性的道德权利,而是一种后致性的资格权利.  相似文献   

5.
在进入本文的论述前,有必要先澄清以下三个术语的含义: 一是"学术创新".这个术语在其过分频繁的使用中正在失去其原初的含义.有鉴于此,我们也不得不区分出两种不同的"学术创新":一种是"形式上的学术创新",即试图运用新的时髦的术语来阐述旧的问题.另一种是"实质上的学术创新",即通过新的论点、新的视角的引入,或通过对新的论证方法、新的论据的采纳,实质性地推进、推翻或更正了前人和同时代人的研究结论.本文是在"实质上的学术创新"的意义上使用"学术创新"这个术语的.  相似文献   

6.
也谈"从契约到身份"--对第三法域的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代社会中的"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在现代社会中正转变为"从契约到身份"的运动.确定强势主体与弱势主体这样一种"新身份",成为第三法域的显著特点.这种新身份的形成,导致新的法律调整原则、新型的权益观以及新型的法律调整模式等一整套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当今国内外文化和学术世界问题繁杂,但根本问题在于:学术功利和学术真理之间的根本对立.学术功利主义今日已成为全球商业化时代之结构性必然.本身受到传统思想拖累的人类人文科学及其伦理学,难以朝向学术思想真理之探索.在此情况下,中华孔孟伦理学,也就是仁学,由于其强调"为真理而真理"("朝闻道")的历史"诚学"精神,而可能被应用于未来人类人文科学和伦理学的革新实践,从而在全球人文科学商业市场化趋向中,引生一种仁学的、非功利主义的、理性主义的学理探讨之转向.为此必须克服中外两种时代思想倾向之局限:泛汉学主义(经验主义)之"中学"和后现代主义(非理性主义)之"西学".此二者各以不同的方式均朝向反学术理论化的思考方向.作为封建制度历史产物之"儒学"和作为永恒伦理思想之"仁学",必须加以区隔.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特有的伦理学思想--仁学,将可能成为未来国内外人文科学革新实践之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8.
"运思"作为德国民族所特有的一种哲性思维,经过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转化为一种诗性思维."运思"就成为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的一种"阐释"策略.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之诗的"运思",是经历选择-接受-疏离的发展过程而达到的.  相似文献   

9.
冯毓云 《求是学刊》2013,40(4):114-122
20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流派层出不穷,其数量之多、花样之新、更迭之快、创新之高,在文学艺术的史册上绝无仅有。这种景象得益于各学科的大融合、学术视野大交叉的大综合趋势。像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结构主义等流派,文学上各种新的叙事模式的兴起、发展和建构都涉及对科学作出回应,尤其受益于C.达尔文、A.爱因斯坦和S.弗洛伊德等人的科学思想。20世纪一大批科学家、艺术家、作家、学者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或天才地、或敏锐地、或自觉地洞察到时代之魂,即一个时代知识思想汇集融合的精髓,并身体力行地在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无人区"去探索、去践行、去开创,为人类的文明史留下了"新的根基""、新的故事""、新的结果",催生出新的科学、新的文学艺术、新的方法、新的知识结构,而且更新了人的哲学观、价值观、自然观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诚信",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项道德原则,产生于远古的祭祀活动,发展于春秋的会盟活动。它以等级政治道德要求为核心,包括人神之信、君臣之信和君民之信,而这些内容为等级结构和法律所制约。从性质上说,"诚信"是中国传统公法文化中的重要观念;而作为普遍道德意义上的诚信和基于商品契约的诚信,并没有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独立的社会道德和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11.
张伟 《浙江学刊》2001,(1):130-135
本文对元代浙东学者杨维桢的生平事迹及学术成就作了比较全面的探讨,指出杨维桢是一位关心民瘼、崇尚节气的学者;他为学博洽,著述丰富,在经学、史学、文学诸领域均取得了相当的成就,而诗文方面的成果尤其令人瞩目,有"文章巨公"、"第一诗宗"之誉.  相似文献   

