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中日两国关于中国人赴日留学的问题已有多项研究,尤其是以清朝末期为对象的研究更是积累了大量成果.在日本方面,实藤惠秀是开拓这一研究领域的先驱者,其代表作有<中国人日本留学史稿>(日华学会,1939)、<中国人日本留学史>(黑潮出版,1960)和<中国留学生史谈>(第一书房,1981)等.20世纪70年代,以黄福庆、细野浩二为中心,开展了有关19世纪末清朝派遣留日学生政策的研究.这些研究都认为清光绪皇帝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留学生派遣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则重点探讨驻清公使矢野文雄的"留日学生派遣提案"问题.  相似文献   

2.
太平洋时代中国外交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周边外交是维系东亚安全格局的重要力 量。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韩日友好年。但是,2005年的日本 外交咄咄逼人,在历史认识、参拜靖国神社和领土问题上不断对其周边国家 进行挑衅。对此,太平洋时代的中国应当如何选择。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 探索。本文认为:具有怀柔与中庸等传统文化精神的中国特色外交为突破 东亚安全困境提供了新思路;继续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邓小平外交 原则,积极构筑亚太大周边战略,才能更好地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为 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3.
1997年5月,以自民党"日华关系议员恳谈会"为主的日本政界亲台势力重新组合,组成了日本国会最大的跨党派亲台议员组织"日华议员恳谈会"."日华议员恳谈会"在继承了其前身"日华关系议员恳谈会""密室政治"、"亲台宗旨"、"日台沟通中介"等既有特点的同时,也有"跨党派全方位化"、"组织成员新生代化"、"日台政治沟通多元化"等新特点.作为日本政界亲台势力的"代言人",虽然"日华恳"并不反对中日两国既有外交关系框架,但其"亲台制华"政策对中日关系、中国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他四次赴日本收集日本侵华资料,而且还在日本侵华85周年纪念日的当天,创建了"日本侵华文献资料馆"。"只要能起到不忘历史,警示后人的教育目的,我愿意把这件事做下去,让后人能够更多地了解日本侵华的历史。"董立,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商人,而且做得挺成功,但许多了解他的朋友都知道董老板更是个执着的文化人,他对文化和历史很认真。他四次赴日本收集日本侵华资料,而且还在日本侵华85周年纪念日的当天,创建了"日本侵华文献资料馆"。展览馆里收藏和展示的藏品近万件,均为纸质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日本企业普遍走上了国际化经营的道路,开展海外事业的企业越来越多。目前,日本企业海外事业的主要对象已由欧美发达国家转向东亚发展中国家,其主要目的以扩大对外贸易、占领东道国市场为主。在东亚的日资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对日方出资者的回报也好于在北美、欧洲和中南美的日资企业。以此为背景,今后3年日本企业不仅将继续以海外事业为中心开展经营活动,而且还将以东亚特别是中国为中心开展海外事业。对此,我国要采取积极的对策,全面促进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适逢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卢沟桥事变"80周年。在这一时间节点,中国日本研究学术团体纷纷以年会形式举办研讨会,对日本视域中的东亚问题、日本社会转型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以及中日经贸合作进行深入研讨。中华日本学会2017年年会暨"日本视域中的东亚问题"学术研讨会2017年10月21—22日在长春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华日本学会、东北师范大学主办,东北师大历  相似文献   

7.
日本古代历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大陆历史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日本古代史和东亚区域历史之间存在的诸多内在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学界开始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者们提出了将中国、日本和朝鲜历史进行整体把握的"东亚世界论"。在平成时代,日本社会在方方面面表现出与此前历史不同的阶段性及独特性特征,学界需要对应地从各方面进行专题性的回顾与总结。在平成时代,作为研究东亚区域史的重要理论和研究领域,"东亚世界论"继续得到学界的重视和研究,同时也表现出了一些时代性特征,有必要对此进行梳理、总结。这一工作除了对东亚区域史的深入研究具有推进作用之外,由此还能够了解到平成时代日本社会对华思潮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8.
臧运祜 《日本学刊》2006,(2):129-138
1938年12月,日本侵华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之后,为实现建设“东亚新秩序”的目标,近卫内阁决定设立“兴亚院”,作为决定和实施对中国占领区政策的总机关。本文主要运用日方的档案资料,考察了“兴亚院”的设置与正式成立过程,分析了该院的组织结构与性质,并简述了“兴亚院”成立初期在处理“中国事变”上取得的“业绩”,特别是成功诱降汪精卫集团。因此,可以说“兴亚院”是地道的“灭亚院”,它的存在,验证了战时日本“东亚新秩序”的本质,并为我们今天认识日本侵华历史提供了又一个“物证”。  相似文献   

9.
由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和外交学院联合主办的"日本经济、中日关系与东亚合作"研讨会2007年12月29日在京召开.50余名日本总是研究的专家学者与会.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友好的历史渊远流长,璀璨的汉唐文化曾敲开日本民族文化的大门,及至近代,日本先进的学术思想又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但自甲午战争始,日本军同主义对中国虎视眈眈,1931年发生的九一八事变,终于拉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帷幕。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将侵华战火扩展至全中国,国家的灾难,民族的危机.迫使不想当亡国奴的中国人要奋战到底。  相似文献   

