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认为在对“是……的”句传统的两分法(甲、乙)之外,还应新增一类丙,即是(动)+句子形式(包括单句和复句)+的(表“已然”的“语助”),丙类兼有甲、乙两式的特点;二是认为用否定形式来证明“是”的词性的方法行不通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对于《水浒》的评论,存在着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存在着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倾向。其中一个论点,就是投降是农民起义的必然结局,并把这种论点叫做“历史唯物主义”。究竟是历史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心主义?必须彻底澄清。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对于《水浒》的评论,存在着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存在着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倾向。其中一个论点,就是投降是农民起义的必然结局,并把这种论点叫做“历史唯物主义”。究竟是历史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心主义?必须彻底澄清。(一) “农民起义必然投降”论认为,妥协是农民的局限性,并说“动摇,反抗,再动摇,再反抗,……又动摇,以至于妥协投降”是农民起义的逻辑,把《水浒》所描写的宋江受招安,说成是农民起义具有妥协性的必然结局,是什么“历史的真实”,“艺术的真实”。谁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就认为“是没有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农民起义军的成败。”到底什么是农民的局限性?什么是农民革命的逻辑?决不可听凭唯心主义者信口开河,而应当用历史唯物主义加以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4.
易卜生——一个响亮的名字。意大利著名戏剧家皮兰德娄曾说:“在莎士比亚之后,我毫不迟疑地把易卜生放在第一位。”他的“社会问题剧”具有世界性的意义,《玩偶之家》既是“社会问题剧”的代表作,又是其所有作品中最著名的作品。该剧中的女主人公娜拉在世界文学女性画廊中,是一个独具风采的成功的艺术形象。自从1879年诞生以来,娇小的律师夫人已经飞遍了全世界的舞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将多“米诺理论”视为美国在印度支那进行干涉的行动指南和美国在越南酿成悲剧的“理论祸根”,并由此而将美国在印度支那的干涉看成是针对共产主义在东南亚的“扩张”而采取的防御性措施。不可否认,对东南亚地区多米诺现象可能出现的担忧的确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的印度支那政策,但美国在印度支那的干涉绝非仅仅是“多米诺理论”的具体实践。即使东南亚地区不会出现多米诺现象,美国基于谋求控制印度支那的意图及其他考虑,也不会放弃在该地区的干涉。  相似文献   

6.
《雪夜林间停驻》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名篇。学界对该诗解读各异,其重要原因是对诗中代词所指理解不同。弗洛伊德对人格的三层划分有助于解析诗中他和我的多种指代可能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对此进行心理分析、文本细读、文体分析以及词汇学等相关的研究对作品进行解读,有助于深刻理解诗歌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水浒》第七十一回有篇“言语”,单道宋江“把寨为头”后“梁山泊的好处”。这是作者集中宣扬孔孟之道,歌颂投降主义的大暴露。可是过去有人却把它说成是起义农民“等贵贱,均贫富”的“具体化”,堪称为梁山的“革命宣言”。现在应当分清是非,还这篇“言语”以本来面目了。  相似文献   

8.
《三月风》一九八五年第二期,发表了严秀同志的《“好坏互变律”质疑》一文(《新华文摘》1985年第7期全文转载)。该文从根本上否认“好事变坏事,坏事变好事”的必然性,特别反对“坏事变好事”,认为它“是人造的‘规律’”。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和坏事的相互转化,这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一个具体表观,对它绝不能否定。 好事和坏事是指与人类利益相关的客观存在的事物或事件。在阶级社会里,由于人们所处的阶级地不同,不同阶级的人有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和价值观,因而对同一事物或事件的好坏往往有着不同的判断,然而这并不能否认区分好坏事有其客观标准。判断好坏事的客观标准就在于看某物或事件是否符合历史发  相似文献   

9.
日复 《中华魂》2011,(8):50-51
《书屋》2010年2期刊登了刘再复近二万字的长文《社会性“造反有理”批判——〈水浒传〉小逻辑质疑》.文中虽然笼统地宣称作者并非否定一切造反、并非否定许多革命包括暴力革命的历史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阎照祥编著的《英国史》、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是近来问世的英国史研究的新成果。两部史著都是具有创新点的佳作,在编著体例、选图、注释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上,两史作也有不同的观点。当然,两部史著尽管存在些微不足,但并不影响它们是极为成功的英国史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11.
关于《列子》其书的真伪问题一向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问题。从语言方面讨论《列子》真伪问题也不例外。杨伯峻先生《从汉语史的角度来鉴定中国古籍写作年代的一个实例———〈列子〉著述年代考》中 ,列举“数十年来”、“舞”、“都”、“所以”、“不如”五个语词 ,断定《列子》是魏晋人的伪作。但本人认为杨先生的论证有误 ,尚不能证明《列子》是魏晋时期的伪书。笔者认为《列子》基本上是一部先秦著作。  相似文献   

