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比较了历史上的空想主义与现时代的空想论之异同,作者认为:空想主义和空想论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是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和早期社会主义状况的反映。就理论形式来说,空想主义表现为理性和正义原则的发挥,空想论则长期拘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消灭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这种抽象原则,带有明显的教条主义特征;空想主义和空想论都具有人民性,而且前者以唯心主义为哲学支柱,后者也总和一定的哲学观念结合在一起,这便使二者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因而破除它们绝非简单之事。当前特别要注意研究和总结关于生产力标准、社会发展阶段的逾越和不可逾越、利益、纯而又纯、内与外等哲学观念的变化和进展,从而牢固地树立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识,这是我们加快和深化改革的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溯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是否和欧洲相同,也有着一条空想社会主义的脉流?也有过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这一思想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令相当一些学者走入误区,认为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来自于本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列主义的传入,与中国是否有过空想社会主义无关;甚至认为中国近代根本就未萌发过空想思潮,“不论是《天朝田亩制度》、《大同书》或‘民生主义’,都不能列入空想社会主义范畴。”这显然是对历史的困惑。中国从近代起不仅相继萌发了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和王光祈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而且形成了典型的中国空想主张的特色,成为中国式科学社会主义的又一思想来源。可见,研究它无论是对于完备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还是深刻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都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那么,拂去历史的神秘面纱,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萌发原因、理论主张和历史影响等等,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以后,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被剥削人民,就在这种科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斗争。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已在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变成现实。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现实同马恩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原来设想有着某些差别,这就引起了一些议论和非难。因此,学习和研究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马列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及其演变和发展,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课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所以从思想理论上弄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无疑就成了今天我们能否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能否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能否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必须首先予以回答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在理论或实践上,往往把一些抽象的原则和空想模式当做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加以固守,做为信条去奉行。相反,却把一些本来应是属于社会主义的现象当做资本主义加以排斥、打击或抛弃。由此,不仅造成了理论的上混乱,而且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破除离开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从根本上划清科  相似文献   

6.
农村合作经济的研究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什么是合作制,什么是农村合作经济,二者有什么联系,合作经济有什么根本特点,在研究农村合作经济的某些特殊问题之前,必须首先解决这些一般的认识问题。“如果不先解决一般的问题,就去着手解决个别的问题,那么,随时随地都必然会不自觉地‘碰上’这些一般的问题。”①许多具体问题的研究就无法深入展开。因此,本文试图围绕农村合作经济的规定性作初步探索。一、合作制源流每一种经济制度,都是现实与历史连续的统一体。合作制理论也有其历史的发展过程。在探讨我国农村合作经济规定性问题时,简要回顾前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这个问题的论述是十分必要的。合作制思想,最初是在空想社会主义者那里产生的。罗伯特·欧文是合作社思想的倡导者。1825年,他以全部财产在美洲办起了自己设计的所谓社会主义合作社,即“新和谐公  相似文献   

7.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孙中山思想的核心。本文对民生主义不作一种哲学史观来研究,而是作为社会政治思潮来认识。社会主义在传入中国以后曾译为民生主义。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辛亥革命前后,人们也常常把民生主义解释为社会主义。从思想理论观点来分析,可以说民生主义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一种流派。毛泽东同志说,孙中山“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我们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①。他吸取了民生主义的有益方面,摒弃了它的主观空想色彩,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加以改造,产生了新民主主义,并且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在中国从空想到科学,由传播到成为现实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是否具有克服旧的或建立新的国家与国家政权的现实基础呢?社会主义国家是怎样的国家呢?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阐述是否充分?我认为,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还没有十分完善的国家消亡理论。这方面的总的原则思想和发展方向也不够明确。  相似文献   

9.
关于拉丁美洲哲学,对那些不具体了解拉丁美洲人思想发展的人来说,首先提出的问题是它是否存在。他们会问:“拉丁美洲哲学存在吗?”或“哲学在拉丁美洲指的是什么意思呢?”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哲学一般是不与任何特定的民族与文化限定相联系的。在论及拉丁美洲哲学这一题目之前,首先需要弄清的问题是:目前盛行的哲学概念包括哪些东西。也就是说,必须首先分析我们对哲学本质的理解。否则,我们关于拉丁美洲哲学是存在或是不存在的主张就可能被混淆或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10.
最近,广州市马列主义研究会召开了一次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理论研讨会。现将与会的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整理如下: 围绕社会主义本质的几个关系问题 雷鸣春(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我们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而要搞清楚这两个问题,关键就在于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是必须弄清楚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的五句活(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五句话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在现阶段,生产力标准同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关系?能不能统一起来?如何才能统一起来?二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现行的方针政  相似文献   

