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从基层上看去 ,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费孝通《乡土中国》人生的苦难是永远和生命相关的 ,回想起在乡下的日子 ,日子就变得透明和快乐。真正的苦难在乡下 ,真正的快乐在苦难中。你能到乡下去吗 ?作为人 ,既要享受快乐 ,也要享受苦难。———贡平凹《我是农民》我溺爱偏爱着中国的乡村 ,爱得心痴、心痛 ,爱得要死 ,就像拜伦爱他的祖国的大地一样。我知道 ,我最合适于唱这样一支歌 ,竟或许也只能唱这样一支歌。———臧克家《泥土的歌》序文乡土作为人类诞生的摇篮 ,成为人类共同拥有的温馨记忆。当人们成群结队地拥向文明的象征———城… 相似文献
3.
朱水涌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4)
乡土小说,是作家怀着恋念故乡的赤子之心,抒写故乡的自然风光,描绘村镇的风土人情,讴歌父老乡亲的美德,表达作家对于故乡或久住地方那种独特的感受和情思.这种情怀之作,以其"浸透了乡土抒情诗气氛"而区别于其它农村题材的作品,显示着自己的艺术个性和艺术魅力.在新时期,伴随着现实主义文学的复苏繁荣,乡土小说在沉默了近二十年之后,不仅重新焕发出它的艺术光彩,而且有着它这一时期的美学特征.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新时期乡土小说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现代乡土小说的现实主义传统,借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和风俗民情图画,反映着乡村的现实生活,折射出我们时代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4.
樊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30-137
当代乡土小说中研究乡土政治、暴露乡土政治痼疾的作品值得研究。其中,对于"官本位"意识根深蒂固、扭曲人性的阴暗图景的描绘,对于乡村能人权术心态的刻画,对于当代民变危机的关注,已经成为当代乡村政治小说的突出新质。它们显示了当代作家关怀底层、针砭时弊的批判意识,并为我们从文学出发研究民族性提供了生动、深刻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从四个层面对萧红的乡土小说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萧红的价值不仅在于她是东北农民生活最早最前卫的代言人,而且在于她为人们提供了重新审视人类生存状态的真实图景,她以自己的思考与追求时刻启迪着人们应该不断地对人类自身生命活动进行审视与批判,并永远向更美好的人生境界攀登。 相似文献
6.
7.
新时期浪漫主义乡土小说突破与超越了现实主义一元独尊的桎梏。新时期浪漫主义乡土小说是在新时期社会开放的形势下,现代意识充溢于作家头脑中,主体具有与历史和现实抗衡的个体精神时出现的产物,也是文学多元化状态下的产物。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浪漫主义小说唤回存活在记忆中的过去,使之成为一种精神力量来抵御现代化进程中对传统中的美与善的亵渎、毁弃,从而反抗政治对文学的过分束缚,使文学真正地回归文学本身。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是当代颇具影响的乡土小说作家,作为一个蛰居现代都市的乡村知识分子, 浓厚的乡土情结已成为贯穿其全部小说创作的一条重要精神线索。贾平凹小说乡土情结是发 展变化的,由单纯走向成熟,经历了一个欢乐—忧郁—困惑—绝望—超越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10.
作为当代著名的乡土作家,莫言的乡土文学作品中充满着对苦难和悲剧执着呈现。他不回避也不遮蔽乡土世界存在的一切苦难和悲剧性的生存状态,而是赤裸裸地执著于展示被侮辱者和被损害者的各式困苦和悲凉,他以他的真诚和良知展示了一个相对真实的乡土世界。苦难和悲剧是莫言乡土小说始终不变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孙彦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6):88-89
迟子建对她的故乡充满眷恋,她的许多优秀作品都是写故乡的人和事,她正是带着《北极村童话》走上文坛的。她用充满人性关怀的抒写,在温婉的诗情中表达对故乡人命运的关注,赞美他们与自然之间血亲相连的生存方式。在洞察人生苦难的真相后,她努力寻找承担苦难的力量,于是她发现了乡民简朴的生活中流淌的人间温情。正是这种温情的笼照和滋润,迟子建的乡土世界才具有了纯净的品质,她的乡情才得以重构。 相似文献
12.
13.
贾平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乡土小说充分展现了社会发展变迁进程中伦理视角下人对乡土家园意识的多样化姿态,通过三重意识的并联,表现出作家小说叙述复调手法的创新。家园意识的多重复调表现为:一是从乡村走向城市双重身份下对家园意识的冷漠者;二是长期身居乡村家园意识的守护者;三是生长在农村又不甘于乡村生活的当下年轻一代,成为乡村家园意识的矛盾者。贾平凹在其作品中从多类人物视角多种层面阐释乡村家园意识,表现出乡村人物的丰富性,及乡土伦理变迁中人的家园意识的嬗变,同时也表达出贾平凹的乡土困惑感。 相似文献
14.
西北乡土小说的精神内涵许文郁一中国的乡土小说大致由鲁迅那一代人发韧,以王鲁彦、蹇先艾、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为代表的乡土小说流派,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最有力的文学流派。继而又有废名,沈从文为代表的“田园诗风”的乡土小说,以其对自然人性的沤歌和独特的审... 相似文献
15.
悲喜剧相结合的小说,在鲁迅小说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类小说最能体现鲁迅小说的特色。悲喜剧结合是对立的同一性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对立的同一性,包含着两种意义:其一,对立双方因一定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其二,对立双方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悲剧和喜剧相结合,也存在“共处”和“转化”两种情况。“共处”,不言自明。“转化”也有两种情况:一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为悲剧性人物,到另一历史时期则可转化为喜剧性人物;二是,在同一作品中,悲剧向喜剧转化。由“共处”而形成的悲喜剧相结合的作品和由“转化”而形成的悲喜剧相结合的作品具有不同的特点。前者主 相似文献
16.
出于知识分子对现实和自身的强烈危机意识,现代中国乡土小说或显或隐地都表现出“悲凉”的现代审美追求。伴随着作家不同的文化立场和精神姿态,以及中国现实与革命对乡土阶段性的影响与发现,演化出了不同的悲剧风貌。 相似文献
17.
18.
论鲁迅小说中的乡土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乡土小说,所以成为20年代,以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企及的典范之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在创作中所显现的那种较之其他乡土作家更为强烈的“乡土情结”,而这种“情结”又源于作者对浙东故乡常常的眷恋和对中国农民常常的“爱”上。可以说,鲁迅的乡土文学创作是对中国农村、农民深厚的情感文字表现,是这种真挚情感的流露。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现代派小说是一个对传统的美学规范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不断的挣脱、发展、拓宽和背离的过程。它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对西方艺术形式的借鉴探索期,多元化发展与繁荣期,文本实验的低谷期。在每个阶段的创作实践中,作家在审美观念、思维模式、主题内容及表达方式等层面各各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打上社会变革、文化思潮与时代精神的烙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