12.
也谈《鸿门宴》一文中的“今”字张玲,张和祐读了《山东师大学报》1995年第1期刊载的张志达先生的《(鸿门宴)疑难词语辨析二则》一文,颇受启迪。《鸿门宴》一文在语言运用上.独具匠心。语言简炼精当,对话很注意措词。短文从这方面谈谈“今”字的内涵和译义。《...  相似文献   

13.
民间是一种自然生存状态,超然于主流话语之外,却拥有极强的生命活力,绵延在城乡的历史变迁中。透过王安忆的诗学原则,可以发现其小说《长恨歌》里的人物、叙述者、语义内涵等文本要素,无不浸润着民间色调。这些色调似乎预示,作者在转变知识分子精神独守立场后,悄悄地以民间视角阐释城市民间的审美文化空间,努力勾划某种民间稳定性,逼近城市景观的原初生态,描绘出一种“新妇女历史”景观。  相似文献   

14.
最近,报刊、读者来信、各种学术会议和读者会议上提出了我国历史科学、尤其是其理论基础的危机问题。而历史学家们对探索本门科学的理论问题的兴趣正在明显地削弱。 1991年10月29日,《历史问题》杂志编辑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中国学者奔走呼号以期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曹顺庆先生顺应这种形势 ,提出了比较文学研究的第三阶段———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 ,给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指明了一条研究的路径。同时 ,也留出了巨大的思考空间 ,比如在文明的划分和跨越、比较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现状的关系、跨文明研究的根本属性和研究立场等等方面都存在着理论的空位和断裂。对此 ,我院中文系陈春生、周新民和胡鹏林等老师从比较、文明和跨越等概念出发 ,在全球化语境中探讨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以及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可能性和不合理性问题 ,以期推动比较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妇女》是五四运动时期在《新青年》及其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下,在五四运动的直接推动下,于1920年1月1日在上海创刊。《新妇女》积极宣传妇女解放的思想,抨击封建婚姻制度,提倡自由恋爱,提倡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提倡妇女运动应当与劳动运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是柯林武德历史哲学的中心观点。柯林武德看到了历史存在与历史思维的相互依存及转化关系,但在具体阐述二者相互转化时,却陷入逻辑矛盾及以观点剪裁史实的错误。作者在澄清柯林武德的错误观点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神话与历史,通常作为相互时立的两个概念和学科而被提及.最近二三十年,西方史学界,尤其在后现代新史学,在叙述史学的启发之下,出现了神话历史(Mythistory)这一术语.神话历史的出现,既体现了历史文学性的叙述与结构形式一面,也表现了诸如历史人类学之强调文化内容的一面.作为对兰克客观主义史学的反拨,神话历史更加强调历史的文化认同性,而不是对于史料的客观分析之科学与事实.这是一种纵贯西方史学的实践.从希罗多德开始到维柯的奠基,布克哈特还有本雅明等历史学家的推动.以色列历史教授约瑟夫·马里在其<神话历史--一种现代史学的生成>一书中论述了整个神话历史在西方的发展脉络.对于把握这一概念的历史内涵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山海经》的背景、过程和内容等方面分析论证,认为当代学术界把该书定位为“语怪之祖”是不正确的,应视为“信史”.并认为由于定位的错误已经给研究带来误差。  相似文献   

20.
影片《不夜城》的全部结构都建立在“人性论”这块早已烂朽的基石上面。它以抽象的人代替社会的人,完全抹煞了阶级矛盾;它以“人性论”代替阶级论,根本否定了阶级斗争;并在这“共同人性”的基础上,幻化出它的所谓“社会主义”的海市蜃楼。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拆除了”人性论“这块基石,那末,建立在它上面的、五光十色的《不夜城》便会整个地崩坍了。现在,让我们步入《不夜城》中,看一看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