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获得淬硬H13模具钢在高速铣削后的高质量表面,基于单因素实验设计法,采用TiAlN涂层硬质合金立铣刀对其进行高速铣削实验。通过使用NPFLEX白光干涉仪和PROTO X射线衍射仪对加工后工件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以及表面残余应力进行测试,同时分析了切削速度、每齿进给量和轴向切深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切削速度为150 m/min时,表面粗糙度Ra值最小;当每齿进给量为0.06 mm/z时,Ra值最佳;而当轴向切深为0.06 mm时,Ra值最大。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大,表面残余压应力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随着每齿进给量的增加,表面残余压应力变化并不显著,而随着轴向切深的增加,表面残余压应力增大;最大表面残余压应力和最小表面粗糙度的组合并不在相同的切削参数下获得。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H13钢硬态车削过程中的切削力与工件表面粗糙度,课题组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正交试验法设计车削试验。通 过极差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对切削过程中切削力以及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并比较切削力与表面粗糙度的变化 规律。结果表明:影响切削力的显著性参数为背吃刀量>进给量>切削速度;影响工件表面粗糙度的显著性参数为进给量>切削速度>背吃刀量。通过单因素试 验分析可知,切削力与表面粗糙度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趋势和切削力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液滴撞击热多孔介质表面的热流耦合问题,笔者建立了三角锯齿模型来表征多孔材料的表面粗糙度,运用二维轴对称模型来简化三维问题的计算。运用流体体积法(volume of fluid,VOF)来追踪液滴变形过程中两相界面的变化,运用RNG k epsilon模型来计算湍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液滴的We数越大,润湿能力越强,多孔材料的降温效果也越好;多孔材料表面温度Tp越高,液滴的渗透能力越强,多孔材料的降温效果也越好;液滴比热容cp越小,液滴的渗透能力越强,但对多孔材料的降温效果越差;多孔材料表面粗糙度Ra越大,液滴润湿能力越差,但对多孔材料的降温效果增加。该研究成果对多孔介质表面湿润、渗流及传热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燃气灶外壳零件的成型质量和安全性能,课题组基于DYNAFORM建立燃气灶外壳的有限元模型并完成优化模拟。以圆角半径A、压边力B和模具间隙C作为影响零件成形质量因素,以最大减薄率y1和最大增厚率y2作为优化目标,应用Box Benhnken(BBD)设计响应面(RSM)试验;采用DYNAFORM 6.0有限元软件模拟试验并获得样本数据,得到y1与y2的多项式回归响应模型;结合遗传算法对多目标优化函数进行优化求解,根据带精英策略的改进型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 Ⅱ)获得优化后Pareto最优解集。最后选取了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取整得到A为13 mm,B为335 kN,C为0.84 mm。根据NSGA Ⅱ预测结果y1为23.32%,y2为2.80%,经数值模拟验证,最大减薄率和最大增厚率分别为23.39%和2.96%,因此试验结果和预测结果误差低至0.3%。文中采用的零件成形质量多目标优化方法准确度高,为提高同类外壳零件的成形质量提供一种有效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7075航空铝合金在超声椭圆振动切削(Ultrasonic Elliptical Vibration Cutting, UEVC)下切削速度、背吃刀量、振幅和频率对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影响。课题组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切削方式对航空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UEVC过程中,随着切削速度和切深的增加,切削力逐渐增加,切削温度逐渐升高;随着X方向的振幅和振动频率的增加,切削力和切削温度逐渐降低;背吃刀量对切削力的影响最为明显。与常规切削(Conventional Cutting, CC)相比,UEVC能够明显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是一种改善航空铝合金切削性能的有效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6.
表面粗糙度是衡量加工零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表面粗糙度进行提前预测有利于提高加工质量。课题组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了YG8硬质合金刀具干式车削304不锈钢棒料的实验,得到不同切削条件下的表面粗糙度。由于BP神经网络的算法预测精度不高而且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优化BP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初值,建立基于进化神经网络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进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有效地克服了BP神经网络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的缺陷,实现了表面粗糙度的精确预测。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7075 T651铝合金铣削过程中控制铣削力和铣削温度,减小加工变形,笔者对不同铣削参数进行研究和优化。采用专业切削仿真软件AdvantEdge建立二维铣削仿真模型,对铣削力和铣削温度进行仿真分析,对所得到的铣削力和铣削温度的结果进行铣削实验验证;设计正交试验表获得优化的铣削参数组合,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获得单一因素对铣削力和铣削温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有限元仿真和实验数据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说明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通过正交试验选出了控制铣削力和控制铣削温度的2组最优铣削参数组合;单因素试验的结果说明每齿进给量、铣削宽度和铣削深度的大小与铣削力的大小成正相关,而铣削力几乎不受主轴转速的影响;主轴转速、每齿进给量和铣削宽度的大小与铣削温度的高低成正相关,而铣削温度几乎不受铣削深度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电火花成型加工中电参数与工件加工速度、表面粗糙度和工具电极损耗比等工艺指标的关系,提出了优选的电参数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