12.
建院初期,为探索一条符合科研规律的学术管理制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把成立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作为院学术制度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相继成立了19个所级学术委员会,并制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暂行条例》。这届经过民主集中推荐程序产生的学术委员会,在学术建设上具有一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注重敦煌学的学术背景与学术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重新面世已经108年.近百年来,随着藏经洞古代文献、文物的流散而兴起的"世界学术之新潮流"--敦煌学,已成为得到国际学术界普遍承认的"显学".但是,敦煌学是否是一门真正经得起严格科学界定的独立学科,国内学界一直有不同的认识.对此,我曾经在<对敦煌学百年回顾中若干问题的认识>一文中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弄清该学科的构建与其学术背景、学术渊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关于学术规范和学术批评的论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文全  王刚 《浙江学刊》2005,(2):139-143
近年来,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成为中国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主要从治学方法的角度,在已有的关于中国学术界学术规范和学术批评讨论的基础上,对一些违背科学研究的基本精神、丧失"朴学"传统的种种"失范"现象进行了简要的评述,认为批评乃是保证学术规范和学术健康发展的主要手段,并呼吁学界同仁从对中国学术建设和学术发展负责的高度善待批评.  相似文献   

15.
人文社会科学以它特有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引导和规范人的行为的功能,教育和管理社会组织的功能在社会中发挥着它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国高等学校都有对教师和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考核的各项制度和标准,但其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结合作者近几年开设“学术创新与学术规范”课程的实践,提出了目前我国高校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在高校中开展学术创新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丽 《学术交流》2007,(9):183-185
学术规范是学术共同体进行学术研究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和道德要求。加强学术引证与学术注释的规范,矫治文献引用的失德行为,是学术界和出版界必须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要改进出版物的注释体例规范,坚持出版社三审制度,推广论文发表专家匿名评审制度。同时,各刊社之间加强横向联系,建立合作机制,通过媒体进行客观公正的批评与监督,加强对抄袭剽窃等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7.
明人阅读、接受《山海经》的历史情况,具备提炼问题并进行断代研究的学术价值.《山海经》文本在明代得以广泛传播,明人进入阅读《山海经》的普及化时代;《山海经》的学术价值在明代得以重新树立,通过"夏鼎说"等问题的申说、论争,明人彰显出治《山海经》之学的高度自信.明代的阅读风气与学术流变互为表里,更易了人们接受《山海经》的传统认知,以"古文奇书"为接受预期的认知形态,尤其是对"奇"的标举,促生出诸如"史部""子部"的属性转变等学术问题.明人接受《山海经》的历史全景,描绘出"明人"这一学术群体在学术史上的独特性情与地位.  相似文献   

18.
学术荣誉是科学共同体根据科学家取得的独创性研究成果对增进科学知识贡献大小而授予的荣誉性承认.按照默顿的理解,学术荣誉依次包括引用回报、科学奖励和命名,基本上形成了科学家研究生涯的阶梯.无论对科学家个人而言,还是对科学共同体而言,科学家的学术荣誉追求具有重要的"兴奋剂"作用.这对于中国杰出科学家管理具有特别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的专家决策其主要缺陷是监督程序与监督主体欠缺或不完备,学术和司法机构难以监督,责任制度难以操作。建议在科研立项中普遍设立异议程序,在成果评奖中公布无需保密的材料;在科研立项和成果评奖中,设立收取一定成本费的复议程序;普遍实行专家评审意见的反馈制度;把学术行政管理规章整合、修改补充后上升为国务院法规,试行后修改确立为法律;加强司法监督,把学术行政中严重渎职问题的处理纳入《刑法》范围。  相似文献   

20.
学术转载是以公正为基本要求的学术活动,其不公正现象与学术失范有关,其价值准则与学术规范表现为内在的吻合。公正的学术转载依赖于学术转载的公正机制。学术转载过程公正是学术转载结果公正的保证。建立学术转载的公正机制应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改革现有学术转载的程序模式;二是引进监督机制;三是建立学者型编辑队伍;四是制定和完善学术转载的技术规范;五是改革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