11.
普世性民族主义与中国的崛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民族主义向什么方向发展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许多人认为民族主义思潮将导致中国与西方国家发生剧烈冲突,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历史经验。然而这种认识却忽视了社会思潮的发展规律,即任何一种政治思潮、意识形态或宗教思想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不同的地区他们的内涵与功能都可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时甚至是与初始时期的思想内涵截然不同的。只要比较一下90年代的社会主义和50年代的社会主义,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和19世纪末的资本主义,拉丁美洲国家独立后的宗教作用和殖民统治时期的宗教作用,我们就可以发现它们的变化有多么惊人。本文将从普世性民族主义与传统民族主义的区别入手,分析普世性民族主义在中国崛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大大提高和深化了,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巨大胜利和重大发展。本文就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谈一点学习体会。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这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首先要回答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但是,这种计划经济能不能和商品经济相结合,能不能说,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商品经济,这就不一样了。长期以来,一直有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实际的传统观念禁锢着人们的头脑,开始时,人们把商品经济视作社会主义制度的异己物,力图排斥甚至取消它。尔后,在实  相似文献   

13.
明治40年(1907)5月,大仓书店印行了漱石的《文学论》。在《文学论》第一编第三章里,漱石使用了“非人情”一语。漱石这样给“非人情”下定义:“可称为‘非人情’者,即抽去了道德的文学,这种文学中没有道德的分子钻进去的余地。譬如,吟哦‘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其效果如何?诗意确实是堕落的,但并不能以此着重断定它是不道德的。‘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这也许是有失礼貌的,然而并非不道德。‘非人情’即从一开始就处于善恶界之外。……吟咏与人事缘分较疏远的、未混入人情的自然现象的诗,其中较多含有‘非人情’的…  相似文献   

14.
教育社会学的形成苏联对教育问题的关心可以追溯到十月革命前后。列宁曾在《民粹主义空想计划的典型》、《论国民教育部的政策问题》、《对国民教育能做些什么》、《再论按民族划分学校事业》、《人民教师的贫困》、《论我们的学校》等著作中,从社会学角度对俄国革命前学校事业的状况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并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种种设想。列宁对教育制度和社会制度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及其使用的社会学统计方法,奠定了以后苏联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理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需要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入研究探讨,是必要的。这对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当前深入研究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一著作,对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理想、巩固信念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一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是在1880年恩格斯应保尔·拉法格的请求,把《反杜林论》中的概论和第三编的第一、二章改编和补充而成,以单行本的独立著作发行。马克思在该书法文版导言中说:它是《反社林论》“这本书的理论部分中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发展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一理论的一大主题。在邓小平的著述中,“发展”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综合性概念,它首先指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但又不只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广泛的社会范畴的全面现代化。邓小平的社会发展思想包括经济发展论、政治发展论、科技发展论、教育发展论、精神文明建设论、发展动力论、发展战略论、协调发展论等八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其基本特点是社会主义方向性、民族性、整体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时期,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现代概念成了一个特别尖锐的问题。因此,人们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兴趣。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否向自己提出了制定社会主义模式,即社会主义构想的任务。依我所见,他们从来没有这样做。与空想主义者不同,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本就没打算勾画一幅未来社会的最终蓝图。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批判了一些空想主义者,因为这些人竭力按照臆想的方案组建社会,幻想实现乌托邦社会。恩格斯在给英国社会主义者爱·皮斯的一封信中说,他和马克思对未来  相似文献   

18.
资本主义为何幸存?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过时"了吗?我们对此的回答是:一方面,我们无法直接援引马克思或列宁的理论来面对今天的世界;但另一方面,马克思和列宁对资本主义发展地理不平衡的分析,为我们面对今天的全球化资本主义提供了一种宝贵的思想遗产。列宁对帝国主义的理论批判和现实斗争,构成了20世纪资本主义发生重大变化的客观背景。社会主义阵营和帝国主义阵营的对峙,使得资本主义有必要反思自身的危机,从而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实现了从旧式的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向新式的全球化资本主义的转型。我们既不能因为资本主义走向了新的世界体系,就否定当初苏联和中国搞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也不能因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合理性,就否认列宁对资本主义的某些判断并不准确,并不完全适用于今天的全球化资本主义。全球化资本主义造成了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将一种国际分工体系强加给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这种不平等的国际分工体系以及不平衡地理发展既是资本主义造成的结果,也是其幸存的前提、活力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很多人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一卷和三卷对商品价值的论述中,提出了价值规律的两重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含义。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价值理论?《资本论》一卷和三卷对价值的论述能统一起来吗?本文试图从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入手,寻觅一条回答这些问题的路径;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对“计算价值”这一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一恩格斯在评价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和萨伊的效用价值论时曾说过:“假定某人花费了大量的劳动和费用制造了一种谁也不要的毫无用处的东西,难道这个东西的价值也要按生产费用来计算吗?经济学家回答说,决没有这样的事,谁愿意买这种东西呢?于是我们立刻不仅碰到了萨伊的臭名远扬的效用论,而且还碰到了随着‘购买’而来的竞争,这样就形成了尴尬的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否划分为若干阶段?倒底区分为哪些阶段?这是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的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社会主义辩证法理论研究应当着重探讨的现实课题。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只是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问题,并未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早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共产主义原理》等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已有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依次发展的两个阶段的思想萌芽。后在《资本论》和《哥达纲领批判》中,则全面地阐述了这一思想。他们明确地指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