11.
孟昭毅 《唐都学刊》2003,19(2):20-25
日本汉诗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结晶。作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汉诗迄今已有 130 0多年的历史。梳理和廓清这一历史 ,以凸现日本民族对汉文化独特的接受和创发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贺平 《日本学刊》2020,(2):140-158
国际日本研究的中文译介对于中国自身的日本研究和对日认知不无借鉴。首先,通过日本、西方、中国三个主体之间彼此形成的镜像关系,利于更为全面地认知日本这一“对象”。其次,国际日本研究的译介在方法论意义上,突出地表现为理论的镜鉴与研究方法的互参。当前,国际日本研究的中文译介在基础积累和规模效应上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国际日本研究译介的既有成绩和现存不足都提示,深化日本研究需要从全球化的、多元的视角出发。但与此同时,需要辩证地看待国际学界的日本研究,看到西方学界、日本学界和中国学界的各自长短,避免先入为主强调某国或某地区的“中心论”。  相似文献   

13.
陈露  张玉勤 《阅江学刊》2012,4(4):144-148
汉文化深深影响着邻近诸国,日本文学在汉语文学的学习中继承、发展。两国在文学之道上都有"风雅"观,风雅由中国传入日本后发生了流变,日本沿用了"风雅"二字,但并没有完全接受,而是结合本民族的审美意识,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风雅观,与中国重在发挥社会政治功用的中国风雅观截然不同,这反映了中日两国审美意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In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 the United States claimed to be neutral, but was in fact pro-Japanese. Before the war, it repeatedly refused mediation requests by China and Korea and rejected Britain’s joint mediation proposal while tacitly agreeing to or inciting Japan’s launching a war. During the war, American diplomats, as wartime protectors of both Japanese and Chinese nationals, frequently went beyond the limits of international law to protect Japanese spies in China. As the only mediator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he United States rejected the joint mediation efforts of European powers and helped reduce international pressure on Japan. At the same time, it unilaterally convinced the Qing government to accept Japan’s aggressive demands so as to help Japan achieve its war aim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United States’ bias towards Japan was that it hoped to use Japan to end the tribu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in order to further open the door to China while weakening the influence of Britain and Russia in East Asia.  相似文献   

15.
美国总统奥巴马执政后,为应对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中国崛起和日本政坛"地震"的多重挑战,采用"巧实力"外交手段维持美国在东亚的优势地位。美国政府以东亚地区安全局势骤变为由,利用自身的军事优势、联盟体系强行介入东亚地区事务,形成对东亚地区的"主导"。通过对日多层次的"沟通",影响日本当局对区域安全局势的判断,使日本放弃了塑造新的地区秩序意向,回归到寄自身安全于美国东亚安全战略结构的传统道路上,最终完成了对鸠山政权调整日美两国关系意图的压制,在日本政权更迭之际成功地维系了美日两国"主从"关系的现状。美国对日外交对我国维护东北亚安全利益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郝润华 《唐都学刊》2007,23(4):59-64
20世纪的鉴真研究一开始就因问题的性质而汇入了世界学术的潮流.中国大陆地区与日本的研究最为兴盛,大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于<唐大和尚东征传>;二是鉴真生平与东渡经过;三是鉴真思想及其对日本佛教文化的影响.当然在总结其成就的同时,对于其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缺失以及鉴真研究的前景也需进行一些探究,以期进一步推动鉴真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7.
张翠  徐放鸣 《阅江学刊》2012,4(3):134-138
同处于东亚文化圈的中国和El本自古便有文化上的交流,主要扮演文化思想输出者角色的中国对主要扮演文化思想输入者角色的日本影响之深远不言而喻,但两大民族审美意识传统又都渊源有自,别具自我特质。从意象谱系的简素与繁复、情感表现的纯粹与功利等两大方面解读《万叶集》中七夕和歌与唐诗中七夕诗歌的艺术表现之不同,不仅有助于深化中日审美文化的比较研究.而且对申日审姜意识彤态差异的厘涪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在明代中日关系中,纺织品交流是重要的一个内容,其中又以明代纺织品流播日本为主。本文主要以两次入明进行朝贡贸易的日本使臣策彦周良为例,以其朝贡日记《初渡集》为基本素材,分析和研究明代中日纺织品交流的特点。总的来说,明代纺织品流播日本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有政府赏赐、友人馈赠、使臣自购以及走私贸易等。而赏赐品中以丝丝、文绮、纱罗、绢布及金织袭衣等为多见,馈赠品以便于携带、轻巧的手巾、帽巾、手套、枕盖等为主,使臣自购物中尤以红线、毡毯为多。  相似文献   

19.
马全社 《唐都学刊》2004,20(6):86-89
日本美术是东方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历史进程中,更多的是与传入日本的中国文化艺术的融合。从日本的农耕社会和佛教美术时代到浮世绘世俗化时代,中国的佛教文化、唐宋文化对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文化艺术在诸多方面成为日本艺术在视觉图像和绘画理念的原型。日本艺术家在对中国文化的探究借鉴之"视"中,也在不断地强化着自己的东方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