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导致教育者无法全面掌控信息系统,思政教育工作者对高校学生思想言行的干预和引导作用大幅下滑。面对思政教育出现的这一困境,高校必须积极构建思政教育新机制,探究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思政教育新路径。《"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马云霞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年版)一书,为创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
吴鹏 《办公室业务》2024,(3):172-174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将创新创业带入教育视野,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是培养学生就业意识和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必然趋势,也是响应国家政策的必然要求。要让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思政课程,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突破原有的教学理念,才能让创新创业教育发挥更好的效用。为此,文章针对“互联网+”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为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成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文倩 《科学咨询》2023,(1):208-21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的重要部分,网络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学习方式,同时也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既存在新的挑战,也有良好的机遇,所以辅导员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调整思政教育的工作路径,为学生的良好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高校作为肩负教育学生培养人才职能的重要教学基地,应当牢牢把握住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并且建立高校人工智能技术思政教育体系,在互联网时代,结合现代新兴科学技术,通过高校人工智能技术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来切实实现高校教育学生培养人才的本职工作。本文首先对人工智能技术与高校思政教育进行了简单概述,其次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最后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实践进行了深度剖析。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课程思政"建设是现实所需,体现新时代网络思政教育的要求与价值。该文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视域阐释了高校"互联网+课程思政"的内涵、探析了"互联网+课程思政"的创新模式,提出了加强"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顶层设计,围绕"互联网+课程思政"的目标,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体系,依托易班平台构建大学生网络大思政格局,发挥"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师的主导作用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余嫚 《办公室业务》2023,(23):68-70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环境、工作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调查发现,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评价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更新思政教育工作理念、创新思政教育工作内容、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法、优化思政教育评价机制等解决策略。以期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带来一些启示,从而推动这一工作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张燕 《管理科学文摘》2012,(15):211-211
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化,传统的人事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人力资源的需要,公立医院必须立足实际,推动其队伍管理工作更加健全完善。本文针对现阶段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力图为公立医院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有借鉴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社团微信公众号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高效融合,在高校日常教育管理中发挥了巨大优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话语权,挑战了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高校应逐步构建组织和保障体系,专业化运营社团微信公众号平台,合理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唱响时代主旋律。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战略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高校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改革的重要契机。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程改革中,既可以丰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拉近学生与思想政治之间的距离,又可以进一步改变思政课程教学停留在表面的情况[1]。本文从分析思政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探究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程改革的主要形态及实效,以此获取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已经逐渐进入了"微时代",作为培养国家重要人才基地的高校,在"微思政"方面如何更好地跟上"微时代"的脚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在详细阐述了"微时代"高校"微思政"的概念和作用的基础上,对如何在"微时代"推进高校"微思政"的措施提出了建议,希望能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杨莉 《决策与信息》2011,(12):142-143
本文在分析网络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网络监控能力,加强正确的舆论指导,加大财力和技术投入,开办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扩大思政教育途径等对策,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互联网教育平台和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体系逐步迈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时代,在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形式及教学模式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化。目前,通过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的实际调研发现,思政课程教师团队已经普遍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线上教育平台以及融创工具等来开展思政教学活动,大大提升了思政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与此同时,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也存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等现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和实操技能较低,  相似文献   

13.
孙燕 《科学咨询》2023,(4):53-55
高校思政课要进一步深化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高校要准确把握思政课与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在根本任务、实现路径和时代价值等方面的内在契合点,探究党史教育在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和教师等各要件中的具体运用,为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提供一套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路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4.
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技术打破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条条框框和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都造成了强烈冲击。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提供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方式和新手段。利用新媒体技术转变高校思政教育观念,不仅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还大大拓展了高校思政教育平台、丰富了思政教育手段,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历史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与时代的深入发展,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完善学生的思想品格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重要性,随后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最后探究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路径,以期为促进高职课程思政教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思维能为高校党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新思路,“党建+社区服务”“党建+社会实践”“思政+志愿服务”等思政教育资源整合新模式体现了互联网思维的跨界、创新、整合、共赢等特征。思政教育资源整合新模式能突破固有的教育模式和思维定式,因此,高校组织工作人员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与党建教育活动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五维空间”实践项目是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生物技术学院组织大学生开展的一项党性教育与社区志愿服务协同并行的实践教育活动,它利用微信、微博、易班等网络新媒介让教育活动同时在“线上”“线下”进行,让教育理念渗透到“互联网—课堂—社区—社会—家庭”的“五维空间”中,让学生在不同主题场景中开展教育活动,从点到面进行深化,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从而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指导功能。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为他们成长成才指引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需要构建完善的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政教学模式。本文主要阐述了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意义,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如何加强思政教育与高校课程思政的融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管理学》作为高校经管类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将《管理学》作为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对于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对此,文章在提出《管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具体举措的基础上,构建了《管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BOPPPS混合教学模型并在六个环节有机融合思政元素。实践表明,该模式的实施能使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更有成效。同时,该教学模型也可为授课老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今世界已经正式进入新媒体时代。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国家已经快速地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但是这种情况也为大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怎样在这种情况下完成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已经成为辅导员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本文主要分析了在现在这个背景下辅导员展开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更好地完成思政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红色文化能够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究融媒体时代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育人体系的路径,本文从红色文化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当前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机遇,阐述了高校思政育人体系融入红色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不同的方向提出了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育人体系